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汉精神的彰显《老人与海》

 优雅a 2012-05-01

硬汉精神的彰显《老人与海》

背景说明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18997月生于芝加哥市郊橡树园小镇。受父母影响,从小喜爱渔猎与艺术。中学毕业后担任见习记者。1921年侨居法国巴黎,开始写作。早期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20世纪20年代末回美国佛罗里达州广泛游历,写了不少以拳击家、斗牛士、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性格”。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游记《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等。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是开创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老人与海》是他描写“硬汉性格”最杰出的小说,该书出版仅48小时就销量惊人,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1 1953年其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1954年,因为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获诺贝尔文学奖。

 

名著概要

    古巴渔民桑提亚哥一个人孤单地以打鱼为生,在海上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孩子看到老人每天回来船里都是空荡荡的,心里难受极了,总是帮老人收拾渔具,送他回家。老人身上的一切都显得苍老,唯有一双眼睛像海水一样蓝,神情愉快而不肯认输。他相信自己总能打到鱼,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

    那天晚上,他梦见了他年轻时曾经见过的非洲,梦见了非洲的狮子。第二天,天还没亮,老人就去了深海。他把鱼饵撒下去后,轻轻摇着桨,任小船在海流中飘荡。这一次,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大的鱼,大得令人难以置信,它拖着小船朝着浩渺无际的深海游去,好几次险些把船拖到海底去。老人紧随着这条鱼,在海上飘荡了很久。可他依然使出全身力气拽住那条大鱼,想要把它拽得更近些。他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饥饿、疲劳和伤痛,竭尽全力与马林鱼搏斗。他不断对自己说,痛苦对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终于在第三天早晨,老人拼尽全身的力气,把渔叉刺进了筋疲力尽的马林鱼胸鳍后面的鱼腰里,并用全身的重量把它推进去。

    在返回的途中,马林鱼的血腥味多次引来了鲨鱼,它们开始了疯狂地抢夺。老人认为,“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他用渔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地反击,先后击退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但与此同时,他的双手与胸口都受了重伤。鲨鱼群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最后,当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时,老人知道一切都完了。夜里,又有鲨鱼来咬死鱼的残骸,老人除了掌舵,什么事都不理睬。

    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了。老人也筋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人,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以后还要跟他一起去打鱼,有很多东西要向他学习。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窝棚中睡着了,他正梦见狮子。孩子默默地守在他身旁。

 

知识链接

    1.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些具有共同思想倾向的青年作家。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对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了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

    迷惘的一代作家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他们厌恶战争,表现了明确的反战思想,认为战争造成了青年一代理想的破灭,生活的悲剧。他们反对传统道德,但却找不到社会出路,他们的作品流露出失望、迷惘的情绪,这正是战后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产物。代表作品有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帕索斯的《三个士兵》等。

    2.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其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即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挖掘出它的雄伟和蕴含的力量。也就是说,“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只要作家写得真实,读者就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简而言之,就是用最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思想和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名家评述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贝瑞孙(美国艺术史家)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真正的大师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作题材。《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一直读过两百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东西”。

    ——陈人孝(台湾学者)

 

精彩推荐

    以下文字节选自《老人与海》,是老人力捕大鱼过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他的付出与坚持,让读者对人是不能被打败的这句话有了深切体会。

    随后,他用右手去摸钓索,感到上面的分量变了,这才看见在水里的斜度也变了。跟着,他俯身朝着钓索,把左手啪地紧按在大腿上,看见倾斜的钓索在慢慢地向上升起。它上来啦,他说,手啊,快点。请快一点。

    钓索慢慢儿稳稳上升,接着小船前面的海面鼓起来了,鱼出水了。它不停地往上冒,水从它身上向两边直泻。它在阳光里亮光光的,脑袋和背部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阔,带着淡紫色。它的长嘴像棒球棒那样长,逐渐变细,像一把轻剑,它把全身从头到尾都露出水面,然后像潜水员般滑溜地又钻进水去,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水里,钓索开始往外飞速溜去。

    它比这小船还长两英尺,老人说。钓索朝水中溜得既快又稳,说明这鱼并没有受惊。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索,用的力气刚好不致被鱼扯断。他明白,要是他没法用稳定的劲儿使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索全部拖走,并且绷断。

    它是条大鱼,我一定要制服它,他想。我一定不能让它明白它有多大的力气,明白如果飞逃的话,它能干出什么来。我要是它,我眼下就要使出浑身的力气,一直飞逃到什么东西绷断为止。但是感谢上帝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杀害它们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比我们高尚,更有能耐。

    老人见过许多大鱼。他见过许多超过一千磅的,前半辈子也曾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不过从未独自一个人逮住过。现在正是独自一个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却在跟一条比他曾见过、曾听说过的更大的鱼紧拴在一起,而他的左手依旧拳曲着,像紧抓着的鹰爪。

    可是它就会复原的,他想。它当然会复原,来帮助我的右手。有三样东西是兄弟: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这手一定会复原的。真可耻,它竞会抽筋。鱼又慢下来了,正用它惯常的速度游着。

    弄不懂它为什么跳出水来,老人想。简直像是为了让我看看它个儿有多大才跳的。反正我现在是知道了,他想。但愿我也能让它看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这一来它会看到这只抽筋的手了。让它以为我是个比现在的我更富有男子汉气概的人,我就能做到这一点。但愿我就是这条鱼,他想,使出它所有的力量,而要对付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我的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船舷上,忍受着袭来的痛楚感,那鱼稳定地游着,小船穿过深色的海水缓缓前进。随着东方吹来的风,海上起了小浪,到中午时分,老人那抽筋的左手复原了。

    这对你是坏消息,鱼啊,他说,把钓索从披在他肩上的麻袋上挪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舒服,但也很痛苦,然而他根本不承认是痛苦。……

    然而这是不公平的,他想。不过我要让它知道人有多少能耐,人能忍受多少磨难。

    我跟那孩子说过来着,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他说,现在是证实这话的时候了。

    他已经证实过上千回了,这算不上什么。眼下他正要再证实一回。每一回都是重新开始,他这样做的时候,从来不去想过去。

    但愿它睡去,这样我也能睡去,梦见狮子,他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