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孙子兵法》的几个步骤

 行为准德为先 2012-05-03

[ 作者:行者

 

   《孙子兵法》翻来覆去读了许多遍了,里面许多的道理和思想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各行各业各方面竞争都很激烈的今天,孙子的智慧更是光芒四射。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分析学习《孙子》的几个步骤。
   

    大致有五个步骤:
   

    一、能较准确地翻译。《孙子》成书于春秋末期,至今已有2500年了,文字字义有了变化,社会背景有了很大变化,在对原文字义、思想的把握上,专家也存在着些微的争议,所以我们不必苛求百分之百的准确。在书店买到的孙子兵法通俗读本,其翻译应该大同小异,原文底本现流行的主要有三种:十一家注本、宋注本、汉简本。学习中,对原文的翻译,其原则是:力求准确,求同存异。
   

    二、对某些字句的感觉。就是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也会从其他的读物中看到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字句的。当我们通篇读了《孙子》之后,就会对这些字句有更深的感触和理解。孙子讲“知彼知己”,同时也讲“拙速”;讲“兵无常势”,在十三篇中类似含义的字句就多次出现,“悬权而动”、“践墨随敌”等。
   

    三、对某些观点、思想的感觉。孙子主张“先胜而后求战”,这是孙子慎战思想的体现,《孙子》开篇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见孙子对战争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孙子主张“避实而击虚”,要做到“击虚”,就得“知彼”,出师前“知彼”,行军中“知彼”,战斗中“知彼”,“知彼”就得“用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行军篇》中有察敌三十二法,《虚实篇》中有“策之、作之、形之、角之”之法。“击虚”又往往是出奇兵。
   

    可见,孙子的思想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四、对整体思想架构的把握。对此点我体会不深,但我能感觉到,《孙子》的价值不在那些孤立的字句,也不在个别的观点,而在于浑然一体的严密的思想体系,正是因为这点,历代谋士、战将,孜孜以求。
   

    五、将孙子的思想应用于实践。《孙子》的出现是应战争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几乎是家常便饭,《孙子》也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登上了兵学文化的颠峰。今天的商业竞争,其繁复程度,不亚于诸侯争雄,惨烈程度也是瞬息万变。今天,《孙子兵法》最突出的应用是在商战。对《孙子兵法》的思想,从我们读它开始,就会吸收的,当然应用也随之开始了,所以应用是贯穿始终的。我们吸收孙子的智慧也是为了对我们的事业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