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天雷教育 2012-05-05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报告

桂林市第五中学课题组

桂林市第一中学课题组

桂林市第八中学课题组

执笔人   周成静  杨美艳  唐晓菊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四部分提出改善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可见,当前全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实现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桂林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见成效,但是一些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因素始终难以解决,例如: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以教师的主体作用抑制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探究活动整体缺失,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

——教学的有效性缺失: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课堂教学密度小、质量低,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差。

——师生的创造性缺失: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师“控制”下的僵死、教条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更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重演绎思维、轻归纳思维。

——师生共同的情感性缺失: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模式中的情感性缺失,在教学中的情感阻隔,使得师生间共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发生缺失。

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教学方式转变,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希望在桂林以“同课异构”为平台,开展对市内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使素质教育在课程改革实施中得到真正落实。

二、课题的界定

1.教学方式    有一种说法认为,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练习法中的示范、摹仿等。没有独立的教学任务,服从于某一方法要完成的任务。同一教学方式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也可以包含于同一教学方法之中。它能使教师工作方法形成独特风格,也能形成学生掌握知识的个人特点”[1]。这是有关教学方式较为微观的说法。

    众所周知,方式是“说话做事的方法和形式”。我们认为,所谓教学方式,是教学行为的方法和形式,指依据课程标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步骤和技术”[2]。“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组合方式”[3]。本课题中所指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的方式。

2.教学模式    有一种说法认为,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所进行的教学方式”[4]。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完整性”[5]。

根据《现代汉语小词典》,模式是标准的形式或样式。我们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标准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由此可见:教学模式是标准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方式。

3.同课异构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基于一定教学规律,对同一教材内容根据不同学生实际、教师状况和教学环境等,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和素材完成课堂教学或重构教材知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同课异构一般以教师个人、教师之间的课堂教学为主,也有说课的同课异构、学生的同课异构等课题实施过程中探索的一些形式。

4.初中即初级中等教育,包含义务教育阶段七、八、九年级。

5.所谓课程,通常“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进程”[6],包括理想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实现课程。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本课题研究的特殊背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本课题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适用方式的研究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开拓,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当今课堂教学实践的生长点,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趋向关系到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教师评价等多个层次的效果。此次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的调研和分析,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课程实施中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内容,促进桂林市初中思想品德课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改革后的课程目标总是要落实到教学上,但它更重要的是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并引起其教学方式的一系列变革;调查研究关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方式现状,总结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方式,发展有关的教学理论,丰富教师教的方式。

现实意义:本课题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方式的研究,把心理学、教育学等关于中学教育的研究成果用于分析桂林市思想品德教师目前教学方式,使教师更好的理解和控制教学过程,也使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得到说明、概括和传达。基于桂林市思想品德教师目前教学方式的分析,教师的成就不仅可以纳入理论框架中,为理论的丰富、完善和更新做出贡献,而且可以整合优秀的学科教育资源,提升全市思想品德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帮助年轻教师把握教学规律,使自己尽快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准。

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很有价值,它是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改精神要求更多的教师投入到教学科研中,真正对目前一线的教学做出到位的评价和反思,为今后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推广和深入提供积极的意见。通过调研,提高一线教师的总结反思能力,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便于理解和控制教学过程,也使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得以提升、概括和传播。当然,更长远的意义在于全面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知理论认为,同伴之间的交流,产生的认知冲突能提高自身的理解质量,而且在互助学习中,教师既是参与者、聆听者又是解释者,比单纯是聆听或解释者的认知水平高得多。

2.教育理论认为: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动和合作文化,提倡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等方面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够通过教师彼此的互助支持,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建立专业团队,为了最大限度地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和合作,营造教师之间专业合作的精神面貌和合作氛围;强调团队之间的良性合作与竞争,鼓励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发展。通过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3.主体教育论。其认为:教育要培养主体性的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习,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这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通过双方互动,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

4.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对我们研究教学方式极具启发。较好地反映新建构主义设计理念的教学设计模式案例是J.Bransford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成为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学习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它在教学中利用以逼真情节为内容的影像作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宏情境。

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虽然没有在心理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却在教育界特别是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轰动,很快成为国外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基础之一。该理论对我们的启发是: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强调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促进学生特殊才能的充分展示;应该帮助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该理论为我们教学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6.国内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有:裴娣娜发展性教学;叶澜的开发课堂的生命潜力教学;王敏勤的和谐教学;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等。这些研究体现了新型教学方式的发展性、差异性、主体性、合作性、多样化、激励性等特点。李镜流提出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练习式、自学式的系列课堂教学模式,也对我们有参考价值[7]。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完成以下目标:

