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悖论与孙子思想的回归孙子讲“先胜”,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而是否做到“先为不可胜”,关键在于平时是否注重道、天、地、将、法等方面的建设。换言之,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和平时期的综合实力竞争,以及和平时期战争准备程度的高下。 孙子讲“奇胜”,主张“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并且要求“奇正相生”,变化无穷。正与奇,反映在兵力上则是部队主力与精锐分队,反映在阵法上则是正面列阵与翼侧突袭,反映在兵法上则是普遍通行的常法与灵活创新的变法。那么,出奇制胜既不要求兵力相当,也要求方阵对列,关键在于以精锐分队打敌要害,以超乎寻常的战术击敌之虚。今天的“非对称”、“非线式”等理论无疑与之神韵相近,异曲同工。 此外,《孙子兵法》中 “知彼知己”的“知胜”,“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修道保法”的“道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气胜”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更是符合信息时代战争的要求,倍受人们青睐。无怪乎美国信息学院院长何因斯将军在中国国防大学作关于“美国数字化部队建设”的报告时,曾经坦率地说:“如果说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数字化部队建设的话,我们只能说,我们是遵循了孙子‘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这一经典名言。” 至此,我们不难清楚地看出,哈蒙德教授所惊诧的“战争悖论”,实际上在《孙子兵法》中早已多有论述。孙子虽然生活在2500多年前,不可能预见到今天信息时代的种种变化,更不可能为当代军事斗争提供具体的方案,但是他的许多思想观点反映了战争的最基本规律和最一般原则。新军事革命也好,高技术局部战争也罢,都未能改变克敌制胜的最基本规律和最基本原则,只是制胜的相关因素、技术条件、方法手段和衡量标准略有变化而已。按照事物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新军事革命和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更高层次的军事斗争,也是更高层次的智慧较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孙子的智慧,同时为孙子智慧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的技术平台和广阔天地。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时代需要孙子军事思想的回归,同时更加需要孙子思维方式的回归。随着高技术在当代军事斗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有一些同志便一叶障目,或者一味求“高”,或者谈“高”失色,简单地认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只认技术,不认谋略。相反,拥有高技术优势的美国近年来却不断有人呼吁重视谋略、重视思想。这无疑是对孙子宏观、辩证思维方式的一种回归。越是高技术,越有利谋略的发挥和运用。技术与谋略犹如人手与人脑,彼此密不可分,脑灵才能手快。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务必借鉴孙子宏观、辩证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出现真正的“悖论”。 三、 战争悖论引发的思考 哈蒙德教授以“战争悖论”之说概括新军事革命以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固然失之偏颇,但他对新事物的敏感性、预见性还是令人钦佩的。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代战争理论和实践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孙子的军事思想与新军事革命的要求相一致,但毕竟是高度的抽象理论,毕竟缺乏当今时代的内涵,因而难以自动回归现实军事斗争活动之中。这就要求《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大力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