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画故我乐(随笔配习作)

 正月初二 2012-05-06

    我画故我乐(随笔配习作)
钢笔写实画《雅士夫人》 0.38mm针管签字笔,水粉画纸

夫人是我从事美术活动的有力支持者!

 

我画故我乐

 

——关于钢笔画的零碎思考

 

    钢笔画起源于西方,目前在中国方兴未艾,但在美术界仍处于为油(国)画等“大”作品作铺垫的从属地位。客观上是由作品的表现方式造成的。传统钢笔画注重概括的线条,对物象表达不具体,空间感不足,加上画幅所限,只在造型、速写、连环画、建筑画、油画草图稿等基础层次得到应用。

    随着写实钢笔画不断面世,其细腻、真实的面体实感和经过思考处理后的黑白灰画面效果常常能引起观者的心灵震撼,艺术手法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对黑白画概念的界定。不但成为一种画风,更为钢笔画做“大”赢得了价值基础。然而,由于它运用了细碎交叉排线的绘画语言,效果上淡化了“线”的特征,使不少人不理解、不承认它是真正的钢笔画,从而引发出对钢笔画定义、属性的论战。其中对精细的概念颇有歧义。精细是写实钢笔画的一种表现手法,但不是目的。换言之,写实的效果亦可由豪放的笔触画出来。有些画者做得过犹不及,逼真有余,创作痕迹不足。仿佛用钢笔尖干打印机的活。去照片化的理想结果应该是画得既像照片,又一眼知道那是画。画作与照片的不同在于照片是依景全收,而画却讲究虚实详略,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通常只学老师画了什么,却很少了解老师不画什么。一幅打动人心的作品,必定会大胆取舍、巧妙构思,具有与观众共鸣的鲜明主题,它不应追求面面俱到,更不会精细到用放大镜才可窥其笔触。

    价值观达不成共识,各说各话,各回各家,使得画展作品难以获得完全客观的评价,原因或许复杂,但本位思想及认识偏见是否也不无因果?

    就我个人而言,下班后画上几笔,其乐融融,于愿已足,不会纠结于是否刊登或获奖。作品的优劣来自大众口碑,不完全取决于评委。获奖者未必都好过落选者。其实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你的画不光给少数专家看,还必须雅俗共赏。就像一部电影,其好坏多由观众说了算(票房)。或许你说不出好在哪里,但却能直觉出其中的感人亮点,这种感动可能正是作品的真正内涵所在。画画也同出此理。我觉得画者应该博学一切画外知识,不仅有娴熟的技能,更具有独到的创意直觉。

    真正的艺术,是心无杂念、不带利益目的的精神活动。艺术家争名抢利,为了生存倒无可厚非,而一旦以此为宗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必打折扣。我想,一个画者,应以专业的精神对待艺术,以业余的心态对待得失。画画的本质目的是自娱和娱人。我画故我乐!省却了艺术道路上的许多烦恼。所谓艰苦、磨砺之说,应是针对画界整体而言,而不应执着于升级个人的艺术身价。

    常言道,屁股决定思维,位置决定立场。说明换位思考的重要。拷问画者的不仅是手头功夫,而应是综合能力。写实钢笔画不同于绣工,应与其它画种一样具有画感,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画家们当包容互鉴,不能成为身居世外的隐忍悲士。笃信钢笔画将迎来和谐的春天。在此,我借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诗与各位师友共勉: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入碧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