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古典美

 昵称929159 2012-05-04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中,有许多女性形象,城边的静女、月下的姣人、劳动中的少女、出嫁的少妇等。其中,对女性美的描写,最具代表性的,是卫风中的《 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写庄姜之美,对她的手、肤、颈、齿、额、眉、目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摹,参照的全是自然界中的物象,春天的嫩茅,凝结的油脂,天牛的幼虫,排列整齐的瓠瓜籽粒,螓、蛾等

汉乐府《 陌上桑 》,在塑造罗敷之美时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犁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少年”、“犁者”“、锄者眼中的罗敷”,各具其美

中国文化传统强调女性的俏中含羞,《西厢记》中有这样两段描写: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翠裙鸳绣金莲小,细袖鸾销玉

笋长。

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真是娇。”

       这几句词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中国古代美女之写照!从樱桃唇到玉梗齿,从“淡淡妆”的脸到“浅浅描”的眉,从粉玉项到琼瑶鼻,从“金莲小”到“玉笋”指,从杨柳腰到苗条身,从莺声语到袅娜行,从旖旎情到妖娆态,充分显示了汉民族语言在塑造人体形象上的艺术魅力,也说明了王实甫从审美理想到艺术表现上都较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塑造美女的传统。而最能反映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理想美女的,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对警幻仙姑的描写,《警幻仙姑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其实,在古代中国文人作品中,对女性美的描绘几乎是一样的理想模式,这就是调动声、色、味、触等多种感觉,借用自然现象、生物、植物或生活中的常用物品来刻画女子身体的各个部位。诸如蛾眉、杏眼、樱桃小口、琼瑶鼻、桃花面、春笋指、云鬓、玉臂、雪胸、柳腰、冰肌等等,甚至都能将性器官与某些日常食品联系起来。这样一种在修辞学上称为暗喻和移觉的方法,长期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描摹人体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小说戏剧几乎无一例外。

描写女性美的词汇更是不胜枚举,如秋水明眸顾盼流转皓齿明眸,眉似远山,唇若朱涂面若芙蓉肌如雪晕气若幽兰亭亭玉立,楚楚可人性格柔婉,千娇百媚清艳脱俗风姿绰约翩若惊鸿惠质兰心,仪态万千......

        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史,时至今日,现代人心中的女性美又是怎样的一个标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