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格局:大都会长安

 沪学 2012-05-05
大都會長安
  一千四百年前的這座古都,麵積是西安老城的十倍;一座大明宮,是北京紫禁城麵積的三倍,它的人口最多時達到一百萬人。盛唐時代的長安城,歐洲、中亞各國人、四裔的胡族人、蔥嶺東西的西域人往來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一、空留絕響歎長安
  中國古代的盛世,上推秦漢,下推隋唐,長安正是秦漢隋唐四朝的都城。長安作為京城的曆史,始於公元前1134年的西周,毀於公元904年的唐朝,再以後便淪為地方性的州府郡城了。現存的城垣是大大縮小了的明城。
  
  曆代在長安建都的實際起迄年代:西周(公元前1134~前771年)、秦(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漢(公元前206~後8年)、新莽(公元9~24年)、前趙(公元319~329年)、前秦(公元351~383年)、後秦(公元384~417年)、西魏(公元535~556年)、北周(公元557~581年)、隋(公元581~617年)、唐(公元618~904年)。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長安城規劃布局之嚴謹、建築藝術之精湛,在曆史上首屈一指。
  
  唐代首都長安城始建於公元582年6月,第二年3月完成,總體設計出自隋朝貴族宇文愷之手。隋是一個短命的朝代,它新建的帝都——大興城還未完工,便被唐朝取代了,並複名長安。唐城麵積84平方公裏,相當現在西安城(明城)的10倍,比舊北京城還大,同現有西安市區差不多,其規劃布局之嚴謹、建築藝術之精湛,在曆史上首屈一指,足以媲美西歐羅馬城,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堪稱中外古今第一城。
  
  城中有城,城內北部中央建政府機關所在的皇陵和皇帝居住的宮城,均有獨立的城牆和城門。其餘為民用區,分割成整齊的棋盤格,每格為一個獨立的坊,四麵圍牆,各開門戶。宮城正南中門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外城的明德門,正處在南北中軸線上。這條朱雀大街,今實測寬度155米,比聞名世界的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還寬35米。以朱雀大街為界,將長安城一分為二,由長安、萬年二縣分管,備領55坊;二縣僅平民就有8萬多戶40~50萬人,若加上皇族、官府、軍隊、官匠、僧尼、外僑等約共百萬人,可稱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寬得可以讓45輛車同時行駛的朱雀大橋
  
  “長安大道梭九天”,“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這是唐詩人李自對長安的描述。其時街道第直寬暢,東西14條大街,南北11條大街;街兩旁有排水溝,道旁種植槐、榆。設商業區於東市、西市,各占西坊之地,內有220個行業。公元843年,東市失火,燒毀店鋪四千餘家,可見當時市區之繁榮。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史詩片《天地英雄》裏還原創建出符合史實的長安城古建築的場景
  
  唐都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城市,歐洲、中亞各國人、四裔的胡族人、蔥嶺東西的西域人旅居長安的極多。這些人最初來長安的原由,有的是出使,有的是留學,有的是僧侶傳教,有的是各國王族子弟前來擔任侍衛,更多的是經商贏利。唐朝對這些人的限製也十分寬鬆,準許他們開業經商,購其土地房產,甚至娶唐人女子為妻。有很多胡族人喜愛唐人的文化,長時間在長安居住,有的一住幾代,長期定居,娶妻生子,甚至做官,最後完全漢化,實際上已成為唐人,看不出一點胡人的痕跡了。定居的回族人大都改了漢姓,如於闐王族到長安後改姓尉遲,著名人物有唐初大將尉遲敬德、畫家尉遲跋質那和尉遲乙僧父子、僧人智嚴等人。
  
  胡族人在長安給長安帶來生氣,胡人在長安開了許多胡店、酒店,在春明門外的灞橋和東南角的曲江池一帶都有胡人的酒店,在櫃前賣酒的很多是胡人家的年輕少女,時稱胡姬。她們年少活潑,翠飾豔麗,善察入意,能歌善舞,最受長安文人的歡愛,每每留連歎賞,形之歌詠。天才詩人李白常到胡人開的酒店中狂飲,留下的詩篇尤其多。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唐詩《少年行》描寫到: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二、大唐建築風格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係的成熟時期。在建築材料方麵,磚的應用逐步增多,磚墓、磚塔的數量增加;琉璃的燒製比南北朝進步,使用範圍也更為廣泛。在建築技術方麵,木構架的作法已經相當正確地運用了材料性能,出現了以“材”為木構架設計的標準,從而使構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趨向定型化,並出現了專門掌握繩墨繪製圖樣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築與雕刻裝飾進一步融化、提高,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這一時期遺存下來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橋及城市宮殿的遺址,無論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技術水平,雕塑和壁畫尤為精美,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築的高峰。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的實物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禪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築。其建築特點是,單體建築的屋頂坡度平緩,出簷深遠,鬥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和直柩窗,風格莊重樸實。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唐代時,法興禪師在寺內興建了彌勒大閣。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大舉滅佛,寺廟被毀。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繼位,佛教再興,佛光寺得以重建。佛光寺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唯一年代可考,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結構廟殿。
  
  三、日本京都、奈良的大唐建築遺風
  長安(即現在的西安)是中國的古都,也是曆史文化名城,它開創了嶄新的城市模式,規劃風格對當時和後世的國內外城市建設有深刻的影響,渤海沿岸和日本的一些城市,如:日本的京都,皆以其為範本。
  
  奈良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著名城市,友好交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早在574年至622年的聖德太子時代,就曾多次派使者來中國。中國鑒真大師曾6次東渡,最後在奈良弘揚佛教,傳播中國文化,並圓寂於唐招提寺。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京都古城建築的突出特點是,同中國唐朝的洛陽城和長安城十分相似,這是因為平安京建立之初時逢中國的盛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早在公元8世紀,京都分為東京、西京兩部分,東京仿洛陽,西京仿長安。城北中央為皇室所在的宮城,宮城之外是作衙署之用的皇城,而皇城之外是作為一般官吏、平民居住的都城。全城麵積約20平方公裏,呈長方形,街道縱橫,對稱相交,形如棋盤,因而日本人總喜愛稱京都為“洛陽”、“洛城”。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