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高考辅导: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三)

 昵称PG98j 2012-05-02
【内容讲解】
五、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1.氮气
  (1)与氢气反应
  
  (2)与O2反应
  N2+O22NO
  高温
  (3)与金属反应。
  N2+3MgMg3N2
  氮的固定
  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称为氮的固定。如在放电条件下N2和O2直接化合生成NO,豆科植物根瘤菌的作用等均属氮的固定。

2.NO和NO2
  NO NO2

理性质
色、态、味 无色、无味、气体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密度 (MNO=30)
(略大于空气)
(MNO=46)
(大于空气)
熔沸点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
毒性 有毒 有毒
化学性质 与水 不反应 3NO2+H2O=2HNO3+NO
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与碱 不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氧化性 2NO+2CO=2CO2+N2 2NO2+2KI=I2+2KNO2
还原性 2NO+O2=2NO2
可使酸性KMnO4褪色
可使酸性KMnO4褪色
(与O2混合,通入水中 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
特性   2NO2N2O4

3.氨气(NH3)
  (1)结构
  氨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由于氨分子中N-H键的极性强,氨分子与水分子、氨分子与氨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所以氨极易溶于水,氨的熔、沸点相对较高(易液化)。
  (2)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3)与水反应:NH3+H2ONH3 ·H2ONH4++OH
  (NH3·H2O是弱碱)
  所以,氨水中的微粒有:分子:NH3·H2O、H2O、NH3
  离子:NH4+ 、OH、H+
  (4)还原性
  4NH3+5O24NO+6H2O
  8NH3+3Cl2 = N2+6NH4Cl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同制O2)
  干燥:碱石灰(或固体NaOH、固体CaO)
  (不能用浓H2SO4、CaCl2干燥,CaCl2与NH3反应:CaCl2+8NH3= CaCl2·8NH3)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
  尾气吸收:水(防止倒吸)
  会画装置:
             pic_221796

4.铵盐
  (1)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 NH4ClNH3↑+HCl↑(用于除去或分离铵盐)
   NH4HCO3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NH4++OHNH3↑+H2O(用于NH4+的检验)
  ③NH3与NH4+的相互转化
  

5.硝酸
  (1)酸的通性:一元强酸。
  (2)氧化性:
  ①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a.活泼金属
  b.Al、Fe钝化
  常温浓硝酸可使铝、铁钝化,但加热能和它们剧烈的发生化学反应。
  如:
  c.不活泼金属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②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C+4HNO3(浓)CO2 ↑+4NO2↑+2H2O
  ③与化合物的反应:
   Fe2+→Fe3+ SO32-→SO42- I-→I2
  
  (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4)蛋白质显色反应

6.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六、常见阴阳离子检验
1、阳离子检验
离子 试剂或方法 现象 离子方程式
H+ 石蕊
甲基橙
Na2CO3
活泼金属(如Zn)
蓝色→红色
橙色→红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K+ 焰色反应 浅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 焰色反应操作
Na+ 焰色反应 黄色火焰
NH4+ 加OH,加热 ①有气体产生,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遇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有白烟
NH4++OH-NH3↑+H2O
NH3+HCl==NH4Cl
Ag+ 加Cl,稀HNO3 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Ag++Cl-=AgCl↓
Mg2+ NaOH溶液 白色沉淀,碱过量沉淀不溶 Mg2++2OH-=Mg(OH)2
Ba2+ 加入稀H2SO4 白色沉淀
Fe2+ 加NaOH 白色絮状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加KSCN和氯水 加KSCN无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Cu2+ 加NaOH 蓝色絮状沉淀
Al3+ 加NaOH 先生成白色沉淀,OH-过量白色沉淀溶解
Fe3+ 加NaOH 红褐色沉淀
加KSCN 溶液变红色
加苯酚 溶液显紫色

2、常见阴离子检验
离子 试剂或方法 现象 离子方程式
OH- 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甲基橙试液
变蓝
变红
变黄
 
先加盐酸酸化,无白色沉淀,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加H+、品红溶液 有气体产生,使品红褪色(HSO3-的现象相同)
H+、澄清石灰水 有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HCO3 -的现象相同)
Cl- Ag+、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Cl-+Ag+=AgCl
Br- ①Ag+、稀HNO3
②氯水、苯或CCl4
①产生淡黄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②溶液分层、苯层或CCl4层为橙红色

