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盛霖: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 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有力支撑

 wangliangqing 2012-05-02

李盛霖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
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有力支撑
(2011年8月26日)

 同志们:

去年1028日,部召开了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大会,明确提出要把信息化作为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的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今天,我们召开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科技大会的部署,总结“十一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明确“十二五”信息化发展任务,进一步深化认识、突出重点,务实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有力支撑。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信息化在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战略地位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运用信息技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按照中央的要求,部党组明确提出要把信息化作为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要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根本途径。交通运输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深刻影响着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信息化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就没有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中的先导作用,以信息化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信息技术对运行监测、管理服务领域的深度渗透与整合,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业整体科技含量和管理服务效能,推动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由之路。

第二,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投资驱动型、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全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重大信息化工程为带动,积极推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化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提升政府交通运输部门科学决策和管理服务效能,着力在信息化环境下强化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协调发展,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这是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

第三,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和车船运力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应用,通过挖掘交通运输网络存量潜能,不断提高设施和装备运行效率,这是扩充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畅通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

第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关键载体。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可能超过1.3亿辆,公路客运年人均出行将超过30次,交通出行规模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已经从“能不能走得了”,向“走得好不好”和“走得快不快”转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的监测预警、通信保障和决策支持水平,推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加大公共信息服务力度,努力消除和减少不同出行方式、不同地区、城乡间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的差异,这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重要保证。

总之,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事关交通运输发展全局的重大紧迫任务。

 二、“十一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五年。五年来,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渗透和融合到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行效率、运行质量、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为圆满完成“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发展定位上,坚持“面向业务协同、面向科学决策、面向社会服务”;在发展方针上,坚持“整合、应用、服务、效益”;在发展原则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在发展重点上,围绕“交通运输动态信息的采集和监控、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交通信息服务”等四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在发展模式上,坚持“部省联动、互联互通,政企互动、共建共享,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符合交通运输行业实际,符合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以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为依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开展了省级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示范推广工程建设,为业务协同管理、公众出行服务和综合分析决策奠定了基础。开展了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数字航道”等示范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了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和服务效率。开展了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试点工作,已有29个省(区、市)实现了部省联网;在部分省份开展了全国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的应用试点工作;组织开发了部省两级公路水路建设市场诚信及工程质量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规范了交通运输建设与运输市场秩序。所有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过门户网站提供了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成为全国公路出行信息发布的重要门户;开展了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交通统计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完成了北京东直门综合客运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建设;支持浙江省开展了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和中日韩三国物流交换网络建设,在信息化促进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建设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水上安全联网管控系统,为服务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要活动运输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手段;开展了治超信息系统部省站三级联网管理系统、水上安全监督信息系统、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中国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船舶船员“一卡通”等工程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监管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创新信息化管理机制,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保障环境明显改善。交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初步建立,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大多设立了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投入逐年加大,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员结构合理性有所改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交通政务内网、政务外网、行业专网的架构基本形成,行业专网联通了部与41个省厅级单位、9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90多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交通数据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依托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初步构建了部省两级交通数据中心框架,形成了一批行业基础数据库。信息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制订了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颁布了13个交通基础数据元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框架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指南。

第四,交通运输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促进行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应用逐步深入,资源整合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发展逐步进入整合共享、协同应用的新阶段。沿海主要港口、远洋航运、海事通航管理等领域信息化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通信、监控以及内河航道通信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公路管理、港航管理、运输管理、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也取得较好的实效,有力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向长期以来支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向为交通运输信息化事业无私奉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五年来,在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部及全国2/3的省(区、市)制定并实施了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建设方案,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从关注局部单一项目向重视全局整合发展转变。

二是必须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公众需求和政府履责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相融合,有效解决行业需求与技术难题,不断促进服务转型升级。

三是必须坚持部省联动,整合共享。部在规划、资金、政策和技术上提供支持,牵引和带动地方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推进模式从地方为主、各自建设向部省联动、联合建设转变。

四是必须坚持机制创新、长效运行。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不断创新信息采集、共享、更新、维护机制和配套的规章制度建设,积极探索保障信息化长效运行机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发展尚未覆盖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全局,信息化与业务管理和服务的融合不足;信息化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省、地区、部门间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顶层设计和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发展中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尚显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技术问题,更涉及思想观念、管理手段、体制机制的问题。

