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5-02

1、鹅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科名 禾本科
  

 

  科拉丁名 Gramineae   属名 鹅观草属   属拉丁名 Roegneria C. Koch.   学名 Roegneria kamoji Ohwi   地理分布 鹅观草(别名弯鹅观草、弯穗鹅观草、垂穗鹅观草、弯穗大麦草)除青海、西藏外,分布几遍全中国;朝鲜、日本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深15~30厘米。秆直立或基部倾斜,疏丛生,高30~100厘米。叶鞘外侧边缘常被纤毛;叶舌截平,长0.5毫米;叶片扁平,光滑或稍粗糙。穗状花序长7~20厘米,下垂,小穗绿色或呈紫色,长13~25毫米 (芒除外),含3~10花;颖披针形,边缘为宽膜质,顶端具2~7毫米的短芒,有3~5脉,第一颖较第二颖短;外稃披针形,边缘宽膜质,背部及基盘近无毛,芒长20~40毫米;内稃约与外稃等长,先端钝,脊有翼。颖果稍扁,黄褐色,千粒重为1.9克。细胞染色体:2n=42。约120种,大部产北温带,我国约有50种,大都分布北部,少数种类产西南部和中部,大都可为饲料。多年生草本,通常无地下茎;小穗无柄或近无柄,有2至数小花,顶生小穗正常发育,排列于总轴之两侧,为顶生、单生的穗状花序;颖粗糙,常扁平;外稃扁平,大部有长芒;颖果腹面微凹陷或近扁平。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在温带地区,如果采取春播或夏播,当年仅能形成基生叶丛,而不能抽穗结实,直至降霜后,地上部分枯死,其绿草期为96~132天。而生长2年以上的鹅观草,一般于3月底或4月初返青,6月中旬开花,6月底或7月初果熟,10月初或中旬地上部分枯死,生育期为95~106天,青草期为199~208天。鹅观草主要依靠种子繁殖。种子成熟比较一致,利于一次收获,产种量高。种子发芽率高,一般均在90%以上;分蘖力比较强,据对生长2年以上的植株进行统计,一般每丛可分蘖15~25枝,最多有达36枝;每年收割2茬,最多不能超过3茬,每次收割的间隔时间为60天左右,据吉林省畜牧研究所报道,每次刈割后到新草萌发需7~11天;在分蘖期利用,一般3天即可再生。鹅观草分布的生态幅比较宽,适应的降水范围是400~1700毫米;它既可在砂质土上生长,也可在黏质土上定居,适应的土壤pH4.5~8;适应的绝对最低温-30℃、绝对最高温为35℃。  饲用价值 孕穗前,茎叶柔嫩,马、牛、羊、兔、鹅均喜食。抽穗后适口性下降。以利用青草期为宜,也可调制成干草。鹅观草也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2、野燕麦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野燕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为害麦类等作物的杂草。又称铃铛麦。中国各省均有分布。该属有34种。株高30-150厘米。须根;茎丛生;叶鞘松弛,叶舌大而透明;圆锥花序;颖果纺锤形。生活力强,喜潮湿,多发生在耕地、沟渠边和路旁,是小麦的伴生杂草。由于争夺肥、水、光照,造成覆盖荫蔽,常引起小麦早期倒伏或生长不良。防除措施包括建立种子田,实行水旱轮作、休闲并伏翻灭草。麦田可施用燕麦畏或用禾草灵、野燕枯等在苗期喷雾,大豆及油菜田可用枯草多在苗期喷雾。

中文学名: 野燕麦
拉丁学名: Avena fatua L.
别称: 乌麦,铃铛麦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属: 燕麦属
英文名: Wild Oat
原产地: 南欧地中海地区
入侵地: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基本资料

  生长最低海拔:700   生长最高海拔:900
  

野燕麦

生境:山坡荒地   药用部位:茎叶   药用功能:补虚损;果实具湿补作用,能治虚汗不止   鉴别特征: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cm,具2~4节。叶鞘松弛;叶舌透明膜质,长1~5mm;叶片扁平,宽4~12mm。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状,分枝具角棱,粗糙。小穗长18~25mm,含2~3个小花,其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节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颖卵状或长圆状披针形,草质,常具9脉,边缘白色膜质,先端长渐尖;外稃质地坚硬,具5脉,内稃与外稃近等长;芒
  