2Br-+Cl2=Br2+2Cl -
I- ①Ag+、稀HNO3
②新制氯水,淀粉溶液
③氯水、苯或CCl4
①黄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②滴入新制Cl2,振荡后再滴入淀粉溶液,变蓝
③溶液分层、苯层或CCl4层紫红色

I2遇淀粉变蓝
AlO2- 加H+ 先生成白色沉淀, H+过量后白色沉淀溶解

AlO2-+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经典例题】
例题1.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_________L,NO2的体积为_________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_________g。

【解析】(1)设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x mol,NO2的物质的量为y mol。
根据气体的总体积为11.2L,有:xy=0.5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xy=mol×2
上式中,左边为N得电子数,右边为Cu失电子数
解方程组得:x=0.26mol,y=0.24mol。
则V(NO)=0.26mol×22.4L·mol1=5.8L,
V(NO2)=11.2L-5.8L=5.4L
(2)HNO3在反应中一部分变成气体,一部分以NO3的形式留在溶液中。
变成气体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加入NaOH溶液至正好使溶液中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溶液中只有NaNO3,其物质的量为103a Vmol,也就是以NO3形式留在溶液中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103aVmol。
所以,c(HNO3)=
(3)NO、NO2变成NaNO3需要失去电子总数等于Cu与HNO3反应时失去电子总数,即为:0.51mol×2=1.02mol
故需要用作氧化剂的H2O2的物质的量为:0.51mol,也就是需要30%H2O2溶液的质量为:

【答案】(1)5.8L,5.4L (2) (3)57.8g

例题2.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反应,能与反应:

(1) 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
(3)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 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_________
(6) 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HNO3的性质、化学基本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3)Cu与浓HNO3反应: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 H2O。
(4)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 + H2O=2HNO3 + NO。
(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一是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二是增大溶液中NO2的溶解(d方案)观察颜色变化。加水稀释绿色溶液再观察颜色变化的问题在于加水稀释时既稀释了Cu(NO3)2的浓度有降低了NO2,无法确定两种看法那种正确。
【答案】
(1)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 + H2O =2HNO3 + 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 c d

例题3. 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Z+W
(1)Y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
(3)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以实验为主的无机综合题,汇聚多个学科内知识板块,包括物质结构、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实验、化学平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等,所涉及到的知识均为学科主干内容,由于综合程度高,情景陌生,思维容量大,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试题新颖,在“题海”中是找不到的,能较好地区分动手做过实验和没动手做过实验的考生。
试题以常见分子或离子的推断为起点,给出的条件充分,入手较容易。四种微粒由前10号元素组成且含有相同的电子数,很容易考虑到C、N、O、F的气态氢化物分子CH4、NH3、H2O和HF(均含10个电子)。X有5个原子核,常见微粒中只有NH4+。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的W一定为H2O,则有NH4+ + OH-NH3 + H2O。
H2O为弱电解质,可电离出含电子数相同的OH-和H3O+,举一反三,液氨的电离方程式为:

2NH3 (l)NH2-+NH4+
对实验装置图则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结合主要操作理解实验目的。燃烧红磷是为了消耗掉广口瓶中的O2,热NaOH溶液吸收燃烧产物P2O5,设计严密,保证生成物为磷酸钠;随之稀硝酸与Cu反应产生NO,在没有O2条件下NO不会被氧化成NO2,最后打开止水夹进入空气或O2,即可观察到无色的NO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该实验含有一定实验设计因素,综合程度大,考查考生敏捷地接受给出的新信息,并将所给信息与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小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考查化学平衡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据题意,由起始温度至T1时,存在反应N2O42NO2T1时N2O4完全分解为NO2T1~T2时则出现2NO22NO + O2的可逆反应。从nT的关系图中可观察到T2~T3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3 mol,而起始时为1mol N2O4(摩尔质量为92 g/mol),则T2~T3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必为30.7 。
【答案】
(1) (2)2NH3(l) NH+NH
(3) ①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②P2O5+6OH-=2PO+3H2O
③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8H++2NO=3Cu2++2NO↑+4H2O
(4) ①2NO2 2NO+O2  ②3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