这里,我想着重讲一下当前信息化发展中“散”的问题。这个问题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都存在,而且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突出。“散”不仅表现在信息资源不共享、软件平台不统一、硬件设备不集约等方面,导致信息化建设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投资效率不高,而且表现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管理和服务的问题,局限在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某个区域或某个领域,部门间、区域间还处在各自为战的初级阶段,不能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网络化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表面看是技术问题,实则是认识问题和管理问题。表现在局部,影响的是全局。“十一五”期间,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高度重视,务求取得新的进展。

 三、准确把握“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部党组立足新时期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统筹考虑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各方面情况,组织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即: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运行检测网络,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交通运输系统全网联动、协同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在保障畅通运行方面取得显著实效,在提升运行效率、服务公众出行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在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安全应急、服务决策支持方面全面提升,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低碳绿色交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与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支撑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作为信息化工作的主攻方向,把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大力促进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效率到效能的转变。从注重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转变为更加注重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及政务效能。信息化管理也要积极推进效能优先的绩效管理,建立起绩效考核与信息化投资预算的反馈机制,为信息化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从分散到集约的转变。从以往各自分散、独立的建设转变为集约化建设,大力推动整合共享项目建设,建立统一的通信信息基础网络、数据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大力倡导“一网通”、“一号通”、“一站通”、“一卡通”等整合建设模式,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三是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转向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总体规划、落实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的开放模式。

具体要求是:

第一,注重实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交通运输运行环境监测感知网络建设。充分应用低成本、高性能、绿色节能的智能化传感器技术,加强对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要路段、特大桥梁、长大隧道、大型客货运枢纽、重点水域、航道、港口和通航枢纽、环境、气象与灾害的动态监测,强化对“两客一危”车辆和“四客一危”船舶的动态定位跟踪,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交通运输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测、可控。充分利用全国高速公路光纤、管道资源,组建连接部省的交通运输行业专网,提升通信信息网络的支撑能力。

交通运输行业是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要紧密跟踪现代新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感知识别、网络传输、通信导航、智能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关键环节,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攻关,强化与业务紧密结合的适用性研究。

第二,突出重点,科学组织实施信息化重大工程和示范试点工程建设。由部统一组织开展四项信息化重大工程和三个领域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四项重大工程是: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工程、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工程、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工程。重点解决交通运输系统畅通运行、安全应急、市场秩序、公众出行、决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跨地区、跨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三个示范试点工程,主要是在综合运输、现代物流和城市客运三个领域确定的示范试点工程建设,重点探索在这些领域信息化发展的路径,以带动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信息化重大工程与示范试点工程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工程建设的组织推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协调、分级建设、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明确部和地方的事权关系,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要严把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关,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做到硬件建设集约化、软件应用平台化,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分散化重复开发。要严格按照国家和部有关规定抓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总结、提炼、完善相关标准规范,适时开展工程效能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后续项目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创新机制,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保障体系。创新信息化发展机制,探索建立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完善行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抓紧制定交通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信息化技术管理办法,完善技术管控体系建设。其次是,完善交通信息资源采集、更新、共享制度,明确数据来源、质量标准以及信息交换的责任和义务,全面改善数据质量。三是理顺信息化运维管理机制,实行集中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管理模式,在标准符合性检测、信息安全评估、运维监控管理等方面切实加大执行力度。四是建立完善信息化后评价机制,强化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理。五是鼓励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探索建立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长效机制,引导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六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在新技术应用和信息服务等条件具备的领域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形成市场导向、规模经营、专业分工、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七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等机制,努力建设既懂交通业务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信息化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为艰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认识,创新思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第一,坚持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涉及到职能转变、流程优化和服务创新,也涉及到跨部门、跨地区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交通运输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信息化建设摆在更为突出、更为紧要的位置,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逐项抓好落实。要积极探索和把握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挖掘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形成上下联运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大不同地区间、业务部门间、业务部门和信息化建设部门间的协同和配合力度。

第二,切实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已成为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常态化工作任务。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用于支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部将对信息化重大工程、示范试点及推广工程给予资金补助,各地应保障配套资金的落实。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正确处理政府推动与市场配置资源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分类指导,合理制定差异化的资金政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促进行业信息化协调发展。

第三,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大信息资源格局。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交通运输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大信息资源观,主动理顺各方面关系,协调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效益最大化。部省之间、地方之间和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合作,营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谐发展的氛围,形成发展合力。要借助于制度的力量,包括监督机制、机构责任制以及考核制度,还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形成有效机制来推动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空间。部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单位要在做好交通信息资源规划基础上,根据管理与服务的实际需求,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精细化设计,促进资源共享。

同志们,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面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实现新突破,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