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市长安区特色旅游景区简介

 神禾塬 2012-05-03

西安市长安区特色旅游景区简介

(2011-06-20 17:12:28)
标签:

杂谈

分类: 今日长安

 

 

 

西安市长安区

特色旅游景区简介

 说    

 长安区地处西安城南,秦岭北麓,人口103万,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显著的区位优势彰显着长安旅游业的独特魅力。境内佛寺、古庙分布较多。仅较有名望的寺庙就有三十九处,樊川八大寺院素有盛名。我国佛教十大宗派中的法相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等四大祖师及发祥地均在长安。最著名的有兴教寺、香积寺、净业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丰德寺、弥陀寺、灵感寺、至相寺等,这些佛寺、僧塔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长安区内山雄峰险,河川秀丽,风景宜人。终南山横贯东西一百一十多华里,重峦叠嶂,泉流瀑泻,古木参天,形成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自然风景区。从西到东有高冠瀑布,观音山、万华山、光头山、青华山、小五台、南五台、翠华山,嘉午台、莲花洞、人头山、太兴山、鲸鱼沟等名山胜景,这些名山胜景既是自隋唐以来的佛教胜地,也是人们访古寻幽、猎奇探险、陶冶情操的度假、旅游佳境。

 

我们根据长安区旅游局提供的档案资料,编写了《长安特色旅游景区简介》一书,以供参考,但由于时间紧,加之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目   

翠华山................................................................... 1

南五台................................................................... 3

太兴山................................................................... 5

青华山................................................................... 7

小五台................................................................... 9

观音山................................................................. 11

石羊关................................................................. 13

人面桃花园........................................................... 14

嘉午台................................................................. 16

莲花洞暨老洞........................................................ 18

万华山................................................................. 20

九龙潭................................................................. 21

高冠瀑布.............................................................. 22

明十三藩王陵........................................................ 24

杨虎城将军陵园..................................................... 26

杜公祠................................................................. 28

仓颉造字台........................................................... 31

西周车马坑........................................................... 33

兴教寺................................................................. 34

牛头寺................................................................. 38

华严寺................................................................. 41

观音寺................................................................. 46

法幢寺................................................................. 48

禅经寺................................................................. 50

洪福寺................................................................. 51

兴国寺................................................................. 52

香积寺................................................................. 54

净业寺................................................................. 58

丰德寺................................................................. 62

翠微寺................................................................. 64

祥峪度假山庄........................................................ 66

咸阳国际机场温泉疗养院......................................... 67

广新园民族村........................................................ 68

大坝沟森林旅游风景区............................................ 70

沣园温泉度假村..................................................... 72

地热中心渔乐园..................................................... 74

沣峪庄园.............................................................. 75

常宁宫................................................................. 76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77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 80


翠  华 

 

“秦岭明珠”翠华山,因汉武帝在此拜谒太乙神又名太乙山,位于西安城南23公里处秦岭北麓,海拔2132米,面积17.6平方公里。自秦、汉、唐王朝起就辟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翠华山集山、水、石、洞、林、古迹于一身,以奇、峻、幽、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山色湖光相互辉映,悬瀑龙潭错综交织,古迹传闻神奇诱人,书法石刻引人入胜这种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交的奇特景色,素有“终南独秀”之美誉。

翠华山景色迷人,美不胜收。《国语》上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这次(公元前780年)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崩塌堰而形成的天池、石海风云壮观,气势夺人。天池海拔1100多米,面积200余亩,翩翩轻舟,荡漾其上,烟波渺渺,云蒸霞蔚,瑰丽多彩,格外迷人,垂钓湖边,心旷神怡。石海倒石量1.3亿立方米,其势如浪翻腾,形成万石争奇的名胜殊境,摩崖石刻,丰采抖然,有中国山崩奇观之壮举!冰洞、炎炎酷暑,冰柱倒挂;风洞、盛夏六月,凉风习习。天池、石海是研究山崩的活化石,已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植被繁茂,珍稀动植物繁多,是研究植物学和中草药的一个重要园地。秦岭景观林带层界分明,南坡植株低矮,尽皆草甸,北坡杜鹃成林;三、四月花开则红霞蔽日,尤为壮观。秋季红叶遍野,层林尽染,翠华山不仅是研究晚元古代以来地壳运动的史书,也是研究混合岩的标本室。

翠华山还是佛道两教讲经说道之地。翠华山是植物区系的交汇处,这里既有东北区系成份的水苗柳、华北区系成份的翅果油树、猬实等,也有华中区系成份的杜仲、秦岭冷杉等,还有青藏高原区系成份的延龄草以及特有成份的紫斑牡丹,广东成份大豆、天麻等。许多高僧如韩湘子、丘处机等均在此修炼。现有汉武帝祭天道场,清圣宫、接圣台、翠华庙等遗址。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是2001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的首批地质公园,有“中国山崩奇观”、“中国山崩博物馆”之美称。为全面提高游区环境档次,2004年争取并启动了1100万元的国债项目,修通3.4公里的上山东行道和31公里的探险观光步行道;开发建成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翳芳园自然风景区。2005年建成翠华山滑雪场,填补了翠华山冬天大型娱乐项目的空白。


南  五 

 

南五台,位于秦岭北坡中段五台乡境内。北距西安25公里,经营面积7675公顷,年平均气温11—13.2℃,海拔650—2589米。因山上有观音、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台由此而得名。

南五台景区,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辟于隋,盛于唐,毁于五代,宋元复修,明、清斩崖砌石,始得直登,区内山峰奇秀,锁链铁壁,重峦叠障,古木参天,庙宇庄严,艺术精巧,景色秀丽,野趣浓郁。稀有古树名木繁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仅种子植物就有100多科,1300余种,珍稀动物42种,春夏之季,山间竹声松风,百鸟穿林。

区内陆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庙宇汤房号称72处,西林寺、圣寿寺、圣宝泉等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西安近郊不可多得的旅游、避暑、登山、探奇、著书立说、科学考察、教学研究的佳境。

据史料记载“南山神秀之区,唯长安南五台为最”。传说隋炀帝之母曾在圣寿寺修行,唐王李世民曾在圣宝泉避难,蒋介石五台避暑观光,释加牟尼的牙骨埋藏于圣寿寺隋塔之下。历代朝政要人,著名诗人,云游名僧大师,纷纷来五台观光修行。弥陀寺的红白玉兰,五佛殿的唐槐古柏,于右任为印光大师影堂石塔题额,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我国的日本落叶松,长安名士柏沣西先生隐居读书处,新建的双松楼,1958年修建的独松阁依山面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会议、避暑、游乐之佳地。紫竹林道旁紫藤缠绕,连理树情歌回荡。修竹含翠,钟鼓声幽。西林寺是我国四大禅林之一,历代高僧修行之地。位居悬崖峭壁之下,烟霞回绕,云海波涛,兜率台、天门松、湘子洞、拴龙桩、碾龙场、北魏石窟、观音洞、五台风洞栉比排列。登至大顶南望秦岭诸峰叠障,北瞰渭水长流,江山如画,关中形胜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每每给人留下幽深美好的回忆。

该景区于2000年开始由西安如意科工贸公司投资开发,修复了五个台,新建山门、停车场,硬化了上山公路、台阶路,共投资3500万元。南五台已成为西安南郊以自然生态旅游为特色的主要景区之一。

 


太  兴 

 

太兴山地处秦岭北麓腹地的长安区杨庄乡境内,距西安市区40公里。海拔2320米,有“终南第一峰”之美誉。太兴山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黄山之云海,奇石异景,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是旅游避暑、度假极为难得之地。

太兴山,隋唐以来就为道教圣地。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儒佛道家纷至沓来,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古迹,神话传说,广释子云游至此,即刻石赞道:“太兴山为终南第一峰也,仙凡奇迹幻景,形势穹隆,真乃胜地也”。秦世王修无量金殿,建筑以铁为主,规模与楚襄武当金顶争茂,故而有“南武当,北太兴”之说。

从库峪过庙沟桥,沿山而上,有九洞、八殿、七宫、六庙、四楼、三庵、二寺、一观、二十七处汤房等人文景观。历史悠久的无量金殿、历经修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岱顶建筑以铁为主,成为一绝。“天外”处的铁庙,整体铸成,精巧别致,其搬运方式和旋转地点令人赞叹。天兰仙梯,一千余级,脚踩一座八仙楼,头顶圣地五龙宫,尤似攀上九天。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庙会,规模宏大,游人香客多达数万人,使太兴山笼罩于香烟缭绕、热闹非凡的宗教文化氛围中。

太兴山自然景观令人叫绝:腊台山拔地而起,烛彩映辉;香炉峰中空外实,直插云霄;南天门险峻深遂,仰之弥高;人头山沉静俯视,垂首不语;无量井澄碧四溢,喷珠如花;天外峰峭壑万仞,奇石中裂;流泉飞瀑凌空直下,掩映烟云;岱顶铁庙高耸入云,俯览众山……著名的无量瀑布,在小坪关西,落差百米,宛如一幅银练从天幕垂下,从此登百级台阶,至南天门,穿八仙楼登大梯子越玉龙宫,登小梯子便到岱顶。岱顶状如奶头,峙立云端,在此可观日出、观云海、观群山、观涧水。登岱顶铁庙,敢过五关方能登上岱顶铁庙。这五关是“鹞子翻身、猴子抱桩、老君犁沟、张果老骑驴、英雄跨步过天险‘回心石’”。太兴山已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到太兴山沿雁引公路,或乘西安至库峪中巴车进库峪十里即到。

 


青  华 

 

青华山位于西安市西南约20公里的滦镇街道境内,海拔1678米,属秦岭主冠一脉,势为南北走向,形若“莲花卧佛”,自足至顶以山道为轴,左右以西东两峰壑对称,全程约2.6公里,区内山青水秀,林荫竹茂,古刹名寺十余座(院),实为一处自然森林生态公园。

从环山公路南行约一里进山门,沿途奇花异草,竹青松翠,清风徐徐,泉水淙淙,景色醉人。山上有三仙庙、土地庙、过风楼、三义庙(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魁星楼、四天门、大间坪、五佛菩萨殿、吕祖洞、百神殿、弥勒殿、齐天大圣殿、无量殿等寺庙12处,90多间。其它风景名胜有鹿引泉、石门子、琉璃塔、千年白皮松及秦琼寨、敬德寨等。

青华山的庙宇体系及风景建筑于何时,现无考证。山后有翠微宫(即黄峪寺)是唐太宗李世民避暑的离宫,随历史变迁,时光流逝,原状已荡然无存,但基址尚在,有史证可考,北岭的“敬德寨”和南岭的“秦琼寨”相传为二将军当年保驾唐王安营扎寨之地。

