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对阴基墓地的解说(原创)

 昵称3292220 2012-05-06

古人对墓地在选址上最重视风水方面的考虑,对龙、穴、砂、水、向、明堂、近案山、远朝山都有一定的格局安排和讲究,包括墓址的地质、水文、朝向、土壤的要求,尤其是与自然山川景观浑然一体,天人合一,达到极为完美的境界。北京的十三陵便是如此。高明的地理风水师往往从主山的高低、案山、朝山的远近、青龙白虎山的合围状况,水的顺逆等情况来确定墓穴的位置,并于墓的建筑相呼应,如主山高的则配较大的墓碑,若青龙、白虎山有缺损的加以护手,逆水的、案山紧迫的,祭坛应厚且高耸,护手应挺直、外扩;若是去水的,则祭坛应低薄,护手应环抱、内拱,并筑起道池以缓解山势等等。当然所有的建筑必须符合相关尺寸,才能使墓穴的建筑与山川形势匹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能天人合一,福泽子孙。这里要提醒的是,坟墓周围不宜以砖石围砌,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墓穴与来龙连接成一体更能聚气。

葬地给后人带来的吉凶祸福,在葬地的险隘中可以看出。葬地要考察来龙的发脉和终点,在它的生气勃发的地方择地而葬,所谓辅,是指夹护拥从,龙怕孤单,所以主龙周围要有重重护帐(也就是夹护的支龙)。要避开它的凶处,浅脉顺乘其势,深脉深葬以获取生气。恃势开挖以通脉气,合土建穴以固龙脉。外藏八风,内收五行。上乘天光,下泽地德,使阴阳调和,五行具备。经书云:目工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逼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元通阴阳。这就是上等葬山。如来龙象波浪汹涌,象万马奔腾,来时势不可挡,止时却静止不动。流水朝向大海,象众星拱月,千江万河同归大海,星斗满天拱向北斗,众水为穴所用,众山朝拱龙脉,龙虎抱卫墓穴,此便为通常所说的大地。

所谓形势吉凶,从葬地来看,千尺的山水叫势,百尺的山水叫形。势和形顺就吉,势和形逆就凶。势凶形吉,原有的百种福还剩下一两种;如果势吉形凶,葬后灾祸立至。千尺之势,委婉顿息,气不融结,外不能聚内气,气在地中消失。生气散漫而无蓄聚的穴场,是一种只能使尸骸内朽而不能福荫子孙的凶穴。青龙白虎护卫穴场是聚气生气,避免生气散漫。如果处在中间高丘,左边没有青龙,右边没有白虎,前后空旷,那么,这种穴场的生气就会被恶风吹散殆尽。有缺楼的穴场,是最容易使棺木腐朽的地方,棺朽则气消,当然,即使是骨灰盒也是同样的道理。外气之水是用来止住内气,过水是用来挡住来龙。远势来而近形止,前有山水亲迎,后有依靠,这才是风水吉地。

葬地之后倚仗圆山,这是分,前面有尖山相迎,这是合,后要有分,前要有合。葬地分穴之本身及前后左右四个势。气从八方涌来,所以葬地以左边为青龙,右边为白虎,前面为朱雀,后面为玄武。要求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服。如果相反,法当破死。所以白虎蹲着叫街尸,青龙箕踞叫嫉主,玄武不垂头叫拒尸,朱雀不飞舞的叫腾去。总之不利下葬。用罗盘测定方位,用标尺测量远近。青龙白虎要求象肘臂一样环保葬地,以水为朱雀时,衰败和兴旺都和水有关。忌水流湍急,沙沙作响的水,好象悲伤哭泣,作葬地则凶。朱雀水从生气发源,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再由大变小,由多变少。停聚在穴前,然后又静静流走。流走时,九曲回折,像是依恋葬山。山来水回,葬寿丰财。山囚水流,虏王灭侯。葬地的土要细而坚硬,没有渗水,湿润而有石块的穴场也是凶地。

《易经》曰:立天之道曰阴阳;立地之道,刚柔尽矣。故地理之要,莫过于刚与柔。刚柔者,是指其体质也。天地之始,虽如羕砂之势,没有山川可言,然而,既然有风,气互相摩擦,水土互相荡漾,所以只有刚的才能生存,柔的则被淘汰,于是才有了山川之形。山体刚的则用柔,故高耸而凝定;水体柔的则用刚,故卑下而行。另外又有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以水为太柔,火为太刚,土为少柔,石为少刚,这就是地的四象。水为人之血,故为太柔;火为人之气,故为太刚;土为人之肉,故为少柔;石为人之骨,故为少刚。水火土石合而为地,犹如血气骨肉,合而为人。细推之,干燥者皆刚,夷坦者皆柔。但是,干燥之中有夷坦,夷坦之中有干燥,这就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凡强急者皆刚,缓弱者皆柔。但强急之中有缓弱,缓弱之中有强急。其中真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得到领悟。

阴宅风水的关键就是龙、穴、砂、水、向这五大要素,缺一不可。千里来龙,只不过是一席之地,大凡有气的为生龙,无气的为死龙;脉动的为生龙,粗硬不动的为死龙;龙势推左则左为生,右为死;龙势推右则右为生,左为死。又有瘦中取肥,则瘦处死则肥处生;饱中取饥,则饥处生而饱处死。如此种种,均应细推。生则可取,死则舍弃,取舍分明后穴法则定,穴法定后则祸福即应。如果碰上生死难辨的,取舍不当,则害人不浅。故有:医术不精通会害死一个人,而风水不精通会害死一族人之说。

大凡地理家堪龙脉,与医生号脉一样,好的医生号脉,依据阴阳而用药,高明的风水师看龙脉之浮沉而立穴。阴脉一定是上小下大,其出口必圆。所以观龙脉就可分辨:口尖者皆阴,其脉浮于表,口圆者皆阳,其脉沉于里。凸者脉浮,凹者脉沉,微细者脉浮,粗重者脉沉。用此法则龙脉阴阳之理可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