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辨证分型排胆石

 东雅之曦 2012-05-01

中医如何辨证分型排胆石

来源:医药卫生报 时间: 2007-6-1 17:44:00  

根据胆石症的病变机理及临床特点,中医将其分为肝郁气滞、胆火炽盛、湿热内蕴3种证候进行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为胁肋痛或绞痛时牵扯掣背部疼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脘腹胀满,不欲饮食,或呃逆嗳气,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排石止痛。
选方用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白芍药、枳壳、香附、延胡索、川楝子、郁金各15克,甘草10克。
该证多见于无明显感染的胆石症,临床以胀痛等气滞症状为特点。若伴有热象者,可酌加金钱草、栀子以增清热排石之力。伴有胁肋刺痛、舌紫暗等瘀血症状者,可加丹参、三棱、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鸡内金、威灵仙有良好的化石功能,对各种类型胆石症均可酌情选用。
胆火炽盛证 临床表现为胁肋及脘腹灼热疼痛,痛连肩背,口苦咽干,恶心,便干,或有黄疸,舌红苔黄干,脉弦滑或弦数。
治疗方法:清热泻火,利胆排石。
选方用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枳实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药20克,延胡索15克,大黄7.5克,郁金10克,鸡内金10克,金钱草30克,甘草10克。
该证多发于胆石症继发感染而急性发作者。毒热盛者,可加败酱草、薄公英,以清热解毒。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胆排石退黄。
湿热内蕴证 临床表现为胁肋胀闷疼痛,背部酸沉疼痛,口苦而黏,恶心欲呕,厌油腻,周身困倦,大便不畅或便溏,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胖,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祛湿,利胆排石。
选方用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茵陈50克,龙胆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金钱草20克,木香5克,延胡索15克,甘草10克。
该证多由湿热蕴结,肝胆枢机不利所致,多见于胆石症与胆囊炎并见者。恶心欲吐者,加半夏、竹茹以化湿和胃止呕。胁痛甚者,可加郁金、川楝子以增行气止痛之力。
胆道排石汤服用后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腹痛。一般右上腹阵发性痛比前加重,系排石预兆。若腹痛加重,病情恶化要考虑手术。
二、观察大便。一天23次,呈黏稠状为正常,如次数过多,可减少大黄量。每次大便要寻找结石。
三、排石汤的药物煎煮应以武火为好。不宜久煎,煎好后立即倒出。
四、胆道排石汤均为若寒药组成,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胃肠道,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可间断服药或适当减量。
胆结石的保健提醒
一、治疗过程切忌郁怒、暴躁,要调畅情志。
二、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减肥(控制体重),使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减少,好胆固醇增加。
三、不可暴饮暴食。因为这样容易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胆囊强烈收缩,引起发炎、绞痛等。
四、饮食宜清淡。烟、酒、浓茶与咖啡等刺激性物品可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胆囊收缩发生疼痛,故平日应少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宜多饮开水,多食米汤、稀粥、藕粉、豆浆、杏仁茶等清淡的饮料和食品,以减低胆汁黏滞度,促进胆汁分泌和顺利排泄。少食油腻的食品,高脂饮食会引起胆囊收缩、胆囊结石更易嵌顿,故肥肉、猪油、花生米也宜少吃。严格控制食用动物的肝、脑、肾及鱼子、蛋黄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常食米面及瘦肉、鱼、豆类等制品与含维生素ABC较多的蔬菜、瓜果等,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五、不要过于劳累。患胆结石的人勿劳累,因劳累出汗及紧张,均可引起全身机体功能失调。体液的丢失、内分泌的增加都有可能诱发胆绞痛。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 潘正书文)

· 气滞型胆结石食疗法:用料:佛手柑30克,粳米60克,冰糖10克。
制法:凉水入锅煎佛手柑半小时,去渣后放入粳米、冰糖,再加水煮成稀粥,放温服用。
大厨提示:佛手柑加入时一定要切开成块,味道更浓。
功用说明:佛手柑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粳米和胃。合为疏肝和胃、行气止痛,适用于气滞型胆结石。

蕺菜
又名鱼腥草,水煎温服,疗效颇佳。

苹果
性凉,味甘,有一定的利胆作用。据研究,多吃些苹果能增加胆汁分泌和增加胆汁酸,从而可以减少胆结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