据《古刹提要》载:“青华山,山有卧佛,创自唐代”。据《陕西佛事考略》云:“顶有木构大殿五间五层。步登山顶,目观殿宇建筑宏伟,飞檐凤脊,雕梁画栋,铁瓦营顶,堂室宽敞,阳光洁亮”。底层为巨石摩岩石刻卧佛,身长11.6米,宽2.3米,正面侧卧,右臂回曲,手掌平伸枕于头下,左臂自然伸直体侧,形态逼真,安然自若。卧佛前有四石室,顶弧形,深2米,高3米,石柱上刻记:“道光元年(1821年)本然禅师创”。二层为“佛经堂”,三层为五方佛殿,四层为“菩萨殿”,五层为“陈佛堂”。层层依岩而上,逐渐收缩后退,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共计佛殿25间,东西配殿28间,周围榻舍300余间,是典型的古唐建筑群。

该山每年适逢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十五通山庙会,值时八方游客,十面香士蜂拥而至,如潮似海,数日人流不息,山上山下实无立足之地。

南通黄峪寺约7里,西去净业寺,丰德寺约4里。

 

 


小  五 

 

小五台又名凤鸣山,因人民解放军曾在此打败胡宗南残部,又称胜利台。位于子午镇南,距西安市中心23公里。北与御苑唇齿相连;东挽五台、翠华,西接沣水、青华;由子午镇沿山而上,小五台群峰簇拥,宛若一弯新月。近处三教堂,古朴典雅;拾级登山,眼前不断闪过汩汩流水,郁郁丛林,曲径通幽处,花草更迷人。这里有奇峰怪石—灯盏窝形似巨大的油灯碗;虎头崖恰如猛虎下山;花石崖艳如鲜花招蜂引蝶。千年长寿柏老态龙钟;1300岁娑椤树枝繁叶茂,世界罕见;北移400年的南洋连理枝百日花红;巨大的摇钱树“金钱”成串,独一无二。这里有清流丽水映月潭抛珠溅玉,红丝洞泉水潺潺,西渠流引小桥映花丛,子午水库高峡出平湖。这里有古刹佛殿——普贤堂为文革幸存,也是当年红二十五军某部指挥所;斗母宫已修复一新,院内绿树繁花,翠竹摇曳;玉皇楼别具一格,20余尊与真人同大的塑像栩栩如生。更有那五台烟云、巨石观日、顺帝书院、正顶夕照、孤峰如削、白音殿、五佛殿、袁登台等多处景观。

小五台,春有杨柳拂风絮,松柏枝梢滴新绿,桃李杏花满目春,洁白艳红谱春曲;夏有百草遍地花,赤橙黄绿青蓝紫,原始森林蔽天日,青石小憩爽心脾;秋有山果实累累,板栗核桃任君品,满树柿“灯”红似火,更比香山枫叶红;冬有满目万山红,时有瑞雪随风舞,苍松翠柏结冰棱,鸟鸣雪景山中行。

小五台将以其古朴、典雅、原始、婀娜多姿的自然风光欢迎您光临。

 


观  音 

 

观音山位于长安区滦镇街道境内,距西安44公里,西万公路从山角南北横贯。观音山系终南山支峰之一,海拔2116米。传说观世音菩萨驾仙鹤遨游太空,见此山风景秀丽,独具特色,便降落此山,故取名为观音山。

观音山历代为终南山一处有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游览区。据清同治时第五次修葺碑载:观音山建于隋,盛于唐,兴于明,历经千年,多次修缮,建筑壮观宏伟,臻于完善。唐代高僧道宣律祖等曾在此处修道传法。山上现留明万历时铸钟两口,一口钟吊在正顶龙脖之巅,另一口悬挂在玉皇坪庙门前。观音山虽几经沧桑,古寺庙现存无几,但经几年来我区集资修复,给观音山又新添了几分色彩,众僧徒及游客纷沓而至,香火缭绕仍不减当年。

观音山风景秀丽,寺庙众多。全山现有古寺庙(或遗址)二十七处。在长达五华里的山脊上,由南至北,有观音台、孤魂台、弥勒台、舍身台。正顶有观音送子、中佛、山门、南雅等庙宇60多间。环绕正顶四周山腰另有东、西、南、北四个净地,依山挟势,以势携景,景景相距里许,依盘山栈道串联通达。诸净池内泉水清澈,可供游人饮用。在南北净池之下有一天然岩洞,取名水帘洞,洞内面积50平方米,洞前新建大殿五间二层。此外还有天书摞、面壁石、松石坪、泪水沟、玉皇殿、金蝉寺、尼姑庵、龙王殿、万峰寺、鹤场、九龙潭、法华寺等庙宇和风景名胜,常有不少名僧来此山居住修法,年迈九旬的贡嘎活佛的高徒园照法师就住在法华寺。且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及港、澳、台侨胞,亦来此拜访学法。每逢山会善男信女前来拜佛者日达上万人。

观音山至今仍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鹤场”,传说是观音菩萨驾仙鹤降落之地。观音山原来山上缺水,传说观音菩萨驾仙鹤降临后,敬告玉皇派各地龙王前来供水,夜晚于西沟坳下闪出一条曲折迂回的溪沟(即“九景沟”又名“九境沟”)蜿蜒十余里,形成诸多清潭,潭状如石窝,如浴盆,如箕如簸,潭中潭,潭外潭,潭潭景色各异,潭水终年不竭,清澈如镜,居高鸟瞰,溪水串潭,似若串珠,潭底岩层形似龙形,人们说潭里有龙,因之后又取名“九龙潭”。山峰下端又连出四景,景旁有池,故为四景池。每逢山会,千万香客游人饮用有余,昼饮夜蓄,日日满池,真乃神奇。其它各名胜景观,诸如“面壁石”、“泪水沟”、“定心石”、“松石坪”、“天书摞”也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观音山景色宜人,寺庙众多,常年有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及友好人士到此参拜学法和观光游览。

 


石  羊 

 

石羊关风景区地处长安区滦镇街道沣峪沟内,沿西万公路南行52公里即到。

石羊关原称古羊雄关,为古代子午栈道自秦入川的第一道关隘。始建于西汉后的新莽政权时期,以后宋、元、明、清历代常有官兵把守。因其关口东侧山顶上有一天然巨石神似山羊,故而得名石羊关。现关口西侧绝壁上,有当代书法家吴三大先生所题的关名“石羊关”三个遒劲大字。

石羊关风景区地处秦岭北麓,夏季日平均气温仅为15℃,素有天然大空调之美誉。景区内现有石羊峰、古寨堡遗址、小坝沟原始森林风景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综合型休闲度假胜地。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石羊关风景区春意正浓,山花烂漫,一幅春林花多媚,春风复多情的山野迷人风光,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留连忘返。

 


人面 桃 花 园

 

人面桃花园位于长安杜曲街道桃溪堡村东南,距西安17公里,是91年投资兴建的一处花园式旅游景点。

唐德宗年间,举进士而名落孙山的书生崔护,情绪沮丧,为驱散烦闷痛楚之情,清明日独游城南樊川,一路踏春赏景,渐觉口渴,见前面有一桃花盛开的村庄,便趋步前去欲讨水喝。来到一家草木葱郁,桃花掩映的庭院,上前扣门,久之,却无人回音。再等,见有一女子自门缝窥视,问曰:“谁耶?”崔护以姓对之,并说“口渴求饮”。其女手捧杯水开门递于书生,并取小凳子与崔护就坐。自己独倚小桃树,羞怯地注视着崔护文雅、潇洒的举止,爱慕之情犹然而生。崔护递还茶碗,瞧见姑娘粉红色脸蛋犹似桃子,进而刮目注视久之,四目相对,欲言却止。此时姑娘嫣然一笑,急步回屋。崔护见此情景,心绪撩扰,悻悻而去。心想自己应试落榜,郊游散心又碰见这一位娇艳村女,心里很不是滋味,发誓今后再不来此。

岁月流逝,转眼第二年清明节日,崔护思情顿起,急不可抑,径直来到桃花村。只见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盛开,门墙如故,而双门紧锁,姑娘已不知他往。他不胜惆怅,为表相思之情,在左门扉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一冲击封建礼教的爱恋故事受到人们的赞叹和传颂,一直流传至今。婉婉腔《金碗钗》就是由此改编而成的,人面桃花园因此而取名。

园内现有“人面桃花诗碑”、“桃女像小广场”、“桃花路”、“踏春亭”、“崔护、晓春合葬墓”、“涅槃路”、“旋极路”、“人面桃花农院”、“桃溪塘”、“紫光山”、“桃溪桥”、“桃花园”、“百花园”,还有《腊像馆》和《人面桃花展室》,展室的一百多幅连环画反映了这一故事的悲欢离合,曲折复杂,斗争尖锐,神妙离奇的过程,正好与《金碗钗》及台湾在此拍摄的《人面桃花》八集电视连续剧相照应。看后,使人忌恶丑,向善美,对思想是一次提高。

 


嘉  午 

 

嘉午台,距西安市中心39公里,海拔1800余米,位于终南山北麓的长安区引镇街道境内,石奇山险,峻峭突兀,峰峦叠起,雄伟壮观,素有“小华山”之称。

嘉午台,隋唐时为佛教胜地。从白道峪口(台沟)入山至嘉午台岱顶、群山连绵、景异石奇、林木茂盛、溪水潺潺,真是“千岩万转路不走,迷花倚石忽己暝”之感。沿途原有新阉寺、观音堂、太白庙、二天门、凉水泉、十八盘、分水岭、斩龙桥、蹬云梯(俗称小梯子)、地藏庵、老虎口、破山石、喇嘛洞、回心石、朝天梯(俗称大梯子)、兴庆寺、南天门、龙背、龙口等胜迹三十余处。

登嘉午台,沿路可观赏到鼓角弓背奋力腾越的鱼脊龙背;意趣横生的“熊追野猪”;雄踞岩畔的“苍鹰觅食”;蹒跚爬行的“蜗牛负棺”;觊觎灯台的“群鼠偷油”,以及“一线天”、“青蛙石”、“仙人桥”等。特别是那酷似人头的“回心石”,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一路云丽石奇,令人目不暇接,使人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登云梯是上山的唯一通道,长十余米,石阶凿在悬崖上,攀铁索历阶而上,俯视峪深不见底。再往上行就是破山石,传说这是关公飞刀劈石处,他一刀未就(即“一线天”),第二刀才劈出一条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罅隙,顶上一米多宽的断岩间,两块规整的天然石块凌空飞架,人称“仙人桥”是嘉午台的又一胜景。破山石西断崖上有一石洞,据说西藏有一喇嘛赴京时曾在洞内住过,有栈道相通。洞内现存唐代摩崖石刻碑文佛像,造型独特,人称“喇嘛洞”。

