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与“同”

 秀水拖蓝 2012-05-02

公元前522年的一个冬天,晏子侍奉齐景公打猎回到遄台。此时,梁丘据骑马赶来觐见。景公高兴地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是个跟我相和的人啊。晏子眉头微皱,说:梁丘据不过是跟您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是相和呀?

景公颇感迷惑,反问晏子:难道不是一回事吗?

在晏子心中,显然是不一样的。

他先用做羹汤来开导景公。就如厨师做羹汤,用水、火及各种作料来烹调鱼肉,待熟后,再加以调和,使其味道适中。太淡,就加点盐巴;太浓,就加点水冲淡。这样的羹汤,让人喝起来,才会觉得熨帖舒畅。君臣相处也是如此呀。国君认为可行,可其中有不可行的,臣下就要指出其不可行之处,并把可行之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行,可其中又有可行的,臣下就应指出可行之处,删掉不可行之处。可不是和稀泥哪!

晏子又为景公说声乐的事情。他说,声音也如味道一样,是各种因素的组合体,美的音乐,是靠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刚柔、快慢、高低、出入、疏密各方面相互调节而产生的。音乐演奏时,首先要考虑各方面的和谐、流畅、有序,不能乱来一气。在音乐中,讲究的,其实就是一种调节。

景公又问晏子:那你凭什么说梁丘据就不是一个跟我相和的人呢?

晏子说:梁丘据是一个竭力跟您相同的人啊,国君认为可行的,他就赶紧说可行,国君认为不可行的,他就赶紧说不可行。他这样做事,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味道毫无变更,谁愿意喝它呢?就像琴瑟总弹一个声音,如此单调枯燥,谁愿意听它呢?

晏子认为,中有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众人的,为国家的,为天下的;而一味的则是狭隘的,自私的,乃至是卑鄙的。梁丘据一味求,不是君子,是小人。

孔子十分推重时贤晏子,晏子的思想使他深受启发。孔子进一步总结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晏孔的”“之论,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久弥新,早已成为公众考量一个人道德才智的重要标尺。

 

感言:

1、和真理,同大道,成伟业。

2、协商是求同存异;研讨是析异留同。

3、百花齐放同争春,百家争鸣为求真。

4、和稀泥易邪,同浊流易污,荷花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