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

 昼晴夜雨 2012-05-04

专题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典例体验

[1] 读华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中四个地点适宜建设火情瞭望台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火情瞭望台的建造地点要能观察到整个区域。根据等高线特征,cd位于山地的北坡,若在这两处建设火情瞭望台,看不到山南坡的情况;a位于山地的南坡,若在此建设火情瞭望台,看不到北坡的情况;b位于鞍部,山南北两侧情况均能看到。

[答案] B

易错分析

建设火情瞭望台不是在海拔最高的位置,而是能看到区域所有地点的位置,如果忽视这点容易误选D

知识必备

1.等高线的判读

根据等值线的一般判读规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做到“四判两算一比较”。

(1)四判:

①判地势: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判断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势特征;有时在省略了等高线的图中,可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出地势特征。如台湾省河流多自东向西流,说明地势东高西低。

②判地形种类:海拔200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500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500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

③判地形部位:


 

 

 

 

 

 

 

如山顶(A)、鞍部(G)、陡崖(D)、山谷(B)、山脊(C)等。

④判地形剖面图:

a.抓住关键点:要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剖面线的转折点。

b.抓住关键数据:要抓住关键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关键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水平距离等关键数据。

c.抓住剖面线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特点。

(2)两算:

①陡崖高度的计算:

a.陡崖顶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顶,其公式为:

aH顶<ad(其中a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大值,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陡崖D处顶部的海拔高度为500H顶<600

b.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其公式为:

bdH底≤b(其中b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小值,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陡崖D处底部的海拔高度为200H底≤300

c.陡崖的相对高度为ΔH,其公式为:

(n1)d≤Δ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陡崖D的相对高度为200≤ΔH400

②两地温差计算:

在等高线图中,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海拔平均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3)比较坡度:

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不同图幅进行比较时,要考虑比例尺的大小、等高距的大小等情况。综合比较时,可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2.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1)选点:

水库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公路、铁路线

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施工安全

引水线路

路线要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尽量利用地势使水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

输油线路

路线要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关键一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上述地理事象的判读和选择时,注意三点:(1)在港口选址时注意O米等高线,O米等高线即代表海岸线;(2)在交通线选址时,注意鞍部地形,由于鞍部相对地势较、坡度较缓,是许多交通线适宜通过的地点;(3)农业生产布局时,注意坡度陡缓的判断,当坡度较陡时,不能再修建梯田,只能发展畜牧业或林业。

考点二   常见等值线的判读的应用

典例体验

[2] 等值线图是地理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地图,(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回答(1)(2)题。

(1)若图中曲线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q对应的近地面天气晴朗

Bn对应的近地面天气晴朗

Cq对应的近地面气压一定比n地近地面气压高

Dn点气压一定比m点气压低

(2)若图中曲线为等温线,abc,且图示地区为大范围的、海陆兼备的地区,pq位于陆地,mn位于海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地一定盛行夏季风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m地可能有寒流经过

D.地中海沿岸地区气候多雨

[解析] 明确不同假设条件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当曲线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时,越向上气压越低,因此q一定大于pn一定大于mpq处向上凸出,表明此处为高压;mn处向下凹表明该处为低压,由此推断q对应的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n对应的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多晴朗。第(2)题,若图中曲线为等温线,abc则表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pq位于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应为夏季。此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是顺时针方向流动,地中海沿岸地区高温干燥,p地不一定盛行夏季风。m地位于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可能有寒流经过。

[答案] (1)B (2)C

知识必备

1.常见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温线

等压线

等降水量线

高值区或低值区  

盆地海拔低,气温呈闭合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呈闭合低值区

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降水闭合低值区

数值变化趋势及应用

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风向

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地区降水较多

疏密

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

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影响弯曲的因素 

海陆、地形、洋流等

地形、气温、海陆、洋流等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应用

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寒暖流、地形高低、海陆分布等

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根据气压场和锋面气旋判断天气:低压中心和低压槽线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线多晴朗天气

判断海岸走向、地形走向等

2.等值线的一般判读规律

规律方法

1.等值线弯曲处的数值大小比较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1)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2)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

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2.等值线图判读中的一些特殊技巧

方法

规律

示意图

高低低高

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有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洋流向凸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

1陆南7陆北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考情分析]   

    2011年高考试题中,以等高线、等压线出现频率最多,同时也出现了新颖的等值线图,如福建卷中“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等值线”、江苏卷中“年干旱旬数等值线”、山东卷中“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等。作为命题背景,等值线图的判断和分析是值得关注的考点。在2012年高考备考中,要强化对各类等值线判读方法的总结,学会迁移运用,在重点掌握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的基础上,灵活判读其他新出现的等值线图。

考题感悟

1(2011·新课标全国卷)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能力和相关计算技巧。

[名师精析] 熟练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是解题关键。第(1)题,根据对图中等高线的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 m;图中最右下角的等高线为25 m,最右下角海拔最低,海拔低于25 m;图中最右上角的等高线为80 m,最右上角海拔最高,海拔高于80 m,故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大于55 m,小于65 m。第(2)题,③处等高线最密集,表示该处的坡度最大,河水的流速最快。第(3)题,水库应建在开口较小的山谷处,即图中①②之间的峡谷处;该处目前的河水位约为45 m,因此该坝的坝顶海拔约为58 m,可据此在图中画出大坝的位置和长度,然后结合比例尺可算出,该坝的坝顶长度约为40 m

[易错分析] 如果不能将等高线与比例尺结合起来进行准确计算,第(3)题就容易出错,另外还需要在图中找出最适宜建坝的位置。

[答案] (1)C (2)C (3)B

2(2011·福建高考)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

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

AE                BF

CG                DH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相关特征、递变规律的理解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名师精析] 第(1)题,由图可知,E地位于0.450.65两条等值线之间,且周围的等值线以小值0.45闭合,说明该处的等值线数值比0.45小;而F地位于0.250.45两条等值线之间,且周围的等值线以大值0.45闭合,说明该处的值比0.45大。第(2)题,EF两地的纬度位置相近,但E地的气候风险度较低,而F地的气候风险度较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知,E地位于四川盆地、F地位于江南丘陵一带,两地的地形不同,导致两地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因此位于四川盆地的E地气候风险度较低。第(3)题,柑橘的生长对热量要求较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图中的H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北部边缘,气温较低是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偏大的主要原因,故气候变暖会导致该地温度条件改善、风险度明显降低。

[易错分析] 了解等值线间闭合曲线内的数值读法是完成第(1)题的关键,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明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读数原则。

[答案] (1)B (2)A (3)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