1.调查了解新课程实施中桂林市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教学方式现状,获得关于教学方式现有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2.分析桂林市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教学方式存在的共性问题,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探讨作为桂林市思想品德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如何处理好传统讲授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的关系;教师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习方式更具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创造性,体现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

3.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归纳和着重分析若干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方式结构,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同课异构,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形成有自己教学风格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实施中的教学方式变革是对既有的教学方式有所增加、减少、替换、改造,而不是一律推倒,全部重来。我们的视角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方式改革研究,研究地域范围是桂林市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研究寻求新课程实施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教学的共同问题,比如教学如何使学生学习方式更具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创造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和效率效果问题;厘清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的现状,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分析新课程的教的水平是否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归纳和着重分析若干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如案例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教学方式等。研究如何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方式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研究的重点:在同课异构中,如何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形成有自己教学风格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七、研究对象、步骤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使用思想品德实验教材的本课题组以及市区的部分政治教师。

2.研究步骤  

阶段

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目的意义

方法

准备阶段

2006.9——2006.12

提交课题申请书,查阅课题有关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总体预设、了解课题

文献研究,讲座培训

组织实施阶段

2007.1——2008.6

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制作和发放回收统计分析调查问卷;访谈学生和部分教师;观摩、研究教学课例收集资料;上研究课,撰写反思;阶段小结,改进研究

在实践与理论的指导中,展开教学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实践

观摩听课,行动研究反思,案例比较分析,访谈法,调查法

结题总结阶段

2008.2——2008.6

参加教研活动

资料完善和整理

撰写结题报告

总结课题,提升实践成果

成果鉴定

文献研究

3.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本课题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题在研究方法上综合多种研究方法,在教学方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的引领,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再回到理论中去,丰富、完善理论。

八、研究过程、措施、策略或基本做法

2006.9——2006.12是课题准备阶段。提交课子题立项申请书后,为了对总课题和“教学方式”子课题有所了解,能从总体上把握和预设课题,在听取课题开题讲座培训后,课题组成员又查阅了教育学、教学论等相关文献,弄清“教学”、“教学方法”等相关概念的涵义,梳理中外对教学方式构成影响的理论流派和教学思想。同时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明确研究进程,预设教学方式调查状况。

2007.1——2008.6为课题组织实施阶段。按照课题进程的安排,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级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收集教学课例作为课题研究材料,同时继续展开教学方式的理论学习,就每次活动的主题与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有目的地听课并开展课题研究。

运用“同课异构”基本教研程序,方案设计     课堂行动       评议反思     修正方案     再次行动      再次评议反思      撰写反思案例,开展校内“同课异构”活动,有2006年11月,五中赵英懿老师在学校内说课并执教,课题《学会调控情绪》;2007年10月,周成静老师进行校内个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执教2节《让生命之花绽放》,并进行课后评议和反思;2007年10月,八中唐晓菊老师和梁维芳老师进行校内个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执教2节《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并进行课后评议和反思;2008年6月,周成静老师开展校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执教《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并于课后在课题组内展开评课反思。2007年10月11日,在北片市十九中学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周成静老师和十九中翟婧伟老师分别执教的市级研究课《让生命之花绽放》,课后评议中得到教研员卢飞若老师和许多同行的指导。

除了研究研究课执教老师的课例,子课题组还积极提倡老师们比较自我平时课堂教学,欣赏市内其他老师的研究展示课,学习兄弟学校好的教学经验,提高我校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行动比较中,老师们撰写课例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及其不足,提高反思能力,小结不同教学方式的特点优势所在,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博采众长,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课题组织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观摩听课、评课反思、案例撰写、执教研究课等环节,不断进行阶段小结,改进课题研究方法,使课题进展顺利,取得较好研究成效。

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后,由于总课题提前升级为区级课题,本课题需要提前结题,原有的课题进程按实际情况有所提前,2008年2月课题进入结题总结阶段。子课题组成员分工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结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总结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把大家认为研究较有成效的目前桂林市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做个总结,如案例教学方式、作业设计方式和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等,提升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层次。

九、研究成效   

理论成果:

1.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适用方式的研究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当今课堂教学实践的生长点,拓展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

2.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的调研和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课程实施中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内容,进一步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3.关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方式现状,总结桂林市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重新认识和理解,展开对教学方式创新变革;使教师借助集体智慧和个体智慧的交融改进教学策略,最终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

实践成果:

1.本课题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方式的研究,把心理学、教育学等关于中学教育的研究成果用于分析桂林市思想品德教师目前教学方式,使教师更好的理解和控制教学过程,也使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得到及时运用和推广。