登顶的朝天梯,是在五十余米陡峭山崖上凿成的九十二级石阶,两旁有以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铸造的铁索,拾级而上即到壁立千仞、孤峰入云的嘉午台岱顶。岱顶上有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建的兴庆寺遗址,据说在原兴庆寺内转佛殿有转佛像,白鹤、孔雀围绕佛像雕为一体,左转似鹤叫,右转如雀鸣,巧夺天工,意趣横生。

兴庆寺后有南天门,从南天门过龙背、龙口、往东南有观音洞、玉华洞、狮子茅棚等,往西南可达雪瓦山。龙背,经宽盈天,空旷无依,山底松头竟发,出没于苍云之中。雪瓦山与嘉午台巍然相对,奇峰破云,风光无限。

台沟东有一草沟,沟内长年溪水潺潺,翠竹碧绿,曲径通幽,风景怡人。

嘉午台古已有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清代著名佛教文人高鹤年曾到此游览居住。

 

莲花 洞 暨 老 洞

 

莲花洞暨老洞位于秦岭北麓引镇街道境内,是终南山旅游产业开发带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沿大峪山口南行10公里到新贯寺折向西,顺莲花洞沟西行约7.5公里即达莲花洞和老洞,从大峪口到老洞有五里庙、十里庙、黄巢栓马桩、黄巢试剑石、新贯寺、关帝老君殿等传奇遗迹。莲花洞、老洞都为天然岩洞。莲花洞深约5米,宽、高均约3米,洞中石基上有水溶岩形成的石莲,直径为2米,相传已有千年的历史。老洞洞体分为三段。前段(即洞口段)长20余米,高2米,宽约1米,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洞径上下错落,曲折复杂,忽而直上直下,忽而左转右转。中段倏然开阔,洞高约15米,宽3米,长25米。底面水深莫测,清澈透亮,有两道狭处把水面隔成三段,人称三道海。顶部有一石梁,酷似巨龙腾空飞跃,洞左臂陡似刀切,无法通行,只有右臂为70°,胆大者脚手并用可攀援而至全洞末段。末段长6米,高15米,宽2米,洞内有2个铁庙,一口钟、一口罄、一个铁匾、五个香炉等。景区苍山秀岭,四面环列,奇花异草,流彩溢秀,白云舒卷于足下,林地植被较好,茂密丛林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金钱豹、羚羊、山猪、花面狸猫、山鸡等数十种。景区环境幽美,景色壮丽,夏日凉爽,是避暑胜地。景区有大峪河流经30余公里,是历史上有名的曲江池水源,如今是西安城区供水水源。

 

 


万  华 

 

万华山在沣峪口内46公里处。西万公路以东北石槽村境内,沿八里沟口攀羊肠小道而登15里即达山顶,因其顶峰由西至东,一字排列有九个山峰,风光秀丽,百花争艳,取名万华山。其雄险峻犹如驰名中外的华山,故亦称九顶万华山,海拔1988米。

从黑沟口登万花山,沿山路观览,有孤魂殿,土地庙,观音堂,燕妃庙,南天门,龙王井等庙宇遗迹。万母娘娘庙经修复座落山间,另有玉兰峰,吊钟峰,还有沉香壁山峰,石门子等景观以及千年古柏,千年铁树供游人观赏。

当您站在峰顶,南望九峰,山峦起伏,巍峨壮观。俯首北望,古城西安如诗如画尽收眼底,渭河犹如一条白带飘浮在空中,给人以进入天境之感,真谓心旷神怡。

 

 

 


九  龙 

 

九龙潭风景区位于秦岭北麓,在西安市长安区境内滦镇街道,西(安)万(县)路44.5公里处,他背靠佛教圣地观音山,迎面是九顶万华山,九龙潭自然风光锦秀,群山挟裹着山溪,从山顶蜿蜒而下,天然的潭水和瀑布令人回味无穷。至下而上因千百年来流水冲击山石自然形成了九个潭故名九龙潭,第一潭水深五米,第九潭直径十几米,三、四、五、六连在一起叫连珠潭,七潭水帘瀑布百米,景色异常壮观,龙脊梁、悬崖险景,扶梯而上,使人望而生畏。

鹤场,环山拥抱庙宇群数十座,是民间烧香、拜佛的圣地。传说:鹤是观音菩萨乘坐的神鸟,观音菩萨在空中观望,如此美丽的山水,便驾鹤停下,由此得名。从鹤场再往上游,可去金蝉寺、西境池、龙王殿、南雅寺、观音殿、东井池等景点。

 



高  冠  瀑 

 

高冠瀑布风景旅游区,位于东大街道圭峰山西侧高冠峪口,圭峰山是终南“十大秀峰”之一,是驰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南依秦岭,北邻万倾无垠平川,磅礴雄浑,形势苍龙;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环水绕,瀑布飞泻,是一个集山、水、林、峰、瀑布为一起的自然风景区,景色宜人,环境优雅,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景名胜,秦汉时期曾为皇家上林苑的一部分,唐代已为帝都近郊的旅游之地。

高冠河水挟百余里下山之威势,至高冠峪口水分两路,一路直扑崖顶再飞流倒挂,形成落差25米,宽1.2米的瀑布,其金球碧玉,飞泻直下;另一路绕崖侧,左右奔突,在浑整的崖石上闯出一条裂缝,倾跌潭底,响声如雷,气势壮观,水色清澈,深不见底,此为高冠潭,又名“筛子潭”。

圭峰山上有圭峰禅寺,始建于隋唐时期,为历代文人高僧、达官贵戚朝拜之地,现存有宗教文物古迹二十余处,是历代高僧鸠摩罗什、鉴真和尚、天文学家僧一行、玄奘法师、道宣律师、宗密禅师等讲经说法、潜研文化的圣地。

近年来高冠风景旅游区已开发有游泳、垂钓、水帘洞和餐饮、住宿等综合服务及其它游乐设施的风景旅游区。旅游区内以“宾客至上、满意为本”的宗旨,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光临。

 

 


明十三藩王陵

 

明十三藩王陵是指分布在西安市长安区少陵、鸿固、风栖塬上的十三座明代秦藩王陵及50余座陪葬墓新组成的庞大墓群。

明王朝建立后,从洪武四年(1371年)起,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将地位仅低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樉封为秦王,设西安府,镇守西北,号称“天下第一藩国”。在其后200多年中,共有13个秦藩王埋葬于此。各陵墓建筑宏伟,地面殿堂楼阁各自形成完整的皇家陵园,并征移大量农户居住墓庄护陵,形成目前的九井十八寨。十三陵及50余座陪葬墓保存基本完好,地下文物丰富,仅简王墓就出土文物320余件,现陈列于陕西省博物馆,地面100余件大型石刻更是巧夺天工。所以,西安“十三陵”与北京“十三陵”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部埋藏在地下的明代通史。

陕西被世人誉为“露天博物馆”,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代陵墓开发点。明十三藩王陵是西安最大的明代墓葬聚集地,对它的保护开发,可以说是西北明墓开发第五大工程,亦是明墓挖掘清理与旅游开发的试点工程。

明十三藩王陵距市区较近,北邻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南望终南山脉,东南沟壑纵横,丘陵起伏,西南一马平川,长安秀色尽收眼底,而且以朱樉墓为代表的墓群相对集中,地域开阔,交通方便,易于开发。如能投资恢复地面建筑,挖掘出地下文物,就可以建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它既可与大雁塔、曲江寒窑等旅游点相连,形成西安南郊一日游,又可与市近郊旅游和长安沿山旅游有机的结合,成为一块引导游客向沿山旅游点过渡的跳板。因此,明十三藩王陵的开发,它既有文化价值,又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长安曾为十三朝京畿之地,素以文化底蕴深厚,风光宜人著称,境内皇家亭榭池苑众多,胜迹遍布,古往今来,无数风流人物领尽风骚,醉墨长安。2000年以来,长安狠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一带九园”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随着韦曲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的建设,韦鸣路、东环路的拓宽、完善,给开发明“十三陵”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长安考察,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可采用融资、独资、合资、合作的方式,该项目将给投资商带来丰厚的回报。

 


杨虎城将军陵园

 

杨虎城将军陵园,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约一公里处,与诗圣杜甫祠堂南北毗邻。

杨虎城将军于一八九三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反清抗暴斗争活动,以后投身辛亥革命,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曾坚守西安八个月,抗击十倍于自己的直系军阀的进攻,有力地策应了北阀战争。“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抵制其法西斯独裁统治,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和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国家、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事变以后,被迫出国考察,“七七事变”爆发后,毅然回国准备参加抗战,遭到蒋介石的拘捕,长期被囚禁,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被秘密杀害于重庆。

为了纪念杨虎城将军,一九五零年人民政府由重庆将杨虎城将军的忠骨迁葬于此,并修建陵园。

陵园沿塬坡而建,占地百余亩,陵园大门宏伟、庄严、巍峨壮观。进园门,正中安放着杨将军半身铜像,拾级而上,紧靠台阶两侧的沿坡草坪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为杨虎城将军题词“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八个楷书大字。台阶顶端正中位置,是一座仿古碑亭,亭下碑的正面刻有叶剑英委员长的手迹:“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九个大字,背面是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手书的1949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杨虎城将军家属的吊唁电。

由碑亭西行,便进入陵区。这里翠柏掩映,花木葱郁,显得肃穆幽静。杨虎城将军的陵墓在陵区的中心位置,将军夫人谢葆贞烈士与幼女杨拯贵的合葬墓,紧靠将军陵墓的左侧。将军陵墓正前方两侧,分别是将军次子杨拯中、副官闫继明、张醒民、秘书宋绮云夫妇、“小萝卜头”宋振中等烈士之墓。

碑亭东侧是杨虎城将军纪念室,展出反映将军生平活动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等五百多件,介绍了将军生平事迹,以及人民对杨虎城将军的高度评价和亲切的怀念,是对参观者的一次生动爱国主义教育。

这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为烈士扫墓,拜谒烈士的英灵。

杜 公 祠

 

在长安区城东三华里的少陵原畔,从杨虎城将军陵园东侧,沿道盘旋而上,有一古刹式建筑,这就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祀祠,即杜公祠。

诗圣杜甫,字子美(公元712—770年),从他的诗篇中可以看出,从唐天宝5年(公元746年),杜甫辞别了使他时刻怀念的李白,来到京城长安,到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即安史之乱前后这一历史时期,他生活的主要地区在长安,但应试不第,求荐不得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了一个管理军械库的小官,之后,他由京城长安到奉先县(今蒲城)探望家小,谁知走到家中,“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加之回想起经过骊山的情景,不禁无限忧虑,感慨万千,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著名诗章,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诗句,脍炙人口,震憾千古,表达了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思想,使杜诗的人民性升华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杜甫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歌,他的这些现实主义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深刻变化,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思想。

