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如乘车

 昵称8543618 2012-04-30

 世界上的车有多种:汽车、火车、摩托车、自行车,甚至有驴拉的车。而人生如乘车这个题目,是我在火车上看窗外风景时,突然从脑子里闪现的。那么就把乘车看作乘火车吧,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人出远门还是以乘火车为主,既经济又安全。
   
首先,乘车得买票,不过这张票不用自己掏钱,爹妈已为你埋好了单。这是一张无固定站、时限不定的单程票,出生证上的地址是起点站。
   
其次,票上没有注明是何车种?快车还是慢车?特快还是普快?动车组还是磁悬浮?短途还是长途?实际上车子启动后,往往是到了第一站,甚至停了更多站后,才明白乘的是哪种车以及是硬座、无座、软座抑或卧铺。是哪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做了这样的安排?唯心主义者认为是上帝的手,而唯物主义者则认为是——命运或机遇之手。
   
再者,不同的站和车次可能开往不同的方向,故而会有不同的站名。例如,往东列车的站名依次为:10岁,20岁,30岁,40岁,50……100岁,125岁等,这是老天爷设定的终点站,数字越大,越是人类希冀达到的境界。上述以十为单位的是大站,大站之间还有若干小站,有的人乘的是快车,在大站下;有的人乘的是慢车,则在小站下;也有人从慢车转乘特快,或者由长途换乘短途。又如往西方向列车的站名依次为: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暮年等。再如南下的城市列车,其站名依次为:学前,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就业,退休;北上的农村列车,其站依次为:学前,幼儿园,小学,中学,回乡,参军,大学,养老,只有搞到了车票,才能在最后第二、三站转乘城市列车,继续向前。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的站下车,同一个站,会有许多人同时下车。有的人坐得乏味了,会提前下车;有的人被窗外的景色迷住了,赖死赖活不肯下车,不过最终自己还是做不了主。
   
还有,有些站是临时增设的,且具有中国特色,如上世纪出现的反右三年困难时期等站,从全国人口统计为负增长看,与三年困难时期站提前下车者甚众有关,仅河南信阳地区就达250万人。在文革站,有的因武斗或不堪屈辱而被迫下车:此期间还有众多小站,如上山下乡站,1700万城市青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迁移,虽然其中许多人又从返城站再次上车,继续前行,但有的人却永远失去了上车的机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临时站大都消失了,不过新的站还会产生,如出国站,它是伴随改革开放而设立的,开始是临时站,后来慢慢转变成了固定站,大势所趋嘛!
    ……
   
说到底,乘车是旅行方式之一。常言道:人在旅途。其实,在人生的绝大部分旅途中,人们并不关注、有时甚至回避或讳言此行的目的地,往往只在乎沿途的风景,尤其是美景,以及欣赏景色时的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