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温差发电装置晨怡热管 央视论坛 > 科技网谈 知了不知 2007-12-6 23:36:40
这是一个简易热管温差发电原理图。其利用热管的高效导热特性保持温差发电半导体两面的温差而达到很高的发电效果。此装置没有任何滑动装置。只是一个固态组件或模块。这比起“氦气永动机”简单和实用。 发电效率与温差发电半导体的两面温差有关,允许条件下,温差越大,发电量越大。而要在薄薄的3mm-6mm 的厚度上保持如此大的温差,没有高效的导热和散热装置是办不到的。而且必须是无能耗散热装置才能保证热电转换装置的高效益。一种高效环路热管扮演了这个角色。大大提高了温差发电片的发电效益。它能在常温下保持热发电片的温差不低于100摄氏度甚至更高。 这里所说的常温下保持发电片的温差不低于100摄氏度甚至更高,是指不用任何外加动力,仅利用自然风冷就能够将热电转换半导体的冷端温度降低至环境温度左右(不高于环境温度15摄氏度)。 这个装置,只要加热下方的铝制散热片,电就自然产生。 因为,其利用了热这种具有几乎是最广泛的转换“中介”能量。(最少是最广泛的转换“中介”能量之一。)热可以从各种能量形态转换过来,又能向各种能量形态转换过去,具有广泛的多向,多形态,多渠道,多层次,快速循环转换的特性。因此,也就具有可以永续循环利用的特点。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为这种温差能量的利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而低温高效热传导器件使热电转换装置真正走向了实用化。目前,各种简易高效的固态热电转换装置正在开发,投产之中。 当半导体器件的两面发生温差时,其两输出端就会产生正负电势。当将电路接通后,由于电流的运动,使得热迅速地从热端向冷端转移。如果,不能迅速地有效地将转移过来的热输送出去,并导入其他空间或物质体,温差发电半导体的两面的温差就会消失,从而电势也就消失了。因此,温差发电装置是否能发电或高效发电,不仅仅取决于温差发电半导体的热电转换效率,还取决于与其配合的散热或导热装置。可以说没有高效的,大功率,大密度的导热装置,特别是没有这方面的无源导热装置,就不可能使温差半导体真正走向实用化。目前,我们研制出的这种在很低温度上也能高效导热环路热管装置能实现热的无源长距离高速传导和向外界转换。从而保证了温差发电半导体两界面的高温差状态。从而保证了高效的热电转换状态。 最少其具有全天候特性。并且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工业余热发电,特别是低温余废热发电方面。目前,汽车尾气废热发电装置已经接近开发完成。 当然,室内的温差很小,发电量也就很小。一般温差超过十摄氏度,发电量就可达到可利用水平。30摄氏度,就可观了。50度,就相当可观。100度左右就可算是高效了。 这种半导体器件当接入电源时就会产生冷和热。即根据电流方向将一端的热向另一端转移,从而使一端的热减少,另一端的热增加。现在小型的冷热饮水机大都采用这种半导体器件制冷加热。小型汽车冰箱也用它。如果将这种半导体器件的两端分别加热或冷却,那么,从原来加点的两端就会产生电流。变成温差发电器件。所以发电片,只是将这种半导体器件制作得更适合于发电而已。现在,这种温差发电片价格已经相当的大众化。而且并不难买到。 低温热管温差发电体系的发展前景 1,高效的热电转换装置。目前,除了水电、风电和核电外,热电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电能发生装置。目前的热电厂,从燃烧产热到产电必须经过热向蒸汽,蒸汽向蒸汽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向发电机等多次的能量转换过程。并且存在着大量的机械运动装置。而且,存在着大量的低温余热排放。这些都造成了热电转换过程的巨大损耗。如果采用热管温差发电体系,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燃烧所产生的热直接转换为电能,省去了多层次的能量转换过程,省去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维修工作。获得更高的热电效益。而且,许多以前难以利用的低温热源也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这样就能弥补太阳能光电系统的不足,大大地提高节能环保能源的推广价值。
这个装置中燃烧器使用无明火的远红外燃烧加热机制,将燃烧产生的热能更好地导向储热块。储热块能较好地保持发电温差的稳定性。并能在熄火后保持持续发电一个相应的时间。保持温差的热管装置将发电片转移来的热量通过环路管路传导致户外的大面积的自然对流散热装置。这个装置,点火只要一分钟左右就能产生足够的电量。燃烧温度由控制器调节。直接控制燃气的输入量。(如燃气热水装置) 这个装置在山区,海岛,荒原都可以安装。 在乡村地区,如果将燃烧器改改还可以使用柴草牛粪等低热值得燃料获得电能。北方的冬季,利用低温环境还能获得更高的发电效果,更加节省燃料。 在晚上或阴雨天时太阳能电池板不能发电,但外界温度低,容易形成更大温差,获得更高的热电效益时段进行温差发电,这就大大地弥补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不足的问题。 温差发电半导体进入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之所以还不能广泛推广,并不是其发电效率低,而是无法解决无源高效散热的问题。比如一块40*40*3.5mm温差发电片温差60摄氏度就能发出3.5V * 3-5A的电量,即10-15W的电量。