后世人民为纪念这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他游居过的地方,建祠以作纪念。

从明嘉靖五年(1526年)杜公祠创建于牛头寺南两华里的地方开始,历经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等年代重修、重建。直到解放后,才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建起了纪念馆和陈列馆。新建的“杜甫纪念馆”五大间,设有陈列室,陈列着杜甫像数幅,杜甫的代表诗作“三吏”(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即:新婚别、重老别、无家别)的诗意画照六幅,这些画都是根据杜甫原作,充分发挥诗意及当时的社会现实而绘制成的,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每幅画的旁边,都有诗人的原诗,游人读诗观画,便于深刻领会作品的内容。再向上就是祠门,上刻“杜公祠”三字,古朴大方。进入祠内迎面便是杜甫殿,殿内龛中供杜甫泥塑坐像。塑像东侧有一石碑,上刻杜甫丰身朝服像。此外殿内还挂有《唐书· 杜甫传》、《杜甫世系表》、《杜子美年谱》等图片。

享殿西碑房内,墙上镶嵌六通古碑,除一块《宋护法藏诚文》碑外,其余五块都是明清两代修建杜公祠的记事碑,是考察长安杜公祠修建历史的重要文物,享殿西侧的陈列馆里,陈列着杜甫诗刊本,还挂有杜甫像四幅。另外,还有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写的《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拓片,为现存杜甫唯一墨迹。

杜公祠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 颉 造 字 台

 

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文字出现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过伟大的贡献。汉字的创造发明处正是在长安——仓颉造字台。

仓颉,也做苍颉,是传说中轩辕黄帝的史官,据许慎《说文解字》记载,仓颉仰观云霞之像,俯察鸟兽行迹,得到启发,创造了我国最早的文字,开辟了中化民族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仓颉被尊为人文始祖,永远为炎黄子孙所敬仰。仓颉之名始见于《荀子》、《韩非子》等著作。

据《长安志》载:“长安县西,宫张村三会寺,中有台,乃仓颉造书台”。造字台遗址在今长安区郭杜镇长里村北约150米处,台为覆斗形状,现存台基周回近百米,垂直高度十米,系夯土而成,土层清晰可辩,层厚约10公分,从土质分析,夯层中包含物纯系原始社会后期的石器、陶器残片。据考证,此高大土台,是周时为纪念仓颉而修造的。台顶面积为二十平方米,登台四望,只见浅水如膏,田园秀美,杨柳含烟,绿水清波;终南山翠峰环峙,西安城新颜在目,使人顿觉天地辽阔,心胸为之豁朗。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曾来台凭吊。

现在,仓颉造字台作为著名圣迹,吸引着许多专家和广大游客来此考察研究和凭吊。

 

 


西 周 车 马 坑

 

西周车马坑,是我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第一个朝代——西周时代封建领主的车马陪葬坑。位于今长安区西部马王街道张海坡村。

车马陪葬坑是1959年在发掘西周墓葬群时发现的。当时发现了七处车马坑群,发掘清理了四处,现保存着其中最完好的一处,已建厅展出,据初步考证,这一车马坑是距今约三千年西周康王时代的陪葬坑,坑南北长5.6米,东西宽3.4米,深约2米,坑内共有两套车马,一副人殉骨架,两辆马车,并列向东,车身为木质,车厢呈长方形,各有车辕一根,置之车厢正中,和今天的马车形制大不相同。南边的战车,四匹马驾着,两两分列车辕两旁,在戎车尾部,有一人殉骨架,可能是车夫。北边为坐车,两匹马驾着。六匹马均是对面卧在车前,马头并列呈一孤形,这样摆布有序的骨架形状,显然是将马处死后,由人放置的,驾驶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套管、弯铃等皆为青铜制,在马的身部、尾部皆有贝制的装饰品。

马王镇附近是周王朝政治、文化的中心,车马陪葬坑的发现,对研究西周的社会制度、科学文化、风俗习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已列为国务院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  教 

 

兴教寺位于长安区杜曲街道的少陵原畔,距古城西安约20公里,寺院傍原临川,绿树环抱,南对终南玉案峰,俯视樊川,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樊川八大寺之一。

游人登原,抬头仰望,山门额上镶着“护国兴教寺”、“法相”、“庄严”九个金色大字,映衬着朱红大门,格外显得庄严肃穆。

该寺是唐高僧玄奘(六六O年—六六四年)的遗骨迁葬地,创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六六九年)。玄奘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六二九年)往印度取经,跋涉五万多里路,往返十七年,经历一三八个国家,于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年)回到长安,携回佛教经典六五七部。回国后,相继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宫(在今陕西铜川市境内),用了十九年时间,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麟德元年(六六四年),玄奘法师因积劳成疾,圆寂于译场玉华宫,安葬在长安城东白鹿原上。当时,高宗李治在大明宫含元殿前遥望,因感每易触目,时动悲思,便在总章二年迁于今址,建五层砖塔藏之,并随即建寺,以示纪念。后来,唐肃宗李亨曾来此游览,题塔额曰“兴教”,从此这座寺院名曰兴教寺。玄奘有两个高徒,一是窥基,一是圆测。高宗永淳元年(六八二年)窥基寂于慈恩寺,即陪葬于玄奘塔右侧,圆测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年)寂于洛阳佛授记寺,宋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年)移葬于玄奘塔左侧。玄奘塔因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故称大遍觉塔。

兴教寺建成之后,千百年来饱经沧桑,据《塔铭序》记载,在建寺约百年之后“塔无主,寺无僧,游者伤目”,其荒凉可以想见。唐文宗太和二年(八二八年)安国寺僧义林命徒令检始重修塔身。清同治年间(一八六五年),寺遭兵焚,除三塔外,寺成废墟。一九二二年住持妙阔募修法堂五间,寺僧妙法监修东西僧房十间,一九三O年至一九三四年由朱子桥等人募资补修三塔并建塔亭三间。一九三九年程潜等募修大殿五间,藏经楼五间及山门。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兴教寺极为重视,曾两次拨款整修,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二年以来,在常明方丈主持下,又全面修缮和增建,使千年塔寺焕然一新。

现在的兴教寺系由殿宇、经楼、塔院三个部分组成。正院由山门、钟鼓楼、大殿、法堂、睡佛殿等形成中轴线。大雄宝殿红柱碧椽,建筑古雅,门额上有康有为所书“兴教寺”三个大字,殿内大理石铺地,宽敞明亮;殿正中供有新近塑造的释迦牟尼脱纱像一尊,栩栩如生,造型精湛;东西两侧共有十八罗汉塑像,姿态各异,雕塑精致。后殿是大法堂,堂内供有元代所铸的千佛绕毗卢铜佛像一尊,缅甸所赠的白玉小佛像一尊,以及明代铜铸阿弥陀佛像,后西侧有唐代铜铸观音像,东侧有明代木雕地藏菩萨像。堂壁上悬有十八罗汉拓版像,形态生动;两侧墙壁上还嵌着《金刚经》石碑,书法刚劲有力,皆为艺术珍品。紧接法堂后边是新建睡佛大殿,建筑古雅,琉璃瓦营顶。为僧众静修之处。最后为新建斋堂三间,东西厢房六间,寮房六间。

东院,有一座建筑宏伟的藏经楼,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屹立于参天古柏浓荫掩映之中,周围花草丛生,雅致幽静。楼上藏经书达万卷之多,还收藏有梵文、巴利文《具叶经》数片。站在楼上,凭栏远眺,巍巍终南山。千峰万壑,林木苍郁,势如波涛;落水如带,蜿蜒西去;川泽连原,田陇膏腴,令人不禁有心旷神怡之感。楼下是接待室,大理石地面,宽敞幽静,中间屏风有玄奘撰述的八识规矩颂,程潜录书。侧面悬挂着日本朋友赠送的“日中友好世世代代”数幅锦旗。

西院,在苍柏翠竹之中,三塔矗立。中间一座是玄奘三藏的舍利塔,高二十三米,砖砌仿木结构,四面五级正方形锥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基层拱形洞内有玄奘塑像,塔的背面嵌有刘轲撰写的《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石碑,详载玄奘的生平事迹。西侧为窥基(唐初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塔,东侧为圆测(朝鲜新罗王孙子)塔,均为三层四面,高达七米,塔下龛内有窥基、圆测塑像。三塔位置为品字形。三塔之北,为慈恩殿,殿内正中有玄奘和弟子窥基、圆测石像碑各一座,并刻有赞词。墙上还悬挂着“玄奘赴印度取经行程图”和玄奘法师纪事简表。近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为慈恩殿书写的“大遍觉堂”题字,高悬在门额上边。

一九五三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来寺瞻仰玄奘塔,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六年缅甸总理吴努、尼泊尔文化部长乾达先后来寺瞻仰玄奘塔。近十年来,到兴教寺参观访问的外宾、海外侨胞以及国内的香客游人与日俱增,促进了我国和国外的文化交流。


牛  头 

 

牛头寺,在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东南约一点五公里的少陵原畔勋荫坡上,距西安城约十二公里。背倚少陵,面临樊川,林木茂密,曲径通幽,静谧深邃,在唐代不仅为佛教名刹,也是长安城南风景胜地。唐代诗人司空图牛头寺诗:“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硫烟泛  寥”。写出牛头寺的风景清雅幽静。

宋代宋敏求《长安志》载,寺建于唐贞观六年(六三二年),而张礼《游城南记》则说是贞元十一年(七九五年)建。两说相差一百六十三年,似应以张说为准。宋张虽系同时代人,而张在北宋元祐元年(一O八六年),游城南时,与同游者张明微曾在此寺住过一宿,当时寺内有徐士龙所撰碑(到明代已亡),是不会不提及建寺年代的。《陕西通志》及《咸宁县志》均采用张说。关于牛头寺何以得名,近人牛典之《长安古迹考》云:“系牛头山第一祖师遍照禅师所居。因负牛头之事,园寂后名牛头寺”。宋太平兴国中(九七六——九八三)寺名改称“福昌”,元祐元年复称牛头寺至今。唐时寺宇建筑宏丽,又有杏花坪、九龙潭诸名胜。武则天曾到此观赏过,并赋诗《游九龙潭》纪胜,诗中“岩顶翔双凤,潭心游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把她置身于秀美环境中饮宴的雍容华贵情景,写得真切生动,读之令人神往。九龙潭泉水甘冽,千百年来取之不竭。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协光绪帝西逃驻跸西安时,每天派人取泉水借其饮用。今寺前坪台下有“九龙潭”标志,仍有一小股清澈的泉水,汩汩向下自流。

