昨天第八节课,高一年级组进行了一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赛,12位入围选手登台演讲之后,我做了三分钟简评,针对演讲的感染力问题,我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材料的感染力。切忌照抄网络文章,导致资料雷同,受人嗤笑。演讲内容力求真实,尽量挖掘身边的人和事,贴近生活,有血有肉,能获得听众认同。听众最反感的是讲大道理、空套话。 二、言语的感染力。普通话力求标准,声音力求抑扬顿挫,语速适中,切忌紧张或者因为时间关系而讲话抢火。 三、篇章的感染力。语句干脆有力,排比精短气势恢弘,切忌太多使用长句,写作手法灵活多变。 四、形体的感染力。适当的手势、感情丰富的眼神,身体微微向前的姿态,拉近听众的心理距离,微笑的面容,关切的目光,能获得大家更多的支持。切记身体僵硬,低头念稿。力求脱稿演讲更具亲和力与影响力。 五、机智的感染力。遇到突发事情,不慌不忙,能自我解决的从容处理。如,有的学生离话筒太远,或者因为身高问题,话筒高度、远近等可以自我调整好。有时遇到场面不利于继续演讲,可以插入控制局面的语句,反而收获胜局。 一场精彩的演讲,可以说成败在于感染力的大小,评委、听众的情绪被你充分调动起来了,喝彩就顺理成章了。 一个有道德的人最低标准是不干扰别人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