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现人造猪耳疑为明胶造

 東泰山人 2012-05-05

  尚未着色的人造猪耳。

  疑为人造的猪耳。

    比市价便宜一半,无软骨一撕就破,还有股化学品味

  信息时报讯 据《江南都市报》报道,日前,江西赣州市民在菜市场买了10元钱猪耳朵。拿回家却发现,猪耳朵散发出难闻的化学品味道,而且一撕就破,怀疑是用明胶和塑料制成。事后,工商部门将摊贩杨某带走调查,目前初步认定是人造猪耳朵,但是否由明胶和塑料制成,当地检测结果至今“难产”。

  低价猪耳散发化学味

  市民刘先生说,3月30日早上,他母亲在赣州市金东路南北菜市场买菜,有一摊贩以12元一斤的价格贱卖猪耳朵,而市场其他猪耳朵则是每斤20元。刘先生的母亲买了10元钱的。回家后,刘先生打开包装袋,立即闻到一股类似化肥的刺鼻味道。“我怀疑这是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以前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报道。”刘先生找到菜市场,但摊贩已经走了。

  据刘先生说,销售这种猪耳朵的摊贩摆摊不固定,经常一周来一次,一般是早上六七点到菜市场,工商部门上班前离开。

  从4月1日起,记者多次到赣州市一些菜市场调查,但始终没有碰到卖这种猪耳朵的摊贩。直到4月27日,记者才通过知情者获悉,“贱卖”猪耳朵的摊贩杨某已经找到。

  知情者称,4月1日早上,赣县工商局梅林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巡查到光彩农贸市场时,发现一名男子用塑料箱装着的猪耳朵贩卖,每斤只要12元,远低于市场价格。于是,工商人员将杨某带回局里调查。因为不久前,曾接到消费者谢某投诉,所买猪耳朵口味不对。工商人员联系上谢某,谢某赶到局里,一眼就认出了“贱卖”猪耳朵的杨某。

  原来,谢某是赣县某单位食堂供货商。3月底,他在赣县城北农贸市场以每斤12元的价格购买了20斤猪耳朵,送到食堂后遭到全盘退货。食堂反映这批猪耳朵有异味。之后,谢某多次去菜市场想找到卖家理论,但一直没有遇见。

  工商认定是人造猪耳

  “这种猪耳朵的皮下没有血管组织和软骨,闻起来有一股极浓郁的作料香味,用硬物就能戳穿,质感脆硬,没有真猪耳的韧度,甚至用手就能撕开。”有工商人员如是说。

  据杨某交代,该批猪耳朵是从河南安阳购入,加运费每斤7.5元,购来时未着色。出售前,只需要用“一滴香”(食用人造香精)将原本的味道盖住,再用酱油浸泡着色即可。这些加工程序,都是他在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一出租屋完成的,之后再运到赣县销售。因为心虚,他在每个市场只停留20分钟左右,并不停穿梭在不同的市场。报料人刘先生母亲所买的猪耳朵,也是杨某所售。4月1日,执法人员对杨某的加工点进行了查封。

  4月28日,赣县工商局梅林分局执法办案组组长周亲九表示,初步认定杨某所售为人造猪耳朵,通过感观来看,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可能性比较大。目前,梅林分局已将查获的人造猪耳朵销毁。杨某被罚款5000元,现已取保候审。

  是否明胶制成尚未检测

  这些人造猪耳的成分究竟是什么?赣州市章贡区沙河工商分局赵局长表示,已将猪耳朵提供给章贡区农业局下属一个检测中心检测,但检测中心称只能检测是否是病死猪肉,不能验明猪耳成分,因此不敢说是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而工商部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员则称,相关单位不敢出具检测结果,可能是担心出具检测结果后,有市场监管不力之嫌。

  “赣州没有单位可以检测出猪耳朵的成分,只有南昌可以做。但派出所忙,没时间去检测。”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沙河派出所蔡所长如是说。

  这种猪耳朵的皮下没有血管组织和软骨,闻起来有一股极浓郁的作料香味,用硬物就能戳穿,质感脆硬,没有真猪耳的韧度,甚至用手就能撕开。

  ——有工商人员如是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