这比光电池高得多。但,如何保持3.5mm距离上的温差达到60摄氏度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如果用强制风冷和水冷就要耗电或其他动力这就大大降低了发电的总效率。所以,如果没有高效的无源导热器件60摄氏度和15W实际上是一个理想的理论数据。就像制冷片无法实现大功率一样,都被卡在了导热器件上了。当功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是5mm厚的铝板也会出现很高的热组,从而使半导体发电片热面的温度急剧上升,使两边的温差缩小,甚至烧毁。 一个乡村普通家庭,只要有200瓦/时的电量就很够用了。这样,如果40*40mm的发电片有60摄氏度的温差,只需要20片左右的半导体发电片就够了。如果有100摄氏度的温差,12片左右也就够了。热管散热装置也不过三平方米左右。(管长30-40米左右)。这样的装置发电用的煤气并不比炖一锅汤来得更多。目前实验装置,用一盏小酒精灯加热,一块30*30的发电片就能发出10瓦左右的电量。 温差是地球上,甚至是宇宙间最大的循环能量之一。利用温差能,特别是全固体模块化温差发电装置的实用化进展将使温差能的利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走向生产一线,走向千千万万的家庭。 2,环境温差,山地温差,极地温差,海洋温差,地热温差,沙漠温差固态发电装置 因为,高导热器件能保证低温差的长距离弱损耗传导和高速散热,以及半导体温差发电的低温差发电特性,这就使得以前很难利用的,或者需要使用热泵等高耗能和复杂机械设备才能勉强利用的20-30度或更低的温差能被更高效地利用起来。这就为人类最主要最重要最广泛利用的电能开启了巨大的资源库。20度左右的温差能是最大量存在的温差能。如:城市中一座几十米的高呈建筑在垂直面上就可以产生大量的20摄氏度的温差能量。如果在阳光下或在太阳下山后的数小时内,温差甚至可以达到30-40度,甚至更高。这比光电能量大得多。 低温差发电必须用多块发电片进行组合。这需要由相关的生产厂家设计生产。现在我们的实验装置能在室温情况下形成体温与室温温差发电。但,短路电流只有10mm左右。 如,某型发电半导体器件的标准是:温差60度,则可发出电压3.5V电流3A--5A。 即在60摄氏度温差下,可以发出10.5--17.5W 直流电。(高温面不能超过180摄氏度)。 首先,你应该看到,温差必须建立在3mm的厚度上。如果是10度20度,这还比较好解决,就像你所说,用自然对流就能解决。如果是100摄氏度就不容易解决了。水和又的自然对流导热速度比起温差半导体的热电/电热转换速度慢得多,可以说是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即使是用流动的水,3mm厚度的两面想保持高温差也是很困难的。这就像将电热管浸入冷水中,其表面也无法与水温相同是同一道理。而且,低温差对流,在液体中传导速度更慢。 温差发电之所以被质疑是许多人将其看成是“永动机” 数年前,许多人还在对温差发电半导体的论证大加讨伐,没想到今天温差发电却已经变成了事实。而且形成了像利用水的落差能一样利用温差能的活生生的事实。自然界中温差循环渠道之广,循环速度之快无疑形成了温差发电的令人不可置信的能量获取效益。其简单到几乎不能再简单。只比燃烧复杂了那么一点点。它令人真正感受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震撼。 3,汽车尾气热电转换装置。 目前,内燃机将燃烧所产生的能量百分之50以上转换为热并排除到大气环境中。汽车发动机的尾气温度高达350摄氏度以上,大马力发动机的温度更高。另外,车在行使时能造成很强的气流,这样就能提供很好的温差条件,十分有利于固态热电装置的使用。根据目前实验数据估计,用发动机尾气发电,完全可以提供汽车,包括冷气(改为电制冷系统)的供电要求。这就能减少发动机的负荷,增加行驶动力。甚至可以将多余的电储存到蓄电池中,供其它用途。这个装置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技术原理设计。目前,正在制作实用构件,并安装到汽车上进行实际应用测试。 4,极地发电装置 目前,我们开发的超低温非相变热管已经通过了实用检验。这就为极地温差发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是我们前年试验的一种,农村用电是不多,所以交电费也很少,加上其它辅助设备会很贵,可能不会有很多人来购买的. 发电片的价格是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或改进生产技术来解决的。即便是现在的价格也会比太阳能发电或者其他发电模式便宜的多,而且具有长期节能以及多种环保和可持续利用功效。逆变机制也可以通过将照明与电器分别供电而得到解决。即使用低压节能半导体光源。将来还可以将电器改为直流低压供电体系等来解决。就是利用现有的逆变电设备,在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价格也不会太贵的。目前,我们选用的300瓦左右的逆变电器,价格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温差发电体系的最大特点是: 一,利用环境温度作为散热基底温度。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热源加热,此温差发电装置都必须保证,发电片的低温面不高于环境温度20-30度,也就是说必须以自然对流的模式保证发电片的两面温差不小于100-120摄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