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韵茗香 茶禅一味

 上古真人 2012-05-07

  图片

  闲来泡茶,我常喜欢先以沸水洗茶。普洱茶淋在砂壶上,看茶与壶的拥抱,那袅袅升腾的气息就如同一道美丽的云霓。品普洱需要的是一种心境,在淡淡品饮的过程里,慢慢体味这地道的生茶的“生猛”,是如何经过岁月的洗涤、沉淀、陈腐而后静敛;苦涩中的回甘;沧桑退后的韵味悠然……

  平庸、繁琐、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已然将心灵的生存空间一再压缩,近乎窒息般的生活似乎了无生趣,匆忙前行的脚步追逐金灿灿的幻影,放下心来,而“品茶论壶”就成了享受一口心灵的氧。
    图片

  而紫砂器的真和拙,不是单纯的几何学和雅趣,更是禅宗和论述处事之道的素材;“方非一式、圆非一相”,讲究的是曲线的无穷变化——直中寓圆、圆中蕴刚、刚柔并济、互为阴阳!“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圆方相济,儒道互助构成紫砂文化的主题精神。她,仿佛就是忧郁着的静和灵动着的思,是涌动着灵气的天真烂漫,浓郁如白石老人笔下充满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的笔墨趣味;又有着决绝烟火气的高山流水之音。品一味壶,感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滋味。

   图片

 独坐品茶,壶外也许是车水马龙、笙歌艳舞、尔虞我诈,壶中,却是一个旷古逸士,独坐花下、涧边、蕉荫、幽篁或竹杖芒鞋、源亭岳峙、独立苍茫——煮一壶只属于自己的茶,品人间万千况味。那份独自拥有的安闲淡定、旷达超逸、乐天知命,那份心外无尘、茶外无物的心性真正让凡尘俗子望尘莫及、羡慕不已哪!

    图片

 在众多茶类中,也许普洱是最接近佛教的“和、静、清、寂”;而紫砂器中的供春,也有着与之相媲美的异曲同工之妙!

 普洱茶,一个从岁月走过来的无辜小孩。自从它从云南的苍莽群山中带着原野的气息一路狂奔到都市中来,便历经了童年般的万千宠爱,然后又遭遇了寂寥和落寞,现在的它带着满身的伤泪慢慢变得成熟和从容。供春壶,造型古拙,以银杏树瘿作壶身花纹,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这是一个披着紫砂始祖的光环,通身洋溢着历史的斑驳,浸淫着无数紫砂人的情愫的壶,或许这些都是我们去捧读它们的原因!
    图片

钟进士夜读图  钤印:老石、肖形印款识:钟进士夜读图。一卷佳书在手,万丈火气俱消。若问掌上是何佳书,乃蒲留仙先生所著也。老十作于破荷堂。

 或许我们大多时候总是不愿意去重复和回忆过去,因为不是所有的过去都代表着我们的光荣和快乐,但是,当我们走过过去,总会有一些东西值得咀嚼和回味,而时光的光影,至少恩赐了我们一个喟叹的机会!
    图片

 供春,就是那个记录过去的记事本,供春不美,即使是从工艺上来讲,供春也不是完美的器型,供春之美——岁月之韵!

 供春与普洱,都具岁月香!一种是视觉与触觉,一种是嗅觉与味觉。当这两种岁月碰撞的时候,应该是物象中千百年来沉淀着的中国式智慧交流的时刻,而这种时刻,可以在普洱茶香韵的流动中启迪我们,也可以在供春斑驳的身躯中感动我们。
    图片

 茶和禅味,壶里壶外,接纳和召唤!而我们,是不是该放下执着与迷失,去品饮历史的风韵和气息......因为这凛凛风声过后,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般明艳,而这雪融冰释过后,是佛陀开悟一般的会心笑容。
   图片

黄永玉、不难老款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永森方家大雅正。黄永玉癸亥仲夏于香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