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先给新手补课:光学时代,如何找回日出日落细节? 有摄影基础的朋友都有使用渐变灰滤镜的经历。其实渐变灰滤镜就是一个一半是黑灰色、一半是透明的滤镜。比较好的当属高坚的,框架结构可以调整过渡点的上下位置。在拍摄诸如日出日落等天空/地面光线反差大的时候非常有用。我也曾经购买使用过: 看看效果:这是用佳能S5 IS镜身一体机,装上高坚的渐变灰拍摄的。暗的部分装在上面,有效地压暗了天空。使天空呈现迷人的红色。如果没有这个滤镜,要么天空迷人,水面黝黑。要么水面光鲜,而天空惨白。 但是,在数码单反时代,使用RAW 格式拍摄,完全可以不用渐变灰镜,而能达到渐变灰镜达不到的效果。 二、软件的下载使用:
Adobe CameraRaw 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专为数码摄影师处理RAW格式文件的软件。(以下简称ACR) 个人认为,数码单反,目前和胶片机来比,最大的劣势是画面的精细程度,而最大的优势就是宽容度。在刘宽新的《数码影像专业教程》中曾经阐述,胶片(选用KODOK EKTAR25彩色负片,是最大宽容度的胶片)最大宽容度或许能达到7级,而数码单反能达到15级。 可能很多朋友对宽容度不太了解,通俗讲,如果我们拍摄朝霞或夕阳下的景物、人物。很容易犯的错就是,在太阳附近云彩惨白一片失去细节的同时,阴影暗部“死黑”一片,就好像是我们看“枪版”的盗版碟的感觉。 其实,通过ACR的简单调整,就可以轻松实现找回“高光”、“暗部”细节。而对比下来,传统的使用渐变灰镜来改善光比的方法,对付有平整天际线的图片很有效,但是对付有人物、景物起伏的场景,就力不从心了。 这是一张ACR找回暗部细节然后全局色彩校正的片子调整前后的对比。 三、如何使用ACR调整暗部细节,前提是拍摄RAW文件格式:
步骤1:校直和裁减。本来这两件事情完全应该在拍摄前做到位的,但是业余选手,难免有手忙脚乱做的不好的。那就必须在拍摄后处理到位了: 点选菜单上锐角形状的图标“拉直工具”,然后选海平面、地平线或者建筑、电线杆等做校直的参照物,如果直线部分过少,可以将图像放大以后,点击在直线参照物一段,点住鼠标左键不放,拉到另一端。松手,就自动裁剪了。非常方便。 步骤2:找回暗部曝光不足丢失的细节:看直方图左侧的小箭头呈现颜色,就是暗部有欠曝。(或者黑色滚动条不在最左边)。先调整“黑色”到最左边,然后再将“填充亮光”一直拉到可以暗部细节呈现。
备注:如果拍摄的是JGP文件,很难有这样调整“黑色”的机会,只能“填充亮光”,结果就不是“无损调节”了,调节后画质将非常差。 步骤3:找回高光部分失去细节的云彩:调整“恢复”到65左右,恢复天空细节。
参考上图 步骤4:消除上述处理后的噪点
可以看到,在步骤2调整后,恢复的暗部细节部分噪点非常严重。那就选择到两个圆锥图标的“细节”界面。将图像放大到100%,分别调整“明亮度”、“颜色”向右,直到杂色消失,注意,不要过度调整,如果过度,照片将太肉”。 步骤5:打开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全局色彩校正,这些话题就很大了,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在“色阶”中寻找正确的“灰场、黑场、白场”,
利用“色相/饱和度”调整饱和度、利用“选取颜色”分别调整各个颜色、利用“曲线”细致调整光比。当然,为了控制这个复杂光线环节下的 不同物体效果,还要做出若干蒙版等等… 本文完 请大家指点、探讨。 本文素材处理前后的对比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