明代,牛头寺作为秦王朱樉藩邸香火院,自然会得到修葺和保护。赵崡在万历四十六年游时说:“寺,地胜如华严而庄严过之”。说明当时寺容的景况。清光绪年间,卧龙寺方丈东霞禅师增修山门佛殿,和左右廊房。民国间已为城内绅耆之别墅,寺中除少数军士驻防外,已没有佛徒居住。解放后,为长安区文教单位借用。现在仅存佛殿及部分廊房,因年久失修,都已残破不堪。佛殿内,原塑有毗卢遮那佛像,“文革”中被搬毁。佛殿右前方,有唐植龙瓜槐,树身高丈许,半已枯朽,而支干旁逸横出,盘曲如龙,枝叶婆娑垂地;左前方,唐植之四季柏,树身扭曲倒伏,虽老态龙钟,犹枝叶苍翠,生机勃勃。有名的唐乾符陀罗尼经幢亦坚立在佛殿前,字迹已辨认不清。

牛头寺左邻有杜公祠,是明嘉靖五年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所建,有一碑为牛头寺经文碑。右侧坪台下,有杨虎城将军陵园。

牛头寺为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杜公祠和杨虎城陵园列为重点文物、革命建筑保护单位。三者毗连,各有千秋,实为今日西安城南的游览胜地。

 


华  严 

 

华严寺位于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东南少陵原畔,北距西安约十五公里。东有兴教寺,西有牛头寺,北靠少陵原,南临樊川。登上华严寺遗址,不禁使人感慨万千,沧海桑田,变化似是一瞬间,居高临下,举目遥望:终南山景,峰峦叠翠;樊川田园,风光如画。唐岑参诗云:“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锡丈倚枯松,绳床映深竹。东溪草堂路,来往行自熟。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由此可见华严寺在昔时之大之盛之优美。

华严寺,据《长安志》、《咸宁县志》载:建于唐太宗贞观中(六二一年——六四O年),是中国华严宗的发源地,一祖杜顺大宏华严之门。到清乾隆年间时,不幸少陵原边土方发生大崩塌,殿宇窑洞全毁,仅存两座砖塔。一九三零年朱子桥与康寄遥等重修两塔,建殿三间,并在初祖、四祖塔下小堂内分别石刻两祖道影。

据明赵崡游城南,“华严寺曾有五塔,只留二,尚有俨尊者塔额”。俨尊者当是二祖智俨。所谓五塔或是法界五位祖师塔,当日都在寺内,除了初祖、四祖塔外,应有二祖智俨禅师、三祖贤首国师、五祖宗密禅师三塔。寺内原有“大唐华严寺杜顺和尚行记碑”,后移于西安碑林内保存,极为珍贵。

解放后,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华严寺遗址宣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存的两塔得以保护。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加之十年动乱中放松管理,两塔都有一些倾斜,特别是清凉国师塔,前临绝崖,接近倾倒。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国家拨款十余万元重修清凉国师塔(迁移原址后东南约十米)。

华严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依《华严经》立宗。相传《华严经》首译于东晋义熙年间,由佛陀跋罗译出六十卷本。但在这以前,东汉末年到三国期间已先后译出《华严经》的有关部分。六十卷本《华严经》译出后,当时僧人讲述传布《华严经》的也不少,但没有华严宗。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唐法藏大师,他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禅宗真正创始人慧能,因他参加新经八十卷《华严经》的翻译工作,武则天曾赐号“贤首”国师,所以华严宗又称“贤首宗”。

华严宗的传法世系是:

法顺(五五七年——六四O年)——智俨(六O二年——六六八年)——法藏(六四三年——七一二年)——澄观(七三八年——八三九年)——宗密(七八O年——八四一年),先后五代。

法顺,因俗姓杜,故称“杜顺和尚”,十八岁出家,从因圣寺僧道珍学禅法。后在终南山开讲《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赐号“帝心”,故又称“帝心尊者”。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他偏重禅法,但他的《华严五教止观》首先把《华严经》放在最高的《一乘圆教》的地位,因此被上溯为华严宗的初祖。圆寂后恭送长安南郊,塔于华严寺内。

智俨,俗姓赵,十二岁从法顺出家,曾于至相寺从地论南派慧光系僧人智正学《华严经》,但受法顺影响较大,仍列法顺门第。著有《华严搜玄记》十卷、《华严孔目章》四卷、《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法顺口述,智俨撰写)。智俨还曾向法藏讲授过晋译《华严经》,因此被尊为华严宗的二祖。

法藏,俗姓康,十七岁从智俨学《华严经》。曾参加玄奘译场。通天元年(六九六年)受诏讲《华严经》,武则天命京城十大高僧为授满分戒,赐号“贤首戒师”。后著《六十华严疏》,又同译《八十华严》,大力从事《华严经》的解说和著述,被尊为华严宗三祖。生前讲《华严经》三十余遍,著述甚多,主要有《大乘起信论义记》、《五教章》、《金狮子章》、《华严经探玄记》、《华严经问答》等,内容丰富。

澄观,俗姓夏候,十一岁出家,初遍学三藏,后专研《华严经》,成为华严宗的集大成者,被尊为华严宗四祖。活了一百零二岁,生历九朝帝。唐德宗、宪宗曾因他常住清凉山,赐号“清凉国师”,并敕有司铸金印。著述甚多,传说有三百余卷,主要有《华严经疏》、《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贞元经疏》、《华严经略策》、《新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三圣圆融观门》等。圆寂后塔于华严寺。

宗密,俗姓何,出家后常住户县圭峰山,世称“圭峰大师”。他禅教兼通,被列为华严宗五祖。其著有《华严论贯》,圆觉疏钞科文四分律唯识疏等多卷。故自法顺至宗密,华严一脉,继承不衰,唐季“会昌法难”后,此宗遗风扫地。

华严宗在唐开元二十六年,由日僧道璿传到日本,新罗僧义湘则传至高丽。从唐中宗到唐武宗,流行了约一百七十多年,以后逐渐衰落。北宋初,曾有子  ,净源等提倡,一度趋活跃,过后仍消沉。近有日本和港澳佛教界人士来西安参观,路径华严寺时,瞻仰朝拜法顺、澄观二塔。一九八九年十月,日本奈良南法华寺住持高桥详元等十人代表团,专乘参观瞻仰了华严塔。

华严寺二塔、一碑。二塔东西相对,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间距不过四十米远近。东边之塔为初祖杜顺真如塔,平面呈方形,四面七层,高约二十一米。系仿木结构,每层各面均用砖砌斗拱、方柱和出檐迭次,并间以菱角牙子。出檐四角;铁铃悬挂,微风吹拂,叮当作响。塔上层横额有“严主”二字刻石,第三层有“无垢净光宝塔”六字刻石。塔下砖箍龛堂内有形象赞(今已亡),石香炉一个已破损。

西边之塔为近年重修的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妙觉塔。比东边塔小,低约四米。平面呈六角形,六面七层,高约十七米,系仿木结构。塔上第二层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十字刻石。此塔在这次拆迁中,发掘原塔中藏有铜佛像一尊,舍利玉瓶一个,中有舍利。石函一个,中放经卷(已毁)。皆以珍贵文物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塔前有楷书《重修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记碑》,为清末宋伯鲁所书。碑文论述了清凉国师的生平事迹。据此,则寺盖因清凉国师而曾有澄观之名。

华严寺为樊川八大寺之一。双塔所在少陵原边,风景极佳,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游览,留下许多诗文。

 


观  音 

 

观音寺,位于今长安区杜曲街道凤凰嘴之北南樊村西,背依神禾原,面对  水,与少陵原畔兴教寺遥遥相望,因祀奉观音菩萨而得名。

观音寺,在《咸宁县志·祠祀考》中两次出现,一曰:“南樊村有观音寺”;一曰:“观音寺……在城南三十五里樊村里,明嘉靖丁已重修”。如两处同指一寺,则方志重复:如两寺系同名而不在一处,但不知“樊村里”之观音寺今在何处?据推测,志书写重复的可能性较大。

观音寺为樊川八大寺之一。郑维翰《樊川图记》云:“樊村,村有五,当樊川中央;惟观音寺琳宫尚幽”。据祖居南樊村离休干部邸方诚同志回忆:在抗日战争以前,该寺前后共有三座大殿。前殿为三开间。中塑关羽坐像,两侧为关平、周仓站像。殿内壁画画关云长出五关斩六将故事。中殿五大间,中塑如来佛金身像,佛像后靠背金光闪闪。顶上塑有大鹏金翅雕,口衔金丸,展翅欲飞,栩栩如生。殿门两侧有泥塑大鳌两个,其上都坐有面目狰狞的凶神,煞是吓人。殿壁亦有五光十色的壁画,有的绘画层峦峻山,其上爬有虎豹猕猴,取材《西游记》故事;有的绘画十座殿堂,坐着十殿阎君,属于佛家故事。后殿亦为五大间,其建筑较前、中殿更加高大宏伟。正中莲台上,塑观音菩萨像,两边是眼光菩萨和送子菩萨像。殿两侧有十八罗汉塑像,一侧九个,姿态面目各不相同。罗汉像后还有壁画衬托,更显得法像庄严。

观音寺除以上三大殿外,在寺的东侧有一空院,中植竹树花木,并辟有菜圃,供游客观赏、寺僧沁园;寺后坡上和周围有二三十亩地,全为寺田。

抗战军兴后,观音寺庙大部被驻军拆毁;所余的残破殿宇,在文化大革命中亦被拆除净尽。今天,在寺址坐落处,开设着樊村乡砖瓦厂。从砖瓦厂仰望,只可看到砖窑的缕缕青烟飘浮在神禾原畔,余则一无所见了。

 

 

 

 


法  幢 

 

法幢寺,原名云栖寺,《咸宁县志》载“瓜洲村有云栖寺”,即指此。该寺位于长安区韦曲街道瓜州村西北神禾原北坡下,与少陵原畔牛头寺对峙相望。法幢寺为樊川八大寺之一。一九五六年八月六日,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幢寺有由义井乡普贤寺移来的陀罗尼经幢存放寺内,故曾名义井寺,后又改名为法幢寺。解放以前,寺院规模不小,占地范围较大,至今寺院旧址还被当地群众称为“十八亩地”。寺原有前殿和后殿。后殿建筑宏大,殿内正中塑有释迦牟尼像,佛身全部贴金,佛后背光高接屋顶。这尊佛像塑工精妙绝伦,不仅是樊川诸寺,就是在全省寺院中也是很少见到的。一九七O年,瓜洲村社员将佛像捣毁。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郭良秀讲,他当时亲眼见到从像内刨出的一个书本,记载着该寺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字样,可惜当时没有保存下来。佛像搬后,社员也将前后佛殿拆除,其木质因年久远多已腐朽,只将可用部分作为村内改建小学的建材。当年寺内住有一僧能贤,在殿宇拆毁后参加了瓜州村生产队,不久因老圆寂。

