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疯狂的手足口病,一定要注意了

 well-prepared 2012-05-07

2012专家解说:(手足口病,且近年患病人数逐渐上升,并有死亡的病例,遗憾的是没有相关疫苗。只能防治)

旦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之一:持续高热不退;皮肤苍白、湿冷;呼吸、心率明显增快;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高血压或低血压;或实验室检查显示孩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有高血糖,则应立即送孩子到有条件的大医院抢救治疗,决不能延误时机。

幼儿园一直是抵御手足口病的主战场。我省已建立学生晨检制度,要求托幼机构必要时进行午检和晚检,重点查看有无发热及皮疹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患儿后,立即通知患儿家长,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多例手足口病病例发生时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

  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要立即对其所在班级物品进行消毒。例如,食、饮具、小毛巾要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生活用具、玩具、桌椅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书籍要拿到阳光下暴晒;衣、被单在阳光下暴晒火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二、我们县有的幼儿园感染上了手足口病,我的幼儿园目前还没有,请问幼儿园如何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呢 

托儿所、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3、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4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

5、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活动室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6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7、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进行一次晨检,以防遗漏,

中午教师再进行一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臀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且当天各班教师把孩子的情况详细汇报于办公室,领导小组针对情况作出相应措施。 

  二、认真做好各班消毒工作 

  各班的玩教具每天晚放学后用84消毒液浸泡一个小时,小毛巾、水杯每天定时用高温(蒸车)消毒,每餐前用稀释的消毒液剂擦拭桌面,再用清水擦拭三遍小椅子每天擦洗一遍。每天用稀释的消毒及拖擦走廊楼梯地面、楼梯扶手、厕所等按时洗刷,餐具每餐一消毒。 

 三、加强幼儿卫生教育 

  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做好正确宣传和讲解工作 

  每天有教师在门口晨检,及时准确地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各班门前张贴了爱心提示,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家园同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