野燕麦

从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cm,膝曲并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不易与稃片分离,长6~8mm生物学特性:一年生中生禾草,生长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系发达,分蘖力强。花果期4~9月。  引入扩散原因引起问题:该种是世界性的恶性农田杂草,可能随进口麦子传入,19世纪中叶曾先后在香港福州采到标本。现已成为一种常见杂草,危害麦类、玉米、高粱、马铃薯、油菜、大豆、胡麻等作物;同时种籽大量混杂于作物内,降低作物的产品质量  控制方法:40%野麦畏乳剂和6.9%骠马浓乳剂对野燕麦具有良好防除效果,还可兼治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对小麦及下茬作物安全,施一次药即可控制当季野燕麦危害。

形态和用途

个体形态

  
  

野燕麦

  秆直立单生或丛生,有2—4个节,株高60一120cm。叶鞘光滑或基部被柔毛;舌膜质透明;叶片宽条状。圆锥花序呈塔形开展,分枝轮生,小穗疏生;小穗生2—3朵小花,梗长向下弯;两颖近等长,一般9脉;外稃质地坚硬,下部散生粗毛,芒从锌体中间略下伸,2—4cm长,膝曲扭转,内程短。颖果长圆形,被浅棕色柔毛,腹面有纵沟。种子繁殖。稻茬小麦田野燕麦多于播种后5—8天出苗,呈秋季单峰型,野燕麦在拔节期以前生长速度比小麦慢,拔节后生长速度加快,与小麦共生到拔节期。严重的共生到返青期。一些麦区为害较重,野燕麦发芽适温为10—20℃,当温度高于25℃时,发芽率显著下降,在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20cm,最深达30cm,因地中茎的调节野燕麦的分蘖节一般都在地表下1—5cm,在东北和西北麦区,野燕麦于4月上旬出苗,4月中、下旬达到出苗高峰,出苗时间可持续20一30天,6月下旬开始抽穗开花,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或脱落。成熟种子经90—150天休眠后才萌发。在冬麦区,野燕麦于9—11月出苗,4—5月开花结实,6月枯死。

3、雀麦(同燕麦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多年生禾草,须根入土深,呈棕黄色。秆直立或基部曲膝,高l一1.5m,具有4-5节。叶鞘松弛,光滑无毛,短于或基部长于节间;叶舌膜质,长1一2mm;叶片扁平,粗糙或下面较平滑,长14一25cm,宽3-9mm;圆锥花序疏松,灰绿色或略带紫色,有光泽,长20-25cm、分枝轮生;小穗长7-8mm,第一颖长4-5mm,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外稃粗糙,具有7脉,第一外稃基部的芒长为稃体的2倍,第二的外稃先端的芒长1-2mm。种子千粒重2.3一3.5g,每公斤种子34万粒。种子经贮存一年,发芽率大减,贮藏4年后,其发芽力完全丧失。

中文学名: 燕麦草
界: 植物界
科: 禾本科
属: 燕麦草属
种: 燕麦草
分布区域: 原产欧洲和地中海一带。现各国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燕麦草   种拉丁名:Arrhenatherum elatius (Linn.) Pressl   种别名 :大蟹钓(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燕麦草属   属拉丁名:Arrhenatherum   地理分布:原产欧洲地中海一带。现各国引种栽培。我国华北及西北许多农牧场也有引种栽培。50年代引入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以及青藏高原和吉林等省栽培,其中尤以青藏高原和吉林白城为佳。

植物形态

  雀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秆直立,高30-100cm。叶鞘紧密贴生于秆,外被柔毛;叶舌长1.5-2mm,先端有不规则的裂齿;叶片长5-70cm,宽2-8mm,两面被毛或背面无毛。圆锥花序开展,下垂,长达30cm,每节有3-7分枝;小穗幼时圆筒状,成熟后压扁,长17-34mm(包括芒),有7-14朵花;颖披针形,边缘膜质,第1颗长5-6mm,有3-5脉,第2颖长7-9mm,有7-9脉;外稃卵圆形,边缘膜质,有7-9脉,先端微2裂,其下约2mm,处生芒,芒长5-10mm,第1外稃长8-11mm;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具刺毛;雄蕊3,子房先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花、果期4-6月。