法幢寺为密宗佛寺,民国期间,受密宗发祥地大兴善寺管理、保护。

寺院内原有一尊高达五米的石雕佛像,据兴教寺常明法师说,此系密宗石雕佛像,价值可与敦煌佛像相当,因而是极其珍贵的。这尊石雕佛像,早先竖立在寺院前半坡上,佛头不知何时被打掉,只留一躯残身。石雕线条流畅,肌肉丰腴,双足丰满有力,是当年云栖寺遗物。七十年代初,依神禾原畔修筑由何家营通往樊村乡的简易公路时,石雕残像被从半坡开挖的土方所壅,尚有半截露在外面,而现在已完全被坡上冲刷流失的泥土掩埋了。

从云栖寺到法幢寺,历经沧桑,今天已夷为一片坡地,成为禾田,无寺迹可寻了;但是掩埋在泥土下的石雕残像,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希望有关文物单位能前往调查、挖掘,并加以妥善保护,这当是很有意义的事。

 

 

 


禅  经 

 

禅经寺,在长安区杜曲街道小江村南神禾原北崖,与少陵原畔华严寺相对。《咸宁县志》云:小章(应为“江”村有禅经寺,但记载不详。《续志》载:“禅经寺,在小江南神禾原北崖,杨嗣复迎养其父于此(见《杨氏家谱》)。宋仁宗时,族人舍为佛寺”。两“志”所记寺址均确切无误。

杨嗣复及其父杨于陵是唐代人,在新归《唐书》中均有传。按《续志》所说的“杨嗣复迎养其父于此”?这个“此”字从文句意思看只能是“禅经寺”。可以推知,在杨嗣复“迎养其父之前,小江村南即建有禅经寺”,但又说“宋仁宗时族人舍为佛寺”不知何故。

禅经寺为樊川八大寺之一。到民国时期,仍有庙宇。郑维翰《心园集·樊川图记》“小江村”条目下这样写道:“近村,丛柏森立,古禅静(经)寺尚在”。当时寺内门房七间,东西廊房各四间,正殿五间,内供佛像,两傍依壁有十八罗汉泥塑,其规模还不小。抗战期间,国民党特务机关“青训队”曾占用该寺,残害革命人士和进步青年。解放后,小江村村民将寺庙拆除,用其砖瓦木料在村内建成一所小学。


洪  福 

 

洪福寺,在杜曲街道西樊村与岳村之间神禾原北崖,与对面少陵原畔之兴国寺相对应,寺以诸神普降洪福而得名。

洪福寺为樊川八大寺之一,但在历来地方志和近人的著作中都未提及。据说,该寺创建于唐代。寺前原有唐人手植古柏二株早已不存;寺后有修竹,临崖有窑洞,现已湮没无迹可考。据称,在民国初期,寺院原有门房三间,楼房三间和正殿及僧舍等建筑。正殿供奉玉皇、无量、黑虎、灵官;楼房中间祀菩萨,东有火神,西有瘟神,另有二十八星宿及八大金刚尊泥塑像。由此可知,洪福寺当是一座礼佛、学佛的寺庙。

 

 

 

 

 

 


兴  国 

 

兴国寺,位于杜曲街道西杨万坡之间的少陵原畔。《咸宁县志》载:“兴国寺在夏候村西,离城三十里。唐三藏香火院”。到宋代,寺改称“延兴寺”,即张礼《游城南记》中的“历延兴废寺”。寺前有高大的古柏两株,至今仍挺拔而立。其一树身三四抱有余,根深叶茂;其一树身早年被雷电劈去半片,株叶郁郁森森。这两株古柏,当为唐植,其森立之处即是唐兴国寺遗址了。兴国寺为樊川八大寺之一。

一九三九年,抗日战争期间,为避日机轰炸,陕西省教育厅,即以兴国寺旧址为中心,在这里创建了一所规模很大的“兴国中学”。在两棵古柏之后,原有修于清代的三间大殿,东西廊房各三间。兴国中学“工”字形办公室即建在寺庙前正对两株古柏处。并占用原有三间佛殿作为图书馆。当时教育厅厅长兼兴国中学第一任校长王捷三,给图书馆撰书了一副楹联,文曰:“此地是韦杜名区,新景宜人,莫放春秋佳日去;所藏皆古今宝典,开卷有益,要将学问济时艰”。第三任校长李瘦枝(历史学家,解放后曾任陕西省高教局副局长)给寺庙门楣上题写了“唐兴国寺”匾额。

兴国中学不仅占用唐兴国寺遗址,且扩而大之,地跨东西杨万坡之间的董爷沟。此沟为少陵原一大沟壑,纵深二三里,沟底有一股小溪,经年向外流淌。学校为了沟通沟两岸的校舍,在溪流上架设一木板桥,起名“芦沟桥”。桥东不远处有座云栖洞寺庙,据《续志》称,系清代雍正时道士董本云创建。故沟以“董爷”为名。云栖洞枕少陵,面溪流,四周竹树环合,清幽无比,在学校修建时,原兴国寺僧妙化和尚被迁居于此。此地也是校中师生游赏读书的佳境。

兴国中学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停办。解放初,“西北军政大学”、“西北艺术学院”先后以这里为校址。一九五四年,加以扩建、改建,设立“西安美术学院”,今为“职教中心”;而当人们看到雄伟挺立在少陵原半腰唐兴国寺的两棵古柏时,不禁油然神往。

 


香  积 

 

在长安区神禾塬西畔,有一庄严的千年古刹——香积寺,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之一。该寺南临潏河,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潏河与沣河汇流萦绕于其西,堪称名寺古刹,胜迹佳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过香积寺》诗云: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香积寺清幽静谧的情景。

香积寺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有善导大师供养塔,塔身用青砖砌成,仿木结构,中空,外形正方,壁厚约二米,周回二百步,原为十三级,今存十一级,高三十三米,可登梯远眺,每级叠砌出檐,有隐柱和栏额,基层四面有门,南眉额有清乾隆年间所刻的“涅槃盛事”四字,塔顶早已破裂。大塔南有万回、平等二僧塔。东侧又有一小塔,为善导弟子净业的墓塔。此外,还有一座明代六角型砖塔,上刻有“此处蓬莱”四字。寺山门前有唐古槐一株。寺院最盛时期有“骑马关山门”的传说,可见其规模之大。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宋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年)改名开利寺,不久仍复原名。宋元期间,长安衰落,寺院年久失修。明嘉靖、清乾隆年重修,但同治年间再度毁于兵火,寺内原有殿宇早已倒毁,仅存三间大殿及唐代古塔两座。香积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一九五六年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九年新建大雄宝殿五间,整修了善导塔,后由续洞方丈主持,相继新建法堂五间,客堂十间,配房十间,念佛堂三间,僧房、库房十余间,并新建了接待室,寺院内的环境绿化也有了改观。

现今的香积寺,建筑宏伟,古朴典雅,殿堂房舍,布局俨然。大雄宝殿门额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书“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殿内宽敞明亮,肃穆庄严,龛台上供奉阿弥陀佛接引站像,顶上高悬金色宝盖;佛前安放着日本净土宗所赠善导大师彩绘坐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坐像前两边憧幡幔垂,宫灯灿烂,木鱼、铜罄等法器陈列井然。殿前有雕功精巧的两座石灯,亦为日本净土宗所赠。殿后是法堂(又称方丈殿),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尊者,法堂前有两棵银杏树。善导大师的供养塔经整修后,巍然矗立,更加奇古别致,引人瞩目。塔内有日本净土宗所赠善导、法然(日本净土宗创始人)二祖对面像及象征中日两国山河大地的背景。新建的接待室和客厅,古朴典雅。寺内还有唐代石刻陀罗尼经幢及石碑碑额。

善导(六一三年—六八一年),净土宗二祖,俗姓朱,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幼年出家,习《法华经》和《维摩经》。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六四一年)赴西河玄中寺,拜道绰为师,听讲《观无量寿经》。后入长安光明寺,传净土法门,倡导专心念佛。传说他念佛一声,就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故时人皆尊为“光明和尚”。

善导持戒极严,艰苦自励,二十余年,常事乞食,好食供众,粗恶自食,一切名利,心不起念。擅长造像艺术,咸亨三年(六七二年)唐高宗命他监督洛阳龙门山兴造大芦舍那佛像工程。皇后武氏助钱两万贯,三年竣工。调露元年(六七九年)又奉敕于佛像之南建置奉先寺。据《奉先寺像龛记》载敕赐善导为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

善导大师的著述,有《无量寿经疏》、《净土法事赞》、《观念法门》、《往生赞》、《般舟赞》等。永隆二年三月十四日,善导在长安实际寺入寂,终年六十九岁。弟子不可胜数,主要有怀感、怀恽、净业等。日本净土宗,就是继承善导一派而开宗立教的。

香积寺是中日净土宗共同的祖庭。一九八O年五月十四日,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稻冈觉顺和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率一百三十九人的大型代表团,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副会长正果法师,以及僧侣百余人,在香积寺隆重举行了善导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周年纪念法会。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率领信徒八十余人,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及香积寺僧众,又举行了奉安善导、法然二祖对面像及开光法会,为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净  业 

 

净业寺是唐代高僧道宣律师静修宏律的道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该寺位于长安区沣峪柳林坪的后庵山,东对青华山,南望观音山,西临沣峪河,北距古城西安约三十五公里。东有翠微寺,西有西观音寺,北有丰德寺,山口外西北方向有灵感寺。林谷幽静,风景殊佳,可称终南名胜古刹。

净业寺,初建于隋,盛于唐。太宗真观十六年(公元六四二年),高僧道宣入寺创设戒坛宏法。据《长安志》载:唐麟德二年(六六五年),诏终南山道宣律师在净业寺建石戒坛,道宣虽曾应诏住西明寺(在当时京城内),但仍多住净业寺。在寺后边石崖间及西北附近有道宣律师静修茅屋旧址,即当日紵麻兰若,以及“天人”为道宣应供台。

