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中考“化肥”试题扫描

 昵称3826483 2012-04-30
化学中考“化肥”试题扫描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二中 丁照明

粮食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肥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考命题中备受青睐。下面就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化学肥料”的试题归纳解析如下:

 

一、结合标签立意考查

 

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大。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下:

 

1)硝酸铵属于化学肥料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

 

2)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3)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碱反应的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NH3↑+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施用该类肥料要避免与____(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硝酸铵的性质和用途。从硝酸铵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属于化学肥料中的氮肥;从注意事项(密封贮存、防潮防晒)进行分析,可知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晚溶于水与挥发性。当硝酸铵与碱性物质反应时,会产生NH3,从而使化肥失效,故不能混合施用

 

【参考答案】:1B 2A3H2O  

 

二、结合农业生产立意考查

 

2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尿素,标志着化学肥料的诞生。之后化肥在全世界普遍应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中的元素含量。经测定某地农田作物易倒伏,需向土壤中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NH4Cl   NH4H2PO4  KCl

 

2)有些化肥混和施用会影响肥效。要鉴别硫酸铵中是否混入了氯化铵,应选加入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农田施用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破坏。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B、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尽量多施用

 

C、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肥效高

 

D、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4)农田施用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破坏。例如某些盐矿开采食盐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钻孔至盐层,再把高压水打进盐层,便能得到饱和食盐水。

 

现有一座邻于水田与河流的采盐矿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用相邻河水作为生产用水向地下灌注,却发现得到的食盐水中多了一种对后继生产有害的杂质--铵盐。请问:

 

①为什么使用河水会产生杂质铵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小钱想用学过的知识验证铵盐,他取用少量的盐水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却没有闻到氨味。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应补充怎样的实验步骤,便能检出样品中的铵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开采过的矿井留下了硕大的封闭性好、能耐高压的穴腔。国家已将其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调峰储气库。到西气东输管道全面启用时,这个储气库的日储气量将达到67×108m3。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这个储气库相当于一天能储存__________t原煤?(已知: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25℃),天然气的热值为39×107J/kg,原煤的热值为21×107J/kg

 

解析:此题以化肥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考题涉及到化学肥料的作用、性质、鉴别、化学肥料的施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物理热值的计算等知识点关注世界热点,联系生产,信息的迁移量大,要求同学们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某地农田作物易倒伏,需向土壤中施用钾肥,①NH4Cl属于氮肥,②NH4H2PO属于复合肥,③KCl属于钾肥,故③正确。

 

2)要鉴别要鉴别硫酸铵中是否混入了氯化铵,应该先加入Ba(NO3)2溶液除去(NH4)2SO4,然后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证明混入了NH4Cl

 

3)化肥的施用对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和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施用化肥,不仅会因为作物不能完全吸收而造成浪费,而且过量氮和磷的流失会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应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不能误认为施肥越多越好。

 

4)①根据对水污染的认识,可推测河水中的铵盐为农业生产时施用过量的铵态氮肥随水流入河水而使河水中含有铵盐;

 

②由于在进行铵盐检验时取用的河水量过少,而且氨气极易溶于水,据此推断没有闻到氨味,可能是由于所产生氨气量较少而且溶解在水中所造成;

 

③由于气体物质的溶解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可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随着溶液温度升高,氨气会从水中逸出;

 

④利用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mqq表示可燃物的热值),计算日储天然气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再利用该热量计算出燃烧原煤的质量。

 

设相当于一天能储存煤的质量为x

 

67×108m3×066kg/m3×39×107J/kg=x×21×107J/kg  解得x=82×108

 

【参考答案】:1)③;(2AgNO3 ;(3)①水田中过量施用了铵态氮肥;②生成的少量氨气极易溶于水;③加热所得液体,闻气味;④82×108

 

三、结合实验探究立意考查

 

3小明的邻居张大爷是种植蔬菜专业户,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只记得是硫酸钾、碳酸氢铵、氯化铵中的一种,张大爷正为此烦恼。

 

1)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助他鉴别化肥:

 

实验步骤: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实验现象:嗅到氨味。

 

实验结论:小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不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收集资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省略)。

 

①根据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②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解析:1)由于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可放出具有氨臭味的氨气;小明鉴别化肥时采取: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嗅到氨味,说明样品化肥含有铵根,而硫酸钾的化学式为K2SO4,不含NH4根,所以该化肥中不能是硫酸钾

 

2)①根据资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可利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变化,来检验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水;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水和沉淀碳酸钙而变浑浊;根据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可检验生成的气体中的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③因为CO2+2NaOH=Na2CO3+H2O,而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不能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但由于NaOHCO2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性质有很大不同,可采取验证碳酸钠或碳酸根的方法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钠可与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等发生反应,检验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从而证明分解后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结论]根据探究,可得知碳酸氢铵受热可分解生成具有氨臭味的氨气、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据此可写出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评价]加热碳酸氢铵分解时,小明同学采取了特别的措施:(1)利用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为该反应的热源;(2)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时,小红同学创新地使用了氢氧化钠溶液;这些都可称为值得欣赏的设计;

 

[实验反思]根据碳酸氢铵的性质我认为在保存该化肥时应注意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应避免放在温度较高处并且要密封保存。

 

参考答案】:

 

1)硫酸钾  2)①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③实验步骤:取B中的产物少许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或白色沉淀)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结论:NH4HCO3  NH3↑+H2O+CO2实验评价: 1)利用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为该反应的热源;(2)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时,小红同学创新地使用了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反思:应避光、避热、密封 

 

跟踪练习

 

1、农作物缺磷时,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此时应施用的化肥是(  )

 

AKCl    BNH4HCO3   CCONH22    DCa3PO42

 

2、现有过磷酸钙、硝酸铵、氯化钾三种化肥,其中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倒伏的化肥是________________;从外观上来看,根据颜色能识别出化肥是_____________;与熟石灰混合并研磨,能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化肥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化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了给农作物提供更多种类的营养元素将草木灰(K2CO3)与硫酸铵混合施用

 

B.碳铵在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曝晒;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C.钾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D.不合理的使用化肥能引起土壤的酸化,水、大气污染等很多环境问题

 

4、如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1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则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B.甲:氢氧化钠溶液,乙:纯碱溶液

 

C.甲:稀盐酸,乙:氢氧化钠溶液

 

D.甲:熟石灰,乙:稀硫酸 

 

5、柯伟同学到姨妈家做客时看到一袋化肥,其“蛇皮袋”上印有如右下图所示商标,还嗅到一股刺激性气味。柯伟十分感兴趣,同表哥一起对化肥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1)该化肥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其中氮、氢、碳、氧等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该化肥属于________肥,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2)该化肥受潮或___________时容易分解放出氨气失去肥分,贮存时要注意____________并放在_________________处。

 

3)表哥说:这袋化肥含有不少杂质。通过计算,柯伟明白了。因为在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化肥袋商标上标注的化肥“含氮量__________________”之差较大。

 

6、在公共场所有如图广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纯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该化肥的纯度(即化肥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因故缺损了,请你补上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D  

 

2、氯化钾;磷酸钙;硝酸铵 

 

3A  

 

4

 

5、(1)碳酸氢铵、1451248、氮(2)受热、密封、干燥阴凉3  14% 

 

6、(1NH4HCO3  2177% 9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