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國雞—一部航海日誌
來到美國留學四年間,我最懷念的家鄕菜是葡國雞。雖然葡國雞是這邊不少港式茶餐廳的碟頭飯,不過味道卻遠遠不能與澳門的地道葡國雞相比。於是早在三年前我在家閒時便硏究煮葡國雞,可是烹調的方法仍不很正宗,不過比街外的茶餐廳好。一直到兩年前轉到賓州讀書,才正式追求更正宗的煮法,便發現任何人都不能看輕這道得來絕不易的葡國雞!
在我居住的小鎭“州學院”(對,這個城鎭就是叫State College,不是校名)有數間超級市場,本來我以為可以在沃爾馬買到所有煮葡國雞的食材,卻發現只賣美國貨的沃爾馬最多只能買到馬鈴薯和紅蘿蔔。其後我到了一間遠一點,但比較國際化的超市,在那裏可以買到較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食材。
那間超市的貨架以世界地區來劃分。我先到“鬼佬區”選購馬鈴薯、洋葱、紅蘿蔔和雞件(休想在美國買到新鮮雞),還有淡奶。然後走到旁邊的“地中海區”買黑水欖和鹹蝦葉,還買了一枝蠻精緻的橄欖油。繼而再到“印度區”,在衆多香料中找到把葡國雞醃成鮮黃色的香料——黃薑粉。最後來到“亞洲區”尋找椰奶和椰絲。
雖然煮葡國雞的材料大致上齊備,可是沒有米飯又怎能稱得上葡國雞飯呢?於是我到了區內唯一一間,以美國一般超市標準只能稱得上雜貨店的華人超市,選購白米、豉油,和各式各樣的醬料。
當我拿着大袋小袋回到家,回想剛才選購葡國雞食材的過程就發現:咦!我在煮家鄕澳門的菜式,幹嗎要在超市內走遍“全世界”所有貨架,才買到所有需要的材料呢?
對,在葡國是找不到葡國雞,因為它是由不同地方的風味結合而成的菜式。葡國雞實不為葡國菜,而是澳門土生菜。不要看輕這道“葡國雞”,還有嚤囉雞飯、馬介休炒飯、葡國腸西洋炒飯、魔鬼大餐、免治、咖喱蟹等等這些澳門地道的土生菜,它們都是葡萄牙人流傳至今的航海日誌,見證着他們走遍世界各地的航海史。由十六世紀在歐洲西極揚帆出海,沿着非洲西岸,繞過好望角,佛朗機東來,經過不同的地方,取得不同的材料,最後來到澳門,把它們混在一起,再巧妙糅合粵式煮法,變成今天澳門獨有的土生菜。在澳門能輕易找到葡國雞,它的價値絕不只十元百塊,當大啖大啖吃着這些旣美味又容易找到的碟頭飯時,想到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如何遊歷世界各地,把各國的精髓匯聚於此。Assi sam Macau!(這就是澳門!)
以前曾經渴望將來可以迎娶一名土生妹,那麼便可以在家吃到土生菜,可惜如今已沒有多少土生妹會煮土生菜了,多麼可惜!還是自學為妙。
白海豚
(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