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六 大气的运动

 昼晴夜雨 2012-05-05

专题六   大气的运动

考点一  大气运动的一般规律

典例体验

[1]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P处有一个探空气球。读图,完成(1)(2)题。

(1)该气球的运动趋向最可能是                 (  )

A.向东南方向   B.向西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北方向

(2)M地和N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M对应地为阴雨天气,N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DM对应地为晴朗天气,N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解析] 正确判断气压形式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N为高压、M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N指向M,北半球向右偏,则P处为东南风,气球向西北方向运动。第(2)题,M对应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N对应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答案] (1)B (2)D

易错分析

本题解答有两个误区:一是判断气球运动方向时易把风向当作气球运动的方向;二是在判断气压形势和天气状况时,易忽略近地面和对应高空形势正好相反。

知识必备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

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得出:

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关键一点

垂直方向上,气压的高低取决于大气的密度,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热力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取决于近地面的受热状况,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受冷地区空气收缩下沉。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①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②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海

 

考点二等压线与常见的天气系统

典例体验

[2]  (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某日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由8时到20时,图中  (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解析]  ①处虽然为偏北风,但等压线越来越密,故风力应越来越大;该地受低气压控制,故②处存在的是低压槽,天气应为阴雨天气;比较两图可知气旋南侧的冷锋移动幅度明显快于暖锋;低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答案]  C

易错分析

在两幅图的比较过程中,注意等压线的两个变化:等压线的疏密和等压线的走向,这两个变化是该地区天气变化的关键因素,忽视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导致解题失误。

知识必备

等压线图的判读

(1)读数值: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

图中任意一点气压值的数值大小和范围以及高低气压中心。如图中丙点的气压值为1 005hPaPa丙<1 010hPaAD两地为高压中心,BC两地为低压中心。

 

 

 

 

 

 


(3)比风力:等压线密()→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析天气:

①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如图中BC两地多为阴雨天气。

②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如图中AD两地多为晴朗天气。

 

 

 

 

 

 


关键一点

锋面系统只能形成于低压(气旋)附近,不能形成于高压(反气旋)附近。降雨主要发生在冷气团一侧。

考点三主要气候类型及判读

典例体验

[3]  (2011·中山联考)20101112日,亚运会的举办使广州及广东面临着发展的极好机遇,回答(1)(2)题。

(1)读下图,其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从气象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  )

A.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B.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C.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雷雨天气少

D.广州11月份高温少雨,适于观赛

[解析] 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特点来判断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广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能反映该特点的是图④。第(2)题,11月份该地区锋面雨和台风雨已经过去,降水较少,气温适宜,处于秋高气爽的气候条件下,适于体育赛事。

[答案]  (1)D (2)A

易错分析

本题失误可能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广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二是不清楚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知识必备

1.影响气候的因素

关键一点

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局部差异首先考虑地形因素;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1)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

   判读时可结合上图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分析。

(2)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3)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具体判读可遵循以下三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定半球(以形定位)

气温

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

南半球

判定所属温度带(以温定带)

最冷月气温与最热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以上

热带气候

 

 

最冷月(05)

最热月均温大于20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判定所属温度带(以温定带)

最冷月气温与最热月气温

最冷月(0以下)

最热月均温20以上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010

苔原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最热月均温0以下

冰原气候

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季节分配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夏雨型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4)根据其他特征判断:

①根据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判断:如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气候下的板状根发育的高大乔木等。

②根据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判断:如热带荒漠特有的动物单峰驼,冰原气候下的北极熊和企鹅等。

③根据特殊地点:如北京的温带季风气候,上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罗马的地中海气候,伦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考情分析]   

    本专题涉及的内容广泛,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变暖等都是历年来必考的知识点,试题灵活性强、形式多样、难度较大。该部分试题命制多以各种图表为切入点,特别是天气系统图示、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呈现形式多样化,与其他专题内容结合性强,与农业、城市、区域地理等知识联系密切。在备考时,要全面理顺知识层次结构,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的过程和规律,归纳各种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注意和其他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

考题感悟

1.(2011·天津高考)下图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2)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冷锋的移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

[名师精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冷锋的运动和对天气的影响规律。第(1)题,寒潮天气的发生的过程,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的过程,根据图中冷锋从北向南的先后顺序可知,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cbda。第(2)题,a图中,武汉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后,大风、降温天气为主;b图中,天津地区位于冷锋锋后,会有大风降温天气;c图中,北京地区位于远离冷锋的锋前区域,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出现雷雨交加;d图中,杭州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前,多晴朗天气。

[易错分析] 第(1)题,失误最常出现在对冷锋锋前、锋后的判断和寒潮移动的方向路径上。第(2)题,对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差异考查较为细致,如果不能理解和运用这个知识点解析问题就会出现错误。

[答案]  (1)C (2)B

2(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名师精析] 第(1)题,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第(2)题,产生图示降水的区域处于低压槽的北侧,在该区域吹偏北风,与南侧的暖气流交汇形成冷锋。

[易错分析]  本题有两处“陷阱”容易导致解题失误:一是忽视北半球位置;二是对等压线的误读,不能获取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北侧的信息。

[答案] (1)C (2)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