生态特征

  燕麦草属多年生地面芽草本,可生活5-7年,但利用年限并不很长;仅3-4年。喜温暧湿润气候,能耐夏季炎热;也较耐寒。在西北高寒山区越冬困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栽培,越冬率为24%;在北京吉林公主岭熊正常越冬。耐旱抗碱力中等。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富含腐殖质的砂质粘士或粘土及干涸的沼泽地,不适于砂士和含氮低的土壤。不耐阴,在南方温暧地区则终年常绿,冬季尚可缓慢生长,故有长青草之名。在南方花期为6月,北方花期为7月。

4、看麦娘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看麦娘别名山高梁,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的4-8月开花、结果。全草入药,味淡,凉。具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口服用于治疗水肿,水痘。外用用于治疗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简介

  种中文名:看麦娘
  

 

种拉丁名: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   种别名:褐蕊看麦娘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看麦娘属   属拉丁名:Alopecurus   【别名】牛头猛、山高梁、道旁谷  【来源】禾本科看麦娘属植物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以全草入药。待茎、叶繁茂时采集,切段晒干。

植物形态

  看麦娘一年生草本。秆少数丛生,细瘦,光滑,节处常膝曲,高15-40cm。叶鞘光滑,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2-5mm;叶片扁平,长3-10cm,宽2-6mm。圆锥花序圆柱状,灰绿色,长2-7cm,宽3-6mm;小穗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3mm;颖膜质,基部互相联合,具3脉,脊上有细纤毛,侧脉下部有短毛;外稃膜质,先端钝,等大或稍长于颖,下部边缘相连合,芒长1.5-3.5mm,约于稃体下部1/4处伸出,隐藏或外露;花药橙黄色,长0.5-0.8mm。颖果长约lmm。花、果期4-8月。4、看麦娘

6、猪殃殃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猪殃殃(bedstraw ,亦作cleavers),茜草科(Rubiaceae)猪殃殃属(Ga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约有300个种分布全世界潮湿林地、沼泽、河岸和海滨。

 

形态特征

  叶细齿裂,经常成针状,4~8枚轮生。花小,簇生,绿色、黄色或白色。果坚硬,圆形,两个联生在一起。北方猪殃殃(G. boreale,即砧草)、沼泽猪殃殃(G. palustre)和鹅草(G. aparine)遍及欧洲,已移植于北美部分地区归化。香猪殃殃(G. odoratum或Asperula odorata)具新割乾草般的气味,幼嫩地上部分乾後可用制香料、香囊及饮料调味品。黄猪殃殃(G. verum,即蓬子菜)在欧洲用以凝结牛奶和使乳酪著色。该属几个种的块根可制取红色染料。  猪殃殃本品又名锯锯草,活血草,是茜草科小草本,属于双子叶植物。其嫩苗可作菜,据说猪食之则病,故名猪殃殃。  性味辛、苦、凉。  成分全草含甙类化合物、车前草甙、茜根定-樱草糖甙,伪紫色素甙。据近期文献报道,尚含2.2 -二甲基奈(1,2一b)毗喃。

7、节节麦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转载]认识几种常见杂草



基本信息

  中文名:节节麦   拉丁学名:Aegilops squarrosa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属: 山羊草属  原产地:西亚  入侵地:河南、陕西

形态特征

  
  

节节麦

一年生。茎杆高20-40厘米,少数丛生。叶鞘紧密包茎,平滑无毛而边缘具纤毛;叶舌薄膜质,长0.5-1毫米;叶片微粗糙,上面疏生柔毛。穗状花序圆柱形,含小穗7(5)-10(13)个,长约10厘米(包括芒在内)。小穗圆柱形,长约9毫米,含3-4(5)花;颖草质,长4-6毫米,通常具7-9脉或可达10脉以上,顶端截平而具一、二微齿,外稃先端略截平,顶具长0.5-4厘米的芒,具5脉,脉仅于顶端显着,第一外稃长约7毫米;内稃约与外稃等长,脊上具纤毛。花、果期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