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四十五节 麻黄附子细辛汤

 龙凤冈 2012-05-01
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四十五节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33)

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麻黄二两?6   细辛二两?6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3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方解】本方是攻表发汗、温经扶阳、散寒之补散兼施剂。仲圣用于治疗发热而又脉沉的感寒证,以附子扶阳,细辛通阳,麻黄解表。少阴病为阳气虚寒证,本不应当发热,若初起而反发热,是兼有表证,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解表。
【应用发挥】用仲师原方加减还能治疗的各种疾病。(包括自己心得和各家医案) 
1、阳虚感冒   当外感寒邪后,恶寒、体痛、骨节疼痛、头项强痛、咳嗽或喘等表证具备,唯不发热,脉迟缓者。用本方去麻黄加白术、炙甘草治之可愈。
2、痛痹   这里是指痛痹属阳虚者。体素阳虚,复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滞于脉络,证见肢体疼痛、手足不温、得热则痛减、遇寒则痛甚、春夏好转、秋冬增剧、脉沉迟等一派阴寒者,可用本方治之。

***注***外感表证大多数以发热恶寒为主证。恶寒是风寒侵于体表,阳气不能及时达表抗邪,发热是阳气抗邪,邪正交争的表现。有部分患者,当外感寒邪之后,恶寒、体痛、骨节疼痛、头项强痛、咳嗽或喘等表证具备,唯独不会发热,但见脉迟缓。此为阳虚无力抵抗外邪,属阳虚里寒证,即《伤寒论》说;“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此时若仅用解表之法,不仅无效,还可能有使病邪羁留不去之弊,采取温阳、扶正、散寒的补散兼施手法,才可获痊愈。
***案例***
林XX,女、1968年11月11日生。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主诉;外感3天,初起时喷嚏流鼻水,口苦口干,咳嗽,有痰色黄。大便正常,小便频短少。舌色正常,有齿痕,苔白厚腻。右脉沉紧,左脉沉细紧,至数平。   
熟附子10   细辛3   白术10   炙甘草3                 三剂
***前药后感冒以及其他症状痊愈。
发表于:2012-02-24 22: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