道宣(五九六年——六六七年),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因常住终南山研究弘传戒律,世称南山律师。据《宋高僧传》卷十四等载,俗姓钱,润州丹徒(今属江苏)人,一说长城(治所在今浙江长兴)人。九岁能赋诗,十五厌俗,十六岁出家,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六一五年)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后听其讲《四分律》四十遍。唐武德九年(六二六年)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贞观元年(六二七年)撰《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三卷。六年到邺向法砺咨问律学,又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三卷。十六年入终南山丰德寺,翌年撰《比丘尼钞》三卷,后即长居此山。与居终南山的孙思邈(五八一年——六八二年)结林下之交。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加玄奘译场,负责润文。学识渊博,著述很多,据其著《大唐内典录》卷十:“终南山沙门释道宣撰传录等合一百余卷”。另据《宋高僧传》卷十四载其著作共有二百二十余卷。其中除律学著作外,还著有《广弘明集》三十卷、《续高僧传》三十卷、《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大唐内典录》十卷、《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三卷、《道宣律师感通录》一卷、《释迦氏谱》一卷。弟子千余,主要有文纲、怀素等。相传道宣律师在寺后悬崖上诵经,七七四十九天,不食人间烟火,有天人供应,天王子张琼卫护。他三衣皆紵,一食唯菽,行则杖束,坐不倚床,戒行精严。高宗乾封二年(六六七年)十月三日安坐而化,时年七十二岁。道宣寂后,建舍利塔于净业寺后峰顶。丰德寺为戒坛遗址,山下灵感寺为道宣宏传律学道场,建有衣钵塔。

净业寺因道宣宏律,在唐极盛,后渐凌夷。依寺内存碑,当明代正统二年(一四三七年)住持云秀曾修葺,明天顺四年庚辰(一四六O年)净业寺住持本泉、丰德寺住持惠海等重修。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年)地震塔倾,至隆庆时(一五六七年)重修。清康熙二十年辛酉(一六八一年)有寺僧严安禅师于此演戒宏律。康熙五十二年癸已(一七三一年)诸山长老曾重修道宣律师塔。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住持际桂曾重修寺宇。道光壬辰(一八三二年)监院明川建净业寺置田地并立规约碑记。

解放后,殿宇房舍比较完整,殿内诸佛像栩栩如生,常住僧众五六十人(其中东沟小茅棚十八处,十八人)。寺众护山造林,计栗子林六十亩,苹果树二百株,核桃树三百株,葡萄一百五十架,柿树五百余株。“文革”中寺院破坏严重,道宣律师塔被拆,佛像全毁,五间禅堂及三间僧房被拆除。当时的情景是:“石柱雕云,殿壁涂朱,寺门环锈,庙瓦草生,僧无几人,一时消沉”。一九八三年国务院确定净业寺为全国开放重点寺庙,并由政府拨款,对大雄宝殿等殿宇重新翻修。

净业寺现占地约五亩,新修的道宣律师舍利塔屹然矗立在寺后峰顶。新翻修的五间大雄宝殿,古朴典雅。东边有斋堂五间,伽兰殿三间,门头寮房两间;西边有禅堂五间,磨房三间。大殿东侧有库房三间,对面僧房三间;大殿西侧客堂三间,对面法华堂三间。寺后另有观音洞(石洞)三处。库房墙壁嵌有大明天顺年间重刻的道宣律师略传碑文。伽兰殿后有清嘉庆十八年建的两序房舍及钟鼓楼碑一座。大殿前存有清道光年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经幢,存有乾隆年间重修净业寺碑石。道光年间终南山净业寺置田地并立规约碑石各一。寺院门前有三人合抱的古槐一株。

寺院内有两棵直径约两米的杜仲树高耸云天。木兰、香橡和紫薇等奇花异木比比皆是,特别是院内有一棵三米多高的“金线吊蝴蝶”,树冠茂密,果实奇特;倒垂的枝头上伸出一条条二十公分左右的金丝条,下悬一横向伸出二至四个薄片的异果,颜色随季节由嫩绿、变黄、变红,成熟时为绛红色。轻风徐来,酷似只只蝴蝶翩翩起舞,蔚为奇观。

寺后悬崖上的“天人应供台”,背倚断壁,面临空谷;阴晴雨雪,烟霞缭绕;夜闲人静时,月当空中,沣水潺潺,山风习习,云升脚底,俨然一派仙境。


丰  德 

 

在长安区沣峪口东山坡上,有一座东向西的丰德寺,登寺远眺,草堂古寺及新兴的滦镇展现眼前。丰德寺与净业寺共为南山律宗祖庭,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寺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公元六五O——六五五年)。寺内有清乾隆五十八年住持通慧等重修碑石,同治年间遭兵灾寺庙被毁,光绪十九年重修,有住持颖川等所立碑石。据《续高僧传》和《宋高僧传》记载,丰德寺创建时代可能还在唐高宗永徽年间之前。唐代高僧智藏、道宣、圆测都在丰德寺住过。寺内曾有道宣律师建立的戒坛,也是道宣律师宏扬律宗佛学的胜地。圆测法师在东都佛授记寺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年)圆寂后,曾分骨葬于终南山丰德寺岭上,至宋政和五年,又从丰德寺分骨葬于兴教寺玄奘法师塔左,建造新塔。但道宣、圆测均在后,而智藏却在前。据《续高僧传》记载,智藏俗姓魏,十三岁出家,隋文帝开皇三年(五八三年)住终南山丰德寺,唐武德八年(六二五年)圆寂于丰德寺,终年八十五岁。故丰德寺很可能创建于隋代,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应是重建或重修。

解放后,殿宇还较完整,住僧一人。一九六O年调整由比丘尼住寺。“文革”期间,殿宇和宗教文物受到严重破坏,山门外明代所铸的一对铁狮子、钟鼓楼及两棵古柏树被毁,韦陀殿的四大天王像、大殿的三尊佛像和东岭之菱型塔亦被拆除。一九八六年,住寺僧尼各方集资,翻修了大雄宝殿和新建部分房舍,佛像塑金身,寺庙换新颜。

丰德寺既是道宣律师宏宣律学的有关古刹,而圆测法师亦在此住过,并有舍利塔,也与法相宗有重要关系。

丰德寺现有大雄宝殿五间,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及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七尊塑像。佛前幡、幢、幔垂,法器陈列井然,灯光明亮,肃穆庄重。大殿前有韦陀殿三间,供有韦陀、弥勒佛像两尊。斋堂三间,山门房三间,南廊房三间,北廊房七间。大雄宝殿前竖有金刚经幢一,久经风雨剥蚀,字迹盖已不可辨认。寺内存有清代碑石两块。院南三塔,巍然矗立。现住比丘尼二十余人。如今寺院内古木参天,花木郁郁,每逢风和日丽季节,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堪称关中一大名胜古迹。


翠  微 

 

翠微寺,原名翠微宫。位于长安区滦镇街道南浅山上的黄峪寺村。其地苍山秀岭,四面环列,杂花野草,流彩溢秀,白云舒卷于足下,雄鹰翱翔于蓝天,万壑空静,如入仙境。

翠微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避暑养病的离宫。始建于唐代初年,唐贞观十年废,贞观二十一年重修,名曰翠微宫。元和中年改为翠微寺。据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二记载:唐初武德八年(六二五年),在终南山太和谷建造了太和宫,贞观十年(六三六年)废。贞观二十一年(六四六年)太宗厌禁内烦热,公卿请重新建造。命将作大匠阎立德在太和宫的原址上,重新修葺,更名为翠微宫。笼山为苑,宫北开门曰云霞门,有翠微殿、含风殿、太子宫,宫西开金华门,有安善殿。此宫建成后,冀州进士张昌龄曾为其作《翠微宫颂》,当时很受李世民的赏识。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因病死于翠微宫,据传,唐太宗驾崩的先天晚上,还和玄奘三藏法师在翠微殿谈了许久。唐高宗李治在公卿的拥戴下在翠微宫含风殿登基以后,这里就逐渐荒废了。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元和(八O六——八二O年)中翠微宫已降为翠微寺”。唐人有《题故翠微宫》诗曰:“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九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可见当时的翠微寺是十分壮观的。

后来,大诗人刘禹锡曾有一首《翠微寺有感》描写了唐太宗游幸时的情景:“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际开,朱旗迎夏早,凉轩避暑来。汤饼赐都尉,寒冰颂上才。龙颜不可望,王座生尘埃”。诗仙李白也曾与友人在一年秋末从子午峪口西行,沿青华山而南,游览了翠微寺,并写了《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其中有诗曰:“初登翠微宫,复憩金沙泉,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饮彼石下流,结梦宿溪烟,昆湖梦洋水,龙驾空茫然”。

翠微寺随着光阴的流逝,早也荒芜了。现在这里的地势平坦,是一个山顶上的斜坡大坪,南高北低,背山面川。东望玄都坛,西览青华山,不觉使人心旷神怡;北望秦川,名胜历历在目,确实是一个建立离宫别馆的理想之地。

 

 


祥峪度假山庄

 

祥峪度假山庄,位于西安市南郊三十八里处的秦岭北麓祥峪沟内,交通便利、水量充沛,是关中南畔七十二峪绝无仅有的鱼米之乡。紧靠公路是一个东西两公里,南北十公里的盆地。四周除松、杨、竹、槐丛林环抱,更有姿雄色秀的小河从盆地蜿蜒流过。昔日这里是秦始皇、唐太宗狩猎戏嬉的场所,如今这里依然清水长流,鸟语花香。她具有桂林的山水、华山的险峻、黄山的美景。

该山庄占地三十多余亩,已建成能接待二百人的客房,大小四个可供三百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内设会议室、舞厅、小型游泳池、养蛇场,设施古朴,风格独具,外设垂约池、大型游泳池、河滩、停车场等。室内新改建了浴室、歌舞厅,使游客的住宿、娱乐更加舒心。

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服务,令您享受山村的乐趣。摆脱都市的喧嚣,投入自然的怀抱。

 

 


咸阳国际机场温泉疗养院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温泉疗养院,位于长安区境内的东大街道北大村,西安市区向南40公里处,南依终南山。四季景色秀美,这里有大量对人体有益、高矿物质温泉资源。是四季休闲、旅游、度假的首选去处。疗养院内环境优雅、建筑风格独特、客房豪华舒适。大型室内温泉游泳池,让您四季享受健身强体的乐趣。多功能游乐设施钓鱼池、卡丁车、碰碰车、乒乓球室、台球室可以满足您的多方面需求;专为您娱乐提供的卡拉OK包房、舞厅、棋牌室、桑拿等室内设施,可使您忘却工作中的烦恼,尽情享受生活。会务中心为您会议、培训、决策提供了更多方便。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温泉疗养院,是您远离都市喧嚣、体会快乐、享受人生的绝佳选择。

温泉疗养院以优美环境、优质服务等待游客光临。

 

 

 


广 新 园 民 族 村

 

