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忧患感的消解:人生论之二

 一树秾姿独看来 2012-05-05

人生忧患感的消解:人生论之二

   

    佛教说人生忧患苦痛死后能至极乐世界道教说人生忧患苦痛修炼成仙才能快乐儒家说忧患苦痛能使人生存安逸快乐会使人致死三家在对待人生忧患的态度上佛超脱道憧憬儒较为现实孟子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儒家强调人的主体性指出人生在忧患苦痛的面前必须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才能促使忧患苦痛转化为生存和快乐相反

一味耽于安逸快乐怠惰丧志那么安乐也会转化为忧患和死亡看来孟老夫子还真有一点辩证法尽管如此人们总还是希望过着安乐的日子而少点忧患痛苦因为促使忧患向安乐转化的主客观条件未必都具备那么忧患者仍长处忧患而且即使旧的忧患消解了新的忧患又有可能接踵而来所以对于人生忧患感的消解不仅佛道是片面的即便是儒家刻苦自励以求转

化的主张也还有不足之处笔者主张必须以积极的自我心理消解来调适

    忧患感不同于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人对于现实存在的缺陷进行否定性思维的一种情感判断它包含有更多的理性思维色彩如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因忧国忧民而产生对现实缺陷的那种深刻的忧虑而忧患感则是一个心理学的概是人类一种极其普遍而深广的心理现象它是人在外来祸害困厄之中由于个体心灵意志和愿望同现实自然和社

的矛盾对抗失败后所产生的一种失落感和悲凉感更多的属于情绪的范畴这种忧患感有其特殊的规定性

    绝对性人生短暂死亡的阴影”, 是人生忧患感的源头尤其在生产力低下物质极度贫乏人类为了个体生命的生存发展而尔虞我诈的情况下人在与自然社会的抗争中疾病灾荒竞争压榨屠戮死亡的威胁在在皆是它使许多人在贫病中图存在屈辱中苟活在忧患中死去连短暂的天年也不可得

    层次性恩格斯说: “人由动物发展而来单就这一点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脱离动物所有的属性。” (《反杜林论》) 所以生存温饱安居三者乃是个体生命避免死亡的最低需求可是人类自有史以来温饱又谈何容易生产力低下的初人阶段尔虞我诈的掠夺社会自不必说即使是人类进入二十世纪末期的今天地球上仍有数亿人挣扎在饥寒之中未能达到温饱何况人还有发展自我物质的和精神的的需求可是温饱既难发展更不容易即使再过半个一个世纪人类进入更加繁荣稳定的年代个人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善与和谐因欲望和求的失落所产生的忧患感仍然还会在许多人的心中存在所以鲁迅

    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个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丹膏全都踏倒它

    为生存而忧为温饱而忧为发展而忧构成了人生忧患感的三个层次

    间歇性人不是时时处处事事都在忧患之中人在同自然力和社会存在的矛盾对抗中有时需求获得满足有时则失落在社会需求中得到了却可能在自然力面前失败如疾病死亡); 同一些人的矛盾对抗如竞争取得了胜利却可能败落在另一群人的手中因此现实之于人有顺境也有逆境逆则忧顺则喜总是间歇交替地出现

    个体性忧患感的绝对性层次性间歇性都是通过个体的人而存在和表现的国家之忧民族之患也正是通过无数的个人情绪而表露出来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忧患感的民族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几千年来自然灾害战争频仍人口过多人的生存受到很大威胁形成了人们心中充满一种生于忧患的民族情绪但是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善于消解忧患的民族纵观我国文化史我国古人有许多消解忧患的恰当方式

    亲人友朋之间的互相倾诉以求慰解这是人生大众的消解法

    心中有忧患有不平痛哭一场以宣泄释放这更多是童稚女子的消解法

    酣醉避祸或以酒消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小民多属男子), 常以之为消解的手段

    觅红颜知己慰郁结情怀这似乎为缠绵才子失路英雄所常用

    寄情山水归依自然这种遁世则大多是隐士思想较浓厚的消解法

    价值观念转移潜心学问写作或艺术升华将心中忧患宣泄为诗为文或转移到科学和其它创造性事业上去这种人视学问诗文艺术科学为生命成为他的人生寄托文化史上许多学问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以此为升华忧患的良方

    消解忧患可以疏导民气使人心民心宽舒有利于百姓与各色人等和谐相处安定团结借鉴古人消解忧患的方法鄙意以为除第四种不宜外其它均可批判扬弃然后吸取其合理性内核其中尤以第一种和第六种为佳可以提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