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桦版画作品欣赏

 博览606 2012-05-04

                  李桦版画作品欣赏 

李桦:1907-1995曾用名浪沙、小泉,男,1907年出生,广东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1932年回国任教于母校。1934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从事新兴木刻运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主持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工作。当选理事长,组织抗战八年木刻展。1947年受聘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1949年出席第1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1950年以来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1988年获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贡献金奖。出1949年后,创作了许多反映祖国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代表作有《怒吼吧,中国!》、组画《怒潮》(挣扎、抓丁、抗粮、起来)、《饥饿线上》、《向炮口要饭吃》、、《团结就是力量》、《劳动后备军》、《征服黄沙》、《首都的早晨》等。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职。著有《西屋闲话》、《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李桦木刻选集》、《美术新论》、《木刻的理论与实践》、《木刻版画技法研究》等画册及著作。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中国版协授予“鲁迅版画奖”。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李桦 《怒潮组画》(四张) 1947年 纸本木刻版画

组画《怒潮》包括四张作品,分别为“挣扎”、“抓丁”、“抗粮”、“起来”,曾多次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重要版画、艺术史著中。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怒吼吧中国》-李桦作(原大)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李桦《鲁迅先生追悼会》(木刻-1936)

 

 

黑白共鸣中的版画情缘—纪念新兴版画元老李桦诞辰一百零五周年

作者:付裕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那时几位老先生还在世,李桦先生教我们木刻技法,上课时他时常坐在我对面。我刻一刀他点一下头,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也是一种幸福,好像有种气场,把两代人的节奏接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谈到李桦先生时,曾经这样说过。

黑与白的交响:从战士到教师

作为中国新兴木刻的领军人物,李桦的版画生涯与1931年鲁迅在上海举办的木刻讲习会密不可分。

在深受木刻影响的当时,正在广州工作的李桦第一次在1934年原版手印了自己的第一本木刻作品集《春郊小景》,并组建了“现代版画会”。而在他们的定期聚会中,李桦不仅定期召集会友观摩习作,有时也会激动地朗读鲁迅先生给他的回信,新木刻运动在广州以李桦为中心发展起来。而他也因此丢了工作。

1936年,鲁迅病逝,李桦悲痛万分,他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发表了纪念文章《鲁迅先生是一面旗子》。而在仅仅一年之后,李桦毅然带着自己的刻刀直接参军。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1938年,一身戎装的李桦在武汉与木刻家力群、马达、赖少其、新波、陈九、安林、卢鸿基、罗工柳、黄铸夫、刘建庵等成立“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并当选为理事之一。1938年底,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广西桂林成立办事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木刻家。

李桦一直倡导,木刻艺术应该具有更为重大的社会使命,因此,在战争期间,黑与白的共鸣使版画更多的承担了更多这种责任的担当。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1947年被徐悲鸿先生聘请到北平艺专开始,李桦就成为一名杰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他从1954年负责组建中央美院版画系后,任版画系主任达33年之久,可谓桃李满天下,并从1980年被选为中国版画家协会首任主席,为新中国版画的推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版画前辈——李桦 - 蚁多米 - 蚁多米版画

版画情缘:珂勒惠支的故事

“在女性的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代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上”这是鲁迅先生对珂勒惠支的评价。而这位被鲁迅极力推荐的世界知名版画家则深深的影响了我国好几代的版画家,她的名字已经和鲁迅,以及鲁迅开创的中国左翼木刻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样,李桦先生亦对珂勒惠支的版画极为欣赏。

两幅由李桦先生旧藏的极其珍贵的珂勒惠支版画原作令人动容。而据李桦家属口述,李桦所藏珂勒惠支版画也是通过鲁迅先生在德国的朋友所购得的,以此看来,李伟推断此两幅版画应是鲁迅先生托德国留学生徐诗荃购得。

