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民心目中全域城市化是什么样(百姓关注)

 情系大连 2012-05-02
市民心目中全域城市化是什么样
作者: 来源:大连日报 2010-01-28 09:05:04

1、现在您最关注大连市内的哪个热点区域发展?

  开发区、保税区 东港区

  旅顺 高新区

  金州 华南

  机场 西山

  2、在居住方面,至少应满足哪些方面的硬性指标或条件,您才愿意从中心城区迁居出去?

  道路交通顺畅,能在一小时内到达主城区

  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环境好

  在刚刚闭幕的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市长李万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拓宽跨越发展战略空间”作为2010年的首项工作任务重点部署,该战略自去年8月召开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中首次提出后就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那么市民心中的“全域城市化”又是一幅什么样的蓝图?为此,本刊特别联合搜房网,就“市民心目中的全域城市化”进行了大型问卷调查活动。超过900位市民通过调查问卷展现了他们心目中的“全域城市化”图景,60位市民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调查。

  全域畅想

  六成最看重“一小时经济圈”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市民认为“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环境好、有大型购物中心和丰富的餐饮娱乐场所”以及“能在一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到达主城区”这两项指标将使他们乐于迁至新城区生活。而32.36%的的市民认为“全域城市化”最有可能在5-10年内得到实现。

  在调查中,交通便捷度和商业医疗等生活配套的完善度是多数市民对“全域城市化”首要关注问题,也是绝大多数人选择是否会接受新城区生活的共性前提。很多市民在参与调查时都表示,非常关注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并认为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所构筑的“一小时经济圈”,是市民认可“全域城市化”、接受新城区生活的基础条件。在中青年市民当中,新城区的产业布局和就业问题成为他们对“全域城市化”最关注的问题。

  热点区域

  新兴区域受关注度差距不大

  本次调查还对市民心目中的热点区域进行了调查。与以往的热点区域调查结果略有不同的是,市民对于新城区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开发区和保税区凭借16.46%的支持率,与东港、高新区等中心城区的热点区域一起,以微弱优势领先其他各区,进一步缩短了新老城区之间原有的关注度差距。而在“最具升值潜力区域”的调查中,开发区、保税区和金州区则以34.93%的支持率名列榜首。

  部分熟悉“全域城市化”战略内容的市民都认为,由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将成为“全域城市化”的实现基础,所以开发区和高新区等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将因为新型产业的聚集而更具发展潜力。而东港区则因近期多项大型项目的建设,以及未来高端的区域定位而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在调查中被很多市民列为最受关注的热点区域。

  模式之辩

  更倾向新老城区并重发展

  本次调查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描绘自己心目中“全域城市化”图景的机会,市民可以以其他国家和城市为参照对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大连“全域城市化”应该是个怎样的图景。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7%的市民更希望大连可以采用“新老城区并重发展”的模式。而倾向于参考国外一些城市“发展各个拥有完善生活设施的独立小镇”的市民则占到了30.25%。

  很多市民在参与调查时都表示,大连拥有很多成为国际化城市的先天条件,在发展模式上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也有市民表示,一些有特色的城区则可以借鉴国外小镇相对独立的个性发展模式,通过城市化的力量,强化原有的区域特色,形成新的区域名片甚至城市名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咱们大连一定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一位市民信心满满地说。

  热切期待

  市民盼望具体措施早日出台

  在调查中,市民不仅对“全域城市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很多人也就自己关心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提问。例如有的市民表示自己很想知道“千年古城”金州、“海港重镇”旅顺以及“北三市”等区域,将如何在“全域城市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展现各自的区域特色;还有一些市民则表示非常关注大连会如何进一步地实现“超高速的城市拓展与广大市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和谐统一”等问题。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市民心中对“全域城市化”相关问题的关注度依然很高。很多市民都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展现出大连市民对“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关注之情,并热切期待相关的具体实施措施能够早日与广大市民见面,为市民关注的问题给出圆满的解答。

  【专家解读】

  大连市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于连生:让城乡居民享受城市生活便利

  什么是全域城市化?全域城市化不是简单地复制高楼大厦,不是简单的户籍变更,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大连城市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人口分布不均、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的城市发展方向。对全域城市化理解的深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大连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很多人开始逐渐意识到一个基本问题,大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继续围绕城市四区做文章,那么城市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社会和经济容量很难承载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

  城乡交通无疑是全域城市化最为迫切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城市交通体系的超前发展,空间距离的拉近为全域城市化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城市高铁的建设,大连到沈阳仅需一个半小时,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活在北三市的居民足以在“一小时生活圈内”实现新、老城区的便捷转换。在交通体系完善的前提下,通过对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带动人口的转移及新城区医院、学校、商业、文化设施等公共资源的配置,使得一些中小城镇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居民就业得到保证,吸引更多人流进而改变城市人口分布,拉动消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这一系列连锁反映下,城市空间布局得到调整和优化,新、老城区之间的生活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都能公平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进而实现各地区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是立足于现有城乡发展基础,着眼于未来的城市长远发展。而对于城市公共资源的配置,则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来源。从目前来看,图书馆、医院、体育设施、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等公共资源配置都在市内四区,如果还要继续把公共资源投向老城区,那么势必会造成人口分布不均、交通压力过大等问题。因此,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大连需要重新考虑城市布局,通过企业搬迁改造带动人口转移,加大对新城区的公共资源配置。同时,也应该鼓励一些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北进,提升北部开发建设水平,住宅规划与老市区文化、风貌融为一体,提升居住品质的同时,也改变北部区域的生活方式。

  ■调查手记

  因为憧憬 所以期盼

  在网络问卷调查启动的同时,本刊记者也迈出了实地走访调查的脚步。与上百位市民的每一次实际接触,都可以清楚而直接地看到大连市民对“全域城市化”的美好憧憬和真切期盼。

  在调查中,很多市民对于“全域城市化”所带来的新城区生活都充满了期待和想象:“是否会住在新城区,却还要回到市中心去上班?”“是否能够在新家周围实现购物休闲等生活需求?”“生病了是不是还要赶到市中心才能得到最好的医治?”在市民的憧憬和想象中,“全域城市化”对新城区的综合建设和工作就业的需求非常强烈。

  要回答这些问题,除了需要通过宏观的城市布局安排之外,还需要城市建设者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