2.基于桂林市思想品德教师目前教学方式的分析,不仅为丰富、休整、完善和更新教师教学方式理论做出贡献,而且较好的整合优秀的学科教育资源,提升全市思想品德教师的整体水平,帮助年轻教师把握教学规律,尽快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准。

3.课改精神要求更多的教师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是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调研,提高一线教师的总结反思能力,使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得以提升、概括和传播,全面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桂林一中具体研究成果清单:

调查报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案例:1.杨美艳《学会自我保护》

2.叶新群《学会拒绝不良诱惑》3.叶新群《诚信教学反思》

4.曾媛《学会调控情绪》5.朱国胜《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

1.杨美艳《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精神》

2.许坚《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叶新群 《尝试改变、再现活力——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的现状与转变对策》

4.田蜀江《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之我浅见》

结题报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工作报告

课堂实录:

1.杨美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学会自我保护》

2.曾媛《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3.叶新群《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4.朱国胜《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5.《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音像资料:

1.杨美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录像

2.曾媛:《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录像

3.叶新群《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录像

获奖情况:

1.桂林一中“初中思想品德同课异构课题组”获2006-2007年度市级先进集体。

2.杨美艳、叶新群、曾媛、许坚、朱国胜、蒋文栋获2006—2007年度“同课异构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3.朱国胜参加“2006年桂林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优质课竞赛”获市区初中组二等奖。

桂林五中具体研究成果清单:

调查报告:《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案例:周成静:初一 《让生命之花绽放》、初二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赵英懿:初一《学会调控情绪》说课、《发掘自己的潜能》、《学会拒绝身边的诱惑》

陈静、阳珺:初一《防患于未然》  

易成祥:初三复习课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论文:周成静《浅谈中学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和运用》

结题报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堂实录:2007年10月11日,周成静老师研究课,

地点:市十九中,课题 《让生命之花绽放》

音像资料:  赵英懿  《学会调控情绪》、《发掘自己的潜能》、《学会拒绝身边的诱惑》

周成静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让生命之花绽放》、《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易成祥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获奖情况:赵英懿  06——07年度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优秀教师

    周成静  2007年10月,教学课例:把握时机,学会引导,生成更精彩——《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片段及反思,获课题的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学课例评比活动二等奖。

桂林八中研究成果清单:

调查报告:《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唐晓菊)

教学案例:《走进学生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学会拒绝》教学实录与反思(唐晓菊)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梁维芳)

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唐晓菊)

结题报告:《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工作报告(唐晓菊)

课堂实录:《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梁维芳)、《走近法律》(梁维芳)、《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唐晓菊)

音像资料:课件《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唐晓菊)、《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梁维芳)、《走近法律》(梁维芳)

获奖情况:

1.《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唐晓菊)

     2.《走进学生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学会拒绝》教学实录与反思均获市论文比赛二等奖(唐晓菊)

     3.课件《世界文化之旅》获全国课件比赛二等奖(梁维芳 唐晓菊)

     4.唐晓菊获06-07桂林市政治学科优秀教师及“同课异构”先进个人

十、问题讨论与建议

1.对全市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的总结和分析不够详尽,在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将扩大范围,对包括永福、恭城等县在内的大桂林的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方式展开更全面的调研。

2.由于结题时间提前,对个别教学方式的阐述有不够全面之处,如对讲授法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进程中的运用时机问题,作业设计教学方式的具体流程规范等,都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话题。

3.同课异构平台中教师教学评价难以统一,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效果评价也见仁见智,传统与非传统教学、争议素材的运用等都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规范。因此,下一步我们建议根据桂林思想品德教师的实际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教师教学评价标准。

4.强化主题式探讨制度。利用每次同课异构平台两位教师的课,围绕特定主题问题听课、评课,本意是提高教师们对课题的针对性,但在评议反思环节中,很少有能围绕主题展开评课,有针对性地帮助上课教师改进教学,同时形成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为改善这种状况,建议在上课之前公布主题,欣赏课堂教学、评议反思时应该围绕主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探讨。

5.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且具备了较完善的教研程序,但评议反思后很难有老师再进入循环同课异构的基本教研程序,并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加强横向相同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十一、课题组成员

桂林市第一中学 

课题负责人:杨美艳

课题组成员:田蜀江  叶新群  曾  媛  许  坚  朱国胜  蒋文栋  

桂林市第五中学 

课题负责人:周成静

课题组成员:赵英懿   易成祥    潘小凤     徐彬  

桂林市第八中学 

课题负责人:唐晓菊

课题组成员: 梁维芳    刘丁保  粟冰星    王小华   刘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