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史铁生的一面之缘

 南安文馆 2012-05-01

我与史铁生的一面之缘

来源:《做人与处世》2010年第12期   来稿者:何礼仁  

 
  一面之缘,一生之诗
  
  2004年的夏天,我因患肾病综合征去北京宣武医院求医。在医院作了各项检查后,我打算去朝阳区东四环东八里庄的舅舅家落脚。由于在医院空腹抽了血,出来时我感到有些心慌,只好在肾病科外走廊的椅子上稍事休息。刚坐了一会儿,我就看见一位女士推着一辆轮椅车从肾病科里出来,车上坐着一位中年男人,他戴着眼镜,面容虽清瘦,却显得很睿智。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这男人让我觉得很面熟,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我走到轮椅旁激动地问:“您是史铁生老师吧!我读过您的《命若琴弦》《务虚笔记》。”他点点头表示默认。
  史铁生怎么也来看肾病呢?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后方觉自己的唐突,这涉及个人隐私啊。史铁生却大度地说:“我的肾脏萎缩,每周要来医院做两到三次肾脏透析。”继而他又幽默地笑笑说:“我的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运行很累呀!”
  当史铁生得知我要去东八里庄舅舅家落脚时,他说:“我也要回东八里庄的临时住所,你就坐我的顺风车去吧!”史铁生腿部不便,我本不想再给他添麻烦,但看他一脸的真诚,不像是客气话,就答应了。
  我们在路上拦了一辆出租车,我主动要把史铁生抱进车里,他坚决地拒绝了。史铁生努力抓着车门,靠臂力把自己一点点挪进车厢里。
  在车里,史铁生随意地和我聊天,他谈足球、谈旅游、谈美食,唯独没有谈文学。他是一个淡定的人,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从容,他并不避讳自己的残疾,史铁生对我说:“残疾其实并不是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史铁生一直让出租车司机把我送到舅舅家住的小区的大门口,临下车时我对他说:“我上中学时就读过您的《我与地坛》,直到现在还深深地打动着我,像我这样受病痛折磨的人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慰藉。您早已是我人生的导师。”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那辆出租车就开走了。
  史铁生的一生都在与病魔作斗争,陪伴他的只有他热爱的文学和赖以为生的写作。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突然而至的死亡。2010年12月31日凌晨,新年来临的前一天,这个必然降临的节日终于眷顾到史铁生了。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重温史铁生的经典语录,我又体会到一层深意,旧岁、新年,生命的终止、新生的希望。生命的轮回大概皆是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