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到来,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其目的,只为逃避高昂的门票。如泰山“逃票攻略”共记载了6条逃票路线,泰山管理人员指出,这几条路线危险性较高,山路难走,部分地区通讯信号较差,较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逃票攻略”再一次将国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维发扬光大,再严谨的政策出台,社会上很快就有变通的应对“妙招”,遑论区区门票? 当然,为了逃避百十元门票,拿命当赌注,也有许多无奈。景区门票不断涨价已势不可挡,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全国130家5A级景区中接近一半门票价格过百元,其中超过一成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逃一张票,可以省下200多元,逃票收益如此之高,难怪此风不止。 景区给出的理由,要么推给“管理成本”,要么祭出“供需关系”,要么借口“客流调节”……理由千条万条,结果只有一个:非涨不可。而公众眼中,景区是大自然对国民的恩赐,是公共资源,应该体现公益性、普惠性,门票不是地方政府的“摇钱树”,旅游也不应是“高帅富”的专利。可惜,哪怕公众意见再大,进行再多的启蒙教育,景区以及地方政府就是不理不睬,摆出一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在此经过,留下买路财”嘴脸。 准公共产品不应采取市场规则,这是通识。既然穷人也有权利享受阳光、空气、水、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等一切自然的赐予,景区门票就不应该随行就市,纯粹按照供需关系进行调节。面对越来越高的旅游景区门票,管理部门确实应该反思,拿出应对之策,不能让这种态势毫无节制地向下滑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