广新园民族村座落在秦岭深处沣峪沟内,距离古城西安48公里,是西安广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开发的最新旅游景点和度假胜地,是市民郊外游玩、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别致,有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茶舍,云南正宗精彩的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餐饮、长盛不衰的泼水节、热闹非凡的篝火晚会,泰国斗鸡表演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民居民俗风情,让人留连忘返。蒙古包点缀在虎山上下,天然游泳池、垂钓苑、狩猎场、烧烤区相互座落在河心公园。半山坡上“娱乐城”欢乐的世界、卡拉OK、KTV、棋牌室、镭射电影厅。“会议中心”设大会议厅可容纳120人会议、小会议室可容纳30人会议。傣家楼民族歌舞餐厅可同时接待300人就餐。“保健中心”设有健身房、桑拿浴、冲浪浴、泡泡浴,都是人们清心休闲、娱乐的好地方。登山石梯连接着望龟亭、聚仙亭。登高远望,蓝天白云,群山环抱会使您进入仙境,心旷神怡。

园内自然景观分布四周:龟石爬山、卧佛望月、威虎山头、金牛卧池。让您投入大自然怀抱寻觅无限奥秘,享受绿色旅游人生一大乐趣。

广新园民族村将以最有特色的服务欢迎各界朋友来到大自然的怀抱,来到这充满异域风情的度假胜地,让忙碌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

 


大坝沟森林旅游风景区

 

大坝沟森林旅游风景区位于秦岭深处。从西安出发,沿西万公路进沣峪口,在54公里处左拐行约2公里,有一座悬挂着著名书法家吴三大题写的“森林第一庄”牌匾的山门,进了山门,便是大坝沟的地界了。

大坝沟总面积五万多亩,由呈掌状分布的四条大沟组成,每条沟里都有溪水潺潺流出,在腕部汇集而成沣河水的源头。四条沟亦各具特色,或崎岖险峻、曲径通幽;或峰峦叠嶂、纵横交错;或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站在九寨滩沟口回头北望,那由三座峰头相连形成的骆驼峰,鬼斧神工般地酷似一匹昂首驻立的巨大骆驼;山顶上突兀的一块山石,又恰如一只仰天长鸣的哈蟆。丰富的森林植被,赋予大坝沟绚丽多彩,四季宜人的神奇韵味。景区内的朝阳古洞、吊钟庙等古迹遗址,能给人一种久远的遐思和曾经沧桑的感慨;而散落在林间溪旁、富于民族风格的一座座小木屋和红顶帐篷,更是匠心独具,给景区增添了一缕民族风情。徜徉其中,听溪流潺潺,闻百鸟啼啭,观彩蝶翻飞,赏万千变化,会让人抛却闹市的喧嚣,享受一份山野静寂的闲适和回归自然的感觉。

大坝沟不仅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还兴建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娱乐设施。拥有600张床位的小木屋、公寓和帐篷客房,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大小三个餐厅的餐饮中心可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欧式建筑风格的会议中心可供举办不同规模的会议;多功能歌舞厅、KTV歌舞厅、迪斯科广场、桑拿健身房、射击运动中心等健身娱乐设施,可供游人在游山玩水之余,享受一份轻松欢娱的乐趣。围着温馨的篝火,烧烤一串山珍野味,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妙感受。

 

 

 

 

 


沣园温泉度假村

 

陕西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投资兴建的长安沣园温泉度假村座落在西安南郊终南山北麓,距城30公里,一路平坦,往返捷便。沣园度假村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秦岭葱郁如黛,沣河清澈见鱼;西望草堂古寺自觉氤氲一体,南眺高冠瀑布似闻涛声依稀;登高极目,沃野千里,好一派田园风光,富饶美丽。

步入沣园,典雅里扬朝气,精巧中显飘逸;热忱饱含着真诚,温馨凝结着纯情。

住在沣园,各档客房舒适恬静,温泉沐浴去您仆仆风尘,选择药浴更为您疗疾健身。

食在沣园,大小餐厅宽敞洁净,典礼设宴细品珍馔佳酿,亲朋小酌畅叙肺腑衷肠。

乐在沣园,游乐设施丰富多彩,格调纷呈:

——歌舞厅优雅别致,促膝品茶饮酒,牵手轻歌曼舞;欣奏累遣,入境如化;戚谢欢招,飘飘若仙。

——温泉游泳馆气势恢弘,一流设备,悠然游哉,舒心惬意。

——温泉桑拿室功能多样,服务优良,“蒸”出您周身大汗,洗却您筋骨疲劳,使您顿感肤滑气爽。

——保龄球、旱冰场、健身房、网球场、室内高尔夫,您可随心所欲,各领风骚。

——游戏厅、棋艺室、咖啡室、美容室,您可任意尽欢,其乐无边。

沣园湖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您可扶杆垂钓,大显身手。

沣园人愿把温泉和热情化作一流的服务,伴您度过美好的时光。

 

 

 

 

 


地热中心渔乐园

 

西安市地热中心渔乐园座落在西安城南30公里的长安东大旅游温泉开发区,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她背依闻名遐尔的终南山,钟灵毓秀,葱郁如黛;西靠草堂烟云的古寺,南眺涛声依稀的高冠瀑布,当年陶渊明有诗赞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里是陕西省最大的热带鱼养殖基地,占地约百余亩,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波光粼粼,鱼翔浅底,钓趣无穷,现钓现享,美景鲜鱼,其乐融融。

温泉游泳池,水温达40多度,可供上百人同时嬉戏。

客房部有标准间45套,分有新婚包房、情侣间,客房里还备有娱乐设备。

餐厅可同时接纳上百人用餐,用各种热带鱼烹制的精品佳肴,令您大饱口福。

温泉桑拿利用地热活水,不仅四季温度适宜,更有美容和防治皮肤病之效。

卡拉OK厅,分有大小包间,音响效果奇佳。

这里鲜花常开,山青水秀,四季如春,当您离开喧闹拥挤的城区来到此处,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如入仙境,流连忘返。


沣  峪  庄 

 

中外合资西安沣峪庄园地处秦岭北麓西万公路53公里处,海拔1300米,是一座集会议、度假、娱乐、狩猎、登山、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宾馆式庄园。优美的自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涓涓的溪流、壮观的高山瀑布与白墙红顶的宾馆楼交相辉映,置身其中,给人一种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温馨感受。是您旅游、度假、休闲及会议的最佳场所。

庄园自然景观有:九龙湾瀑布、情人谷处女湫、巨龟朝山、女儿绿湖泊等。

现在标准客房161间(独立卫生间、国内直拨电话、24小时供暖);豪华式家庭公寓12间(内有大客厅、厨房、三间卧室、两间卫生间);经济间20间;木屋20间。中式餐厅、西式餐厅、自助餐厅、茶社使您没有后顾之忧。大小会议室可容纳600人的会议。

西安沣峪庄园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光临!

 


常  宁 

 

常宁宫休闲山庄位于长安城区正南5公里,关中四大名塬之一的神禾塬半崖之上,南望终南山,北邻古长安,风景秀丽,交通便捷,集餐饮、娱乐、住宿、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可同时接待500人会议、就餐、娱乐休闲。

步入常宁宫,只见青松翠柏,花团锦簇,小桥流水,芳草萎萎;极目远眺,锦绣樊川,沃野千里,终南山峰峦叠嶂。隋末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窦太后避难于此,并修建庙宇,祈求佛祖常保大唐安宁,故唐太宗赐名“常宁宫”;民国时期,胡宗南曾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秘密为蒋介石修建行宫,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曾3次下榻,蒋纬国与石静宜的新婚蜜月也在此度过。

来到常宁宫,您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陕西风味小吃、常宁宫十大名菜、十大名点,还可以享受到一流的客房服务和设备齐全的各种娱乐项目,游泳、桑拿、保龄球、乒乓球、沙壶球、电子狩猎、模拟高尔夫、射击等,会是您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是全国首家民办大型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该项目2000年由五台乡政府引进,项目计划投资5.77亿元,征用土地493.9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项目单位完成投资2.6亿元,完成了五台乡留村237.2亩征地范围内的围墙圈建,恢复建设明、清民居12个院落,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项目一期建设已基本完工。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规划建设五大区域:在民俗文化展览区,计划建成大型展馆和展示长廊,主要陈列周秦汉唐以来的石雕艺术品、民间工艺品、名人字画等;在古镇游览区,主要选择现存关中各地具有代表性的40院古民居,以及县衙、餐馆、戏楼、画坊、工艺作坊等古建筑,进行原样迁建,以再现明、清关中人的生活情景,并开展各种民俗表演活动;在文化名人活动区,计划建设20院具有文化活动和居住功能的仿古院落,以供文化名人开展文化交流、艺术演示等活动;此外,还有关中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会议中心。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二期工程占地256.7亩,项目建设在五台乡星火村。早在2001年,市计委为该项目下发了《关于建设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02年,市规划局下达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通知》,2003年,省政府下达了《关于西安市长安区2003年度第五批次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的批复》,2004年长安区政府向西安灏文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该项目相关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毕。为了确保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二期工程顺利推进,2005年底,区上专门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在西安灏文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配合下,将征地补偿标准从1万元/亩提高到1.8万元/亩。2006年1月,区上制定了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偿工作方案,区财政计划出资295万元,给征地后人均土地不足0.3亩的老人按月发放生活补助50元、为群众按年度免费办理50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提供从事商贸活动摊位。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筑和藏品,是关中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智慧和创新的结晶,包含着关中民众的信仰、生活、政治、经济、艺术创作等全方面的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历史写照。建成后的关中民俗博物馆将成为融收集、整理、研究、展示于一身,以抢救、保护、收藏、展览民俗文化遗产为特色,集旅游、体验、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被列为陕西省和西安市“十一五”重大项目。关中五台民俗博物院,拥有宋、元、明、清时期的石雕、砖雕及关中故民居四十多院,保存和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乃至全国民俗文化的新亮点。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依托秦岭北麓良好的生态环境,位于秦岭脚下的子午、滦镇行政区域内,距西安市区28公里。该园是陕西省和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由西旅集团投资3.6亿元开发建设,占地173.33公顷,是集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项目。园区由步行动物区、草原动物区、猛兽动物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展养着秦岭大熊猫、羚羊、金丝猴、朱鹮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共300多种1万余头(只),拥有黑豹繁育基地及中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展区。200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西北地区目前唯一的野生动物园、陕西省唯一的综合性动物园,拥有动物表演场、小小动物乐园、游乐场、动物医院、动物检疫场、珍稀动物繁育基地、名花园、快餐厅、咖啡厅、度假村等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配套项目,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观光。2006年西安野生动物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2009年游客超过90万人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