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独生子女必读 养老院踩点

 阳光妥妥 2012-05-06

养老院踩点

  聚会一拖再拖,本来想约在春节期间,谁知各家都忙,弄得人马总是锣齐鼓不齐。一直到前两天,聚会才得以成行。都是当年的中学同学,插队时风云流散,转眼四十多年,好几位都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席间,听见几位女同学在商量着什么事情,仔细一听,才知道她们天暖和时要一起去昌平和顺义看看养老院,如果条件不错,价钱合适,准备就先订下。

  大家都凑过来,很惊讶地问:现在就去找养老院踩点,是不是早了点儿?起初,我和大家的想法一致,都才六十多岁,离养老院的生活还远着呢。但是,我马上改变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因为我想起了另外的一个曾经在吉林插队的同学,忽然觉得也许并不早。

  去年十月,他的妻子颈椎做了手术。其实,妻子的病早就有了,退休之后,被单位返聘,工作的辛苦,也加重了病情,最后走路都发生了困难。现在做了手术,走路轻松多了,只是还需要戴着颈套,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这位朋友对我讲:我忽然想起父亲当年病重时的情景,日子过得可真是快,转眼到了自己和父亲一样老的年龄了,想想父亲病重期间,我家里八个孩子伺候,现在,咱们都只有一个孩子,以后可怎么办呀?

  不得不承认我们都已经老了,尽管心理年龄还年轻幼稚。由于插队时干活不知轻重,这一代人已经开始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病找到头上的时候了。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却要伺候两个老人,如果结婚,还要伺候对方家里的老人。像我的这位吉林插队的朋友,现在还好,只是爱人一个人病了,而自己身体也还好,可以伺候爱人,用不着动用儿子,如果有一天,自己也病了呢?生活的现实就这样沉甸甸地摆在面前,做父母的和做孩子的,都该怎么面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矛盾和苦楚,如果说老三届这一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蹉跎了青春,把最美好的年华葬送在那样残酷的岁月里;那么,下一代所经历的青春岁月,即使不会出现无论从物质到精神都那样的贫瘠和动荡的情况,却将面对一对对垂垂老矣且体弱多病的父母,便比他们父母多了一层难以体会到的心理和精神的压力。

  想到这里,便忍不住想看刚刚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一次别离》,那个儿子给年老多病而失禁的父亲擦洗的时候,忽然抱着父亲哭泣的情景,让我想起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仿佛电影是我们未来的预演。青春,无论是哪一代人的青春,除了美好的一面外,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痛苦。

  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必须经历的,这一代人的特殊性,不仅在于青春的经历与国家的动荡命运相关,而且和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命运与共,我们的孩子都是共和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面对这样人生必须经历的问题时,无论对于我们还是孩子,都是第一次,会是陌生的,艰难的,也会是痛苦的。这几位女同学的未雨绸缪,只不过是比一般人提前走了几步。她们对我说想找个合适的地方,以后她们能住在同一个养老院里,彼此有共同语言,让晚年最好的日子过得顺畅一些。此外,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听完她们的话,我的心里不是滋味。并不是感慨我们这么快就到了要进养老院的时候了,而是觉得她们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举动,这样的心意,她们的孩子会懂吗?能理解吗?那是一代人历经了沧桑之后在身体变得逐渐萎缩后的一种多么复杂又委婉又夹杂着些许无奈的心绪。难道这就是她们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吗?

 


 
 愿您天天好心情-阳光妥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