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札记【370】“刘元生如果卖出万科”读后思考

 一帆858 2012-05-06

投资札记【370】“刘元生如果卖出万科”读后思考

(2012-05-04 16:21:03)

=>导读

价值投资讨论上我微博:http://weibo.com/zuoluogufeiyang 

 

佐罗读后感:拜读花蛤兄的美文,恰巧这也是我近几日思索的一个课题,我的思考过程如下,

    如果是几年前我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长期持有一个优秀企业永不卖出是最好的选择。后来对这问题我一点点剖析,客观来看一下。

   万科的确是一个优秀企业,这里我暂且不用伟大一词,但问题是如果能从看他的第一眼起就能对这个行业和这个企业有这样的评价有多么的的不容易和不现实。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二十年前要知道房地产行业在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

2)、二十年前要知道万科最后能拿下第一,并确保今天往后万科还能市值成长,而不是长期萎缩。未来的二十年又如何呢??

3)、要经过历次大熊大牛的折磨,而让你的钱的的确确没有用做其他方向的可能,而不是被迫持有。

4)、经过二十年,你的的确确没有发现更好的投资标的,你没看见白药、格力、茅台、苏宁、阿娇、港口、重型装备、黄金股、医药等超低估值时机、超成长机会等等的更加显而见的数倍机会。

5)、或者你干脆就不是个投资人,只是个随意买股放在那里的世外高人。

    针对以上问题我来看看我能够做到的有哪些,以下为基本模糊概率:

1)、50%,虽然很浅薄,并不了解地产为何物,但如果有些灵气的话有可能达到对半开的几率。

2)、10%,第一个地产企业,有10%的蒙对概率。

3)、5%,大部分投资人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很难说那么一笔钱对于自己生活改善无动于衷,除非是被迫持有。其实长期不能流通就是事实。最后虽然流通了,如果你已经家财万贯了而不很年轻了,诱惑力显然不如多年前了。

4)、1%,既然早期对地产行业的熟悉,我相信你很有眼力和魄力的,如果投资老人的话,面对地产业的未来你基本了如指掌,那么关联地产的一些消费行业呢?不更有机会?或许你也许早期就投入地产行业了呢?二十年内显而易见的大好机会也许你不会错过。除非三点:第一不是专业投资人,并无法流通所持股。其二,有其他的资金已经布局了二十年内的最好机会。其三:我只是为了持有而持有,并不在意,放在万科里的钱只是毛毛雨。

5)、1%,关注市场的极大可能都是专业投资人。像刘先生一样入股模式的非企业创建者,目前就几乎只有风投们,他们更讲究落袋,因为他们是拿别人钱做,还要分红和必须有持续投资能力。

 

也许大家会激烈的驳斥我,但我只你能这样认为:如果保证能做好了以上几点,的确是股神的材料。以上的概率是相乘的关系,我计算了我能做到概率,结果是极其渺茫。

综上所讲,刘先生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值得敬佩和赞叹的,但要是客观理性地研究,努力得出客观结论:我们几乎没有做到的可能!!

 

没有做到的可能是指没有办法只去持有一个企业成功二十年,恰巧他还正是万科类。这说明,刘先生的现象只是偶然,但并不是说没有二十年里取得近似成绩的可能,并不否认有其他切实可行的办法。我们可以分散买入几个,我们可以在极度高估时候减仓或轻仓,我们可以在有把握的时候进行调整和换股,只要是坚持长期价值眼光来做长期成长的投资,就有极大成功的希望!并没有什么绝对的长期持有的理论才是最正确的价值投资这一说法。从长远来看,大多数资产可以与时俱进的得以增长,长期持有总会捞到甜头,但如何保证你所选择就是未来几十年的“大多数”而不是一只可能凋零的昙花,虽说有可能这是小概率,但往往是小概率毁灭了大多数投资人,风险控制是投资课程中永不过时的主题。

 

同样,价值投资要作为一般投资者能够成功的榜样,哪怕是少数人的成功,也不能以偶然之举来谈必然,价值大家庭有不少成功的投资大师,如果能长期跟踪花蛤兄博客的人更会了解不少国际上的价值投资大师言行,因此我也主张投资一定要包容,一定找适合自己的东西,融会贯通后成为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在成长中的中国,稍稍留意就有可能抓住未来高速成长的长期牛股。买股票的确就如买企业一样,但不是说买企业就是为了简单持有企业而去的,关键的是他能否产生持续不断的利润,是否能给你带来长期的复利,并且他是优秀之中的最优选择!