1935年8月17日鲁迅先生《致徐诗荃》书信中有这样的记载:徐诗荃原名徐琥,笔名冯珧、梵澄等,湖南长沙人。留学德国时,经常为鲁迅购买德国书刊和木刻。他从1928年起追随鲁迅,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第一人”,1929-1932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回国后,在中国最早成系统地翻译尼采的著作。1945年,他又赴印度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讲授佛学。1978年回国。精通八种外语,是全才型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学术大师。

而李桦收藏的珂勒惠支作于1919年的《悲伤的男人》则显出动人的情感;而在她本人的《自画像》中,则充满了矛盾、悲哀的内心世界。也正如鲁迅的评价“这里面是贫困、疾病、饥饿、死亡……自然也有挣扎和奋斗,但比较少;这正如作者的自画像,脸上虽有憎恶和愤怒,而更多的是慈爱和悲悯的相同。”

名家评李桦

“(李桦)成绩最好,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

——鲁迅

全国木刻展中,李桦已是老前辈,作风日趋沉练,渐有古典形式,有几幅近于Durer-----

——徐悲鸿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上中学时就从书刊上见过李桦的木刻作品,那幅《怒吼吧中国》以犀利的刀锋刻绘出遭受外国侵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呼声,像吹响的号角,震撼着民众的心灵。这幅画给我的印象很深,从此李桦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建国之后,他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美术教育和创作中。中央美院版画系是他亲手创建的,他在教学工作中坚定地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文艺方向,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教学之余,又创作了大批版画和论文,为发扬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光荣传统,为推动中国版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 元

李桦先生是把生活的内容和艺术的技巧柔和了的可贵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在我国是可以作为奠定绘画上新写实主义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可以夸耀于世界的艺术文化的巨大的收获之一。希望我们的艺术家能够更努力的去汲取今日的中国的丰富的生活和斗争的美,因为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形象的制造,今日的中国的这种生活和斗争的美,才能使世界给我们以真诚的关切和出于自然的尊敬。

——艾青

这位德高望重的版画家,在他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但以他精湛的艺术深入人心,而且更以他高尚的人品受人景仰。

——王 琦

李桦的道路及其人生观、艺术观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时代洪炉中,是在中国这块苦难、燃烧、战斗的大地上成长、铸造起来的。他是一位具有美好远大理想的革命艺术家。他那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与强大的人格力量,有着深刻的时代和人民的渊源。不畏艰险,发挥刚毅与坚韧的精神,凭着充沛的生命活力,顺应崇高革命文艺事业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人民赋予的使命,是他一生奉献的价值之所在,数十年如一日,直到心脏停止了跳动。

李桦以其毕生精力,推动中国新兴木刻事业不断地发展,他身体力行,紧握犀利的刻刀,创作出许多反映中国人民大众的苦难、呐喊、反抗和斗争的版画。他作为一位进步的木刻大家,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自觉地以其大无畏的胆识战斗在国统区,和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木刻运动在新旧两个不同制度的社会地区遥相呼应、协调一致。这个时期木刻艺术在原有基础上,伴随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登上到一个新的更高阶段,尤其以解放区的木刻成就最为

显著。李桦在这一时期中也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令世人瞩目,至今已成为不朽的历史见证,载人史册,流传后世。

——彦 涵

李桦先生一生,对反动的、腐朽的东西,嫉恶如仇,对人民、青年却甘为孺子牛。这种精神真正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内涵,这种高尚的品格在当今之世愈加可贵。

——赵延年

李桦简介:

李桦先生1907年3月6日生于广东。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李桦就是新兴木刻的核心人物,从1947年被徐悲鸿先生聘请到北平艺专开始,李桦先生就成为一名杰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他从1954年负责组建中央美院版画系后任版画系主任达33年之久,可谓桃李满天下,现在美术界很多的知名艺术家都是他的学生。1980年被选为中国版画家协会首任主席,为新中国版画的推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桦之所以被称为新木刻运动的核心人物,不仅在于他卓越的制作技艺、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丰富的艺术语言,更在于他那渴求光明的战斗精神:一种群体性的创作观念——关怀现实。正是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得李桦的作品更具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