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赦的原型是苏州织造李煦

 上古真人 2012-05-06

贾赦的原型是苏州织造李煦

解读《红楼梦》的密码(之八十二)


红学家搞不懂的是,身为荣国府的长子贾赦,作者为什么会对他有一种很明显地排斥。贾赦的名字的“赦”字,是十恶不赦的“赦”。对照曹雪芹家的家族历史,似乎在曹雪芹的家族中,并没有这样一个人可以和贾赦相对应。当然,讨论艺术的虚构之类的话题,更永远也得不出什么结论。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的话,就马上可以找到“贾赦”的原型。问题不在于曹雪芹家族中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贾赦”,而在于,在作者秦玉的身边,的确有过一个这样的“贾赦”。这个人,就是苏州织造李煦。

雍正登基之后,李煦立马就被抄家并被发配到了边寒之地,最后,李煦也死在了那里。在作者看来,这个李煦也确有“该死”的地方,故名贾赦——取“十恶不赦”之意。

抄录一段清朝文人的笔记:“曹寅为两淮巡盐使,刻古书凡十五种,世称“曹楝亭本”是也。康熙四十三年,四十五年,四十七年,四十九年,间年一任。于同旗李煦互相番代。李于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四十八年,与曹互代;五十年,五十一年,五十二年,五十五年,五十六年,又连任,较曹用事为久矣。然曹至今为学士大夫所称,而李无闻焉。”


而李无闻焉”这一句话,无疑应该是清朝的文人对李煦的否定。作者在李煦身边生活多年,在太子胤礽身边也生活过多年,晚年又和李煦的妹妹脂砚斋相交往来密切,对李煦的性格和行为,自然十分熟悉。所以,在小说中虽然对李煦(贾赦)着墨不多,但仅仅只用了一个“赦”字,就把李煦从根本上给否定了。

书中有一段贾赦要讨鸳鸯做小老婆的故事。这段文字,经常被用来批判封建社会的腐败性的。笔者不是在写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所以,在这里不予批判。胡荣荣只是想提请读者注意,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话,那么,这个贾赦又应该是谁呢?他会是曹雪芹的某一个长辈吗?

前面说过,小说中的人名,其文字是“丝字边旁”的女性,她们的身份都和南方的三大织造府有关。在贾赦要讨鸳鸯做小老婆的事件中,贾赦在没有得到鸳鸯的情况下,最后买了一个叫“嫣红”的少女做妾,这个“嫣红”的“红”字,就是“丝字边旁”的。所以,我们不妨肯定地说,偌大年纪的贾赦(李煦),看上了母亲(文夫人)身边的丫头要她做小老婆的故事,大概是有故事来源的。因为“丝字边旁”的女性,可以让我们把书中的某些人物定位在三大织造府。由此,书中的邢夫人的原型,当然应该是贾赦的正妻韩夫人。

原来,我们找了很久的贾母和贾赦的原型,他们的原型都是在苏州,而不是在南京。同样,他们也不在北京。尽管《红楼梦》的主要场景是在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