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红楼艺苑)
很多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认为,贾母选中的宝玉媳妇是林黛玉,我觉得,这不符合红楼梦的文本的意思。
在这个问题上,贾母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有变化的。
第三回,林黛玉一进入贾府,贾母就让她和自己一起住。这一方面是贾母对她的宠爱,另一方面贾母可以对她进行教育和考察。随着黛玉和宝玉年龄的增长,贾母开始考虑他们的婚姻问题。
到了第二十九回在清虚观打醮时,这个问题就提出来了。
那张道士......,又呵呵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呢。"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比贾府中其他女眷高明之处,就是她的作为是有理论指导的。在这里贾母说明了给宝玉摘偶的标准:
1. 模样儿要好;
2. 性格儿要好;
3. 不管根基富贵。
在这一节里,贾母向众人公开传递了一个信息:
1. 她还未选定宝玉媳妇的人选(贾母对张道士说,等宝玉再大些,有符合条件的,要来告诉她)。
2. 她在黛玉和宝钗之间做抉择时,不会考虑谁贫谁富的问题。
贾母这时已经开始考虑为宝玉选择媳妇的问题了。显然,贾母的第一人选是林黛玉。但她还要看一看,没有最后定下来。贾母虽然非常疼爱林黛玉,但是宝玉媳妇的选定事关贾府将来的前途,必须斟酌再三。
文本的下一段,写宝玉和黛玉怄气,贾母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应该说,这时贾母心中对于宝玉和黛玉结亲的事在做认真的考虑。
不过,林黛玉的缺点是非常明显的。她体弱多病,难当重任;孤高自赏,不合群;不懂持家之道,在这上面又不用心。
宝玉媳妇的第二人选是薛宝钗。薛宝钗有许多贾府众人公认的优点。但是,贾母对宝钗并不十分满意。我们来看看在第四十回里,贾母对宝钗住处的观感:
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兴。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院,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没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风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道:"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屋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些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看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然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别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这闲心了。他们姐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等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我的体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
在贾母眼中,薛宝钗生性过于淡雅(是一个冷美人)。估计贾母不会把她看做是有福之人。但贾母把两件没给宝玉看见过的摆设放到宝钗的房间。这说明薛宝钗在贾母心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第四十九回,薛宝琴,这颗红楼梦一书中最耀眼的明星,在贾府中刚一出现,就受到贾母的赞赏,贾母让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干女儿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建立,也可以用一句话解除)并让她和自己住在一起(应该说,除了宠爱,还有考察的意思在里面)。按照曹雪芹的描写,薛宝琴是一个集青年女子优点于一身的理想女子。经过短期考察以后,到了第五十回,贾母就做了决定。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他求配。薛姨妈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 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如今他母亲又是痰症。"风姐儿也不等说完,便嘻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做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笑道:"老祖宗别管。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家,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风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人家,也就不提了。
贾母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贾母是要给贾宝玉提亲。王熙凤历来是看贾母的眼色行事,以前,她以为贾母看中了林黛玉,她就支持宝玉和黛玉联姻,现在,她马上看风转舵,她要说的必然是贾母想说的话。
紧接着,在第五十四回里,贾母提出了她的理论依据。贾母明确表示反对自由恋爱和私定终身。
贾母笑道:"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 '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子的小姐,又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就是告老还家,自然奶妈子丫头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个丫头?你们自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不是?"
应该说,这些话主要是说给林黛玉听的,但也是顺便说给薛宝钗和史湘云听听。
当然,也有人有不同意见。比如,刘心武先生就认为,贾母可能是想为甄宝玉做媒(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第700页)。我觉得,刘心武先生所以会做出这种错误的猜测,原因是他不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引入薛宝琴的作用。
很多人不理解曹雪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把薛宝琴这一个几近理想的人物引入已经是美女如林的贾府。我以为,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已经到了贾母需要对谁是宝玉媳妇表态的时候了。从小说的结构安排上来说,薛宝琴入场的作用即在于此。贾母选中薛宝琴做宝玉媳妇,作者并不是真的要让薛宝琴嫁给贾宝玉,如果那样写就把红楼梦全书的结构破坏了。这一情节只是为了说明贾母以前并没有选中林黛玉和薛宝钗。贾母的这一表态本来会引起相关各方的强烈反应。但因为薛宝琴已经有了人家,贾母的话还没点明就收了回去。所以贾母的决定只是使读者(也包括宝玉、黛玉和宝钗以及相关的人)虚惊一场。
贾母和王熙凤虽然没有把话点明,并不能影响作者曹雪芹先生达到自己既定的目的:大家已经清楚的知道,林黛玉和薛宝钗都不是贾母心目中的宝玉媳妇。这在第五十七回中有明确的表述。
薛姨妈......又向宝钗道:"......前日老太太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门子好亲事。......"
以薛姨妈和王夫人的亲密关系,这肯定是她们两人的共同看法,现在薛姨妈又向宝钗和黛玉说明贾母的意图。宝钗和黛玉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必然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到了这里,薛宝琴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任务已经完成。曹雪芹开始把罩在薛宝琴头上的光环逐渐摘去。到了第七十回填写"柳絮词"的时候,薛宝琴的才气已经落到薛宝钗和林黛玉以下了。我估计,在红楼梦以后的情节发展中,薛宝琴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
故事发展到第五十五回、五十六回探春理家(宝钗协理)的时候,天平开始向薛宝钗方面倾斜。我以为,贾母虽然一直没有出面,但她肯定会注意到宝钗在协助理家时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从这以后,宝钗将进入宝玉媳妇第一候选人的位置。当然,贾母这时仍然非常疼爱她的外孙女林黛玉,并且会包办她的终身大事。
根据对红楼梦文本的分析,我认为,到了前八十回的后期,贾母在为贾宝玉选择媳妇的时候,已经将林黛玉排除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