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使的伤痕》:悲哀更在犯罪之外

 汐钰文艺范 2012-05-06
◇前言 

记得有一次去店里挑选新的手机号,长长一列号码中一下看中N多,有的简洁有的吉利各有千秋,结果彻底挑花眼睛不得不暂时撤退。回家继续思考了很久,第二天一觉醒来,头脑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浮现的,就是我现在的手机号(笑),接下来的决定就不用说了吧。 

基于同样(?)的原因,在看过一些日本推理小说的名家名作之后,决定还是推荐西村京太郎的《天使的伤痕》。虽然论犯罪手法的出神入化惊世骇俗,它远不能与岛田庄司的梦幻逸作《占星术杀人魔法》相提并论;论心理刻画的出色悬疑气氛的渲染,也远不及横沟正史的代表作《恶魔吹着笛子来》,但在推理之外,它有更深的、能打动我的东西,让我无法忘记。我想这就足够了。 

◇简介 

新闻记者田岛利用难得的休假,和女友昌子相约出游,却在游览地意外遇到一桩杀人事件,并目击被害人被刺伤。被害人留下最后信息:"天……”警方调查发现,死者是一名以敲诈为生的隐私挖掘者,他留下的死亡信息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而田岛为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非常关注案件进程,并亲自开始调查。但抽丝剥茧所发现的线索,却将他指引向一个残酷而悲哀的真相。 

◇感想 

其实我看到一小半的时候就大致预感到凶手是谁了。这和推理头脑无关,纯粹是直觉,对文字的直觉。具体来说有二:其一,在警方和田岛同时展开调查,有关“天使”的线索陆续浮现又相继变得不确定之际,作者总有意无意带几笔田岛与昌子之间的感情,假如昌子真的仅仅是目击证人的身份,作者决不会闲到在这个不甚重要的角色身上浪费笔墨。其二,这起命案相对单纯,受害人并无深不可测的背景,登场角色也不多,情节不可能在一个深广的层面展开,而之前的嫌疑人都因各种因素并不能确定,假如最后突然冒出一个毫无迹象可言的陌生人作为凶手,不仅毫无悬疑的效果,作者也无异于承认失败。 

到这里悬念似乎只有昌子如何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里完成犯罪,又如何制造出几乎牢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了。随着警方调查的进展,这一手法后来也被揭破。假如一切到此为止,这不过是一部犯罪手法尚称巧妙的推理小说罢了。然而尽管警方已经心满意足,田岛却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他从昌子的供词中洞察到只有他才知悉的疑点,更何况还有关键的一环始终没有解开:何谓“天使”,何谓“天使的伤痕”。 

……最终的结局令人百感交集。我一边在心里呐喊“怎么可以是这种结局”,一边也如同田岛一样清清楚楚地知道,不可能有其他的结局,只有如此。只能如此。 

亲爱的人犯罪固然悲哀,但最悲哀的事更在犯罪之外。受害人藉以肆意要挟的,昌子不惜杀人也要去保护的,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罪恶,而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受害者,本应得到社会和公众同情帮助的事实。然而无形的重重桎梏,从一开始就扼杀了这一线希望。昌子几乎别无选择。而田岛纵使明了了一切,也无法为昌子减轻罪责,因为这同时也会令她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对于昌子的姐姐,尽管深深遗憾,我还是抱以相当的同情。曾经不惜冒生命危险也要从熊掌下搭救妹妹的姐姐,如今作为悲剧的源头,明知真情,却依然选择了沉默,她内心的痛苦不可能在田岛之下。你尽可以指责她软弱缺乏勇气,但她面对的生存环境和舆论压力也是现实的冷酷。而昌子的姐夫平淡中透着沉痛的回忆,足以说明这样的环境之下,个人的努力是何等渺小微弱。所谓解不开的死结原本只存在于人的心里,如果你认为是,它就是。而昌子的姐姐也好,姐夫也好,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直生活在世俗的严苛眼光下,将来也必须继续生活下去的人。 

好在作者还没有那么狠心,篇末毕竟还是让人看到了一点光明。人间的悲剧都是人造的,但也同样可以由人来改变。 

坦白说,我并不是出于对重视犯罪动机、关注社会问题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偏爱而推荐,如果纯粹以我个人口味,倒是倾向于重视谜团和诡计的本格派推理小说更多一点点。最近也重读了森村诚一的名作《人性的证明》,虽然我承认它确实很吸引我,但文中几乎无处不在的强烈说教意味很是令我不快。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道德说教敬谢不敏,除非能如春雨润物般不知不觉间令我认同。而《天使的伤痕》自始至终我没有察觉到说教的痕迹。它是如此平和,平和得近乎单纯,却又如此残酷,残酷到直击人心。它几乎没有谴责任何人,却把人性的冷酷、矛盾和软弱再真切不过地展现在你面前,令你深深地同情,无奈,叹惋,以及,久久无法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