 

至于我在刘先生买万科的事件上得到了些什么帮助或有益的思考,正如花蛤兄以下所言,朋友们可以细细体会阅读,相信会得到一些有益帮助。以上为我浅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指教,并相互讨论!

 

刘元生如果卖出万科

摘自:一只花蛤:http://blog.sina.com.cn/pubanyaobin

 

让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刘元生如果卖出万科,那将如何?

刘元生如果卖出万科,那么现在他拥有现金在30亿元以上。因为在2007年11月,万科A最高价为40.78元,那时刘元生总共持有8251.07万股万科A股票,以最高价40.78元计,市值在33.43亿元。只要他选择在37元附近全部卖出,就可以坐拥30亿元左右的现金。但是刘元生并没有这样做,他依然坚定地持有。到2008年9月26日,万科A的收盘价为6.53元。虽然经过6月份的一次转增,刘元生持有13379.12万股万科A股票,但市值仅为8.68亿元,减少了24.75亿元,缩水70%以上。24.75亿,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以此按现有价格再次买入万科A股票,则可以买到3.7亿股。而如果以30亿元再次买入万科A股票,则可以买到4.5亿股,相当于控股万科A4%的股权。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但无论如何,选择卖出确实获利丰厚,其财富不可想象。这样就引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果刘元生卖出股票,他可以得到30亿元现金;而如果他不卖,则将面对24亿元的缩水,事实上他现在正在面对着,这也是目前许多人一直高度关注的难题。

不少人一直认为价值投资并非长期持有,从逻辑的角度考虑,这是正确的。因为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必须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最终命运,基业长青的企业毕竟凤毛麟角,因此如果准备长期持有,那将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比如沃伦·巴菲特,他之所以愿意长期,甚至无限期地持有,其一是他以买入企业的思考方式持有股票的,其二是因为他买入的企业能够为他的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最后一个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既是公司的老总,又是下属公司的董事,参与企业的管理,很清楚自己公司及其下属企业运营的状况,所以即使其股票严重高估他也无动于衷。当年他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一度达到8万美元一股,后来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又跌回4万美元一股,使得巴菲特的市值坐了一次过山车,缩水在40%以上,但是从长期持有的角度上看,这并无碍他成为世界首富。

当然,刘元生既不是万科老总,也没有参与公司管理,仅仅因为王石这位朋友让他“认购”了万科股票,他便持有到今天。我想其中刘元生也必定忍受许多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与煎熬。看起来,刘元生如果要进一步成为中国的巴菲特,他就必须继续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特别是数额巨大的缩水。也许他从不在乎,但实际上他已经默默“忍受”了整整18年了,如果他没有“忍受”18年,他是不可能将400万演绎到今天这个奇迹的。当初他动用400万港元认购了万科360万股,1992年变成370.76万股,以后随着万科送股配股,加上他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拥有的万科A的股票逐年增加。1993年为503.29万股,1995年为767万股,2004年为3767.94万股,2006年为5827.63万股,2007年8251.07万股,2008年超过1.33亿股。目前,刘元生持有的股票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万科董事长王石和总经理郁亮的持有量,而且超过了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万科企业工会委员会、基金保险等各自的持有量,现在刘元生是万科最大的个人股东。

刘元生有今天的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当作企业的所有者,然后长期持有,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当然,长期持有的前提必须是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北京天益泰德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史军说得好:“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季度,你对持有股票未来的可能回报进行衡量,结果是满意的,那就继续拿着它;如果一直没问题,那又何必是10年?”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长期持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想,如果刘元生卖出万科股票,他确实可以坐拥30亿,但是他的财富可能也就到此戛然而止了;而如果他继续长期持有,虽然今天他缩水了24亿,但若干年后,谁敢说他的财富不会增值到百亿呢?其实股票一时的涨跌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当我们买入一家企业的股票,就意味着买到它的资产,而有时这些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