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姓历史是如何发展与变革的

 赵氏宗亲 2020-11-05
趙氏宗亲
ID:zhaoshizongqin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趙请点击上面趙氏宗亲”关注,拥抱中华趙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趙氏文化,共建繁荣趙氏,传播趙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趙氏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359723925!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赵氏,百家姓第一姓,在中国大陆姓氏人口数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人口数名列第四十三位,人口约五千二百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5%左右,发祥地在今山西省,主要代表为天水堂、半部堂、琴鹤堂。

秦朝初期,始皇派赵公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居住在天水。其后代就定居在天水,随后很快就繁衍成当地一大望族。同时,赵王赵迁因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氏推进到今广东、广西。赵氏南迁始于三国之时,由涿郡赵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使赵氏人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赵构建立的南宋,使得赵氏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举繁衍发展。同时,北方的赵氏也在东北三省得到了播迁。自宋朝以后,赵氏遍布全国各地。

秦汉以前

造父被封于赵城而得赵氏,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这样,在赵国灭亡时,赵氏已分布以辖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氏。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氏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氏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甘肃天水),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迁徙六国贵族之后到关中,赵氏在今陕西又有了新的落脚地点。秦朝,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今广东龙川),后为南海尉,于秦朝末年兼并了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了南越国(今广东、广西一带),汉高祖刘邦封其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两省之间一带地区。

汉至宋以前

西汉赵氏在河北的活动区域又有所扩大。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一族。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氏从代又迁居洛阳。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徒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赵光逢、赵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在后蜀为官而在四川成都定居。

两宋时期

在公元960年的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氏皇室一直不停地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入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赵氏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下游)。赵氏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之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成为赵氏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南宋初期,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

⑴、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赵德秀与赵德林均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秦王赵德芳有三子。

①燕王赵德昭一脉的迁徙:

令字派迁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子字派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师字派以下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

②秦王赵德芳一脉的迁徙:

基本状况是子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师字派迁居主要有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⑵、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

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金兵把宋徽宗、宋钦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连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虏北去。宋徽宗逝世于五国城。金国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又把宋钦宗迁居到了燕京(今北京)。

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匡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的南迁后裔,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

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

宋太宗赵匡义六世孙不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 宋太宗赵匡义七世孙善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

宋太宗赵匡义八世孙汝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等。

⑶、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办事,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魏王赵廷美。但赵匡义登基之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而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赵匡义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魏王赵廷美的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后来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被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西京,后来又降魏王赵廷美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终年三十八岁。

赵廷美自贬于房陵之后,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⑷、宋室其他宗亲: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

明、清时期

明初时,政府从山西一带移民至苏鲁豫皖渐,甘肃天水是赵姓最多的人口,其中一支被迫移民至山东长清,后有一支赵氏又从长清南迁至皖豫。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省,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居叶赫(今吉林伊通)满族赵氏者,在满清开国初归清,隶属正黄旗满洲。

居丹东岫岩兴隆乡满族赵氏者,隶属正黄旗满洲,其先祖伊尔根觉罗·常明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自京到丹东岫岩地区驻防。

居哈达碑乡满族赵氏者,世代官拜撤马罕牛录,隶属镶黄旗满洲,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到丹东岫岩地区买地入籍。

现代分布

赵氏目前有多支分布在大江南北,主要的支系分布为:

⑴、山西:洪洞赵氏、永济赵氏、闻喜赵氏、武乡赵氏、汾州赵氏、平定赵氏、五台赵氏、孝义赵氏、沁水赵氏、平顺赵氏、太谷赵氏、陵川赵氏、解州赵氏、定襄赵氏、应县赵氏、原平赵氏、左云赵氏。

⑵、河北:涿郡赵氏、正定赵氏、蔚县赵氏、文安赵氏、威县赵氏、定县赵氏、井陉赵氏、晋县赵氏、蠡县赵氏、保定赵氏、磁县赵氏、元氏赵氏、黄骅赵氏、易县赵氏、饶阳赵氏、安国赵氏、昌黎赵氏、平山赵氏、阜平赵氏、深县赵氏、束鹿赵氏、宁晋赵氏、河间赵氏、赞皇赵氏、大名赵氏、青县赵氏、宛平赵氏、安次赵氏、雄县赵氏、卢龙赵氏。

⑶、北京:北京赵氏。

⑷、天津:天津赵氏。

⑸、甘肃:天水赵氏、平凉赵氏、静宁赵氏。

⑹、陕西:咸阳赵氏、兴平赵氏、武功赵氏、华阴赵氏、乾县赵氏、府谷赵氏、周至赵氏、耀县赵氏、西安赵氏、渭南赵氏、户县赵氏。

⑺、河南:开封赵氏、洛阳赵氏、荥阳赵氏、汝南赵氏、许昌赵氏、虞城赵氏、南阳赵氏、清水赵氏、淮阳赵氏、郾城赵氏、临汝赵氏、邓县赵氏、淇县赵氏、西华赵氏、武陟赵氏、内黄赵氏、项城赵氏、偃师赵氏、巩县赵氏、永城赵氏、南召赵氏、汲县赵氏、商城赵氏、夏邑赵氏、博爱赵氏、滑县赵氏。

⑻、山东:长清赵氏、武城赵氏、益都赵氏、莒县赵氏、平原赵氏、东平赵氏、利津赵氏、济南赵氏、诸城赵氏、曹县赵氏、鄄城赵氏、菏泽赵氏、梁山赵氏、肥城赵氏、寿光赵氏、日照赵氏、博兴赵氏、海阳赵氏、历城赵氏、龙口赵氏、烟台赵氏、莱阳赵氏。赵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青州一带。

⑼、河北:房县赵氏、安陆赵氏、钟祥赵氏、黄陂赵氏、麻城赵氏、通城赵氏、崇阳赵氏。

⑽、安徽:淮北赵氏、宿州赵氏、灵壁赵氏、萧县赵氏、砀山赵氏、休宁赵氏、凤阳赵氏、庐州赵氏、合肥赵氏、泾县赵氏、金寨赵氏、太湖赵氏。

⑾、江苏:南京赵氏、武进赵氏、徐州赵氏、丹徒赵氏、淮安赵氏、常州赵氏、苏州赵氏、常熟赵氏、无锡赵氏、六合赵氏、江阴赵氏、吴江赵氏、镇江赵氏、高邮赵氏。

⑿、上海:上海赵氏。

⒀、浙江:杭州赵氏、建德赵氏、归安赵氏、衢县赵氏、绍兴赵氏、余姚赵氏、吴兴赵氏、青田赵氏、慈溪赵氏、温州赵氏、宁波赵氏、鄞县赵氏、兰溪赵氏、嘉兴赵氏、湖州赵氏、缙云赵氏、文成赵氏、东阳赵氏、海宁赵氏、义乌赵氏、宁海赵氏、瑞安赵氏、丽水赵氏、嘉善赵氏。

⒁、江西:清江赵氏、余干赵氏、宜春赵氏、南昌赵氏、南丰赵氏、贵溪赵氏、玉山赵氏。

⒂、湖南:衡山赵氏、长沙赵氏、浏阳赵氏、零陵赵氏、湘潭赵氏、益阳赵氏、岳阳赵氏。

⒃、福建:闽侯赵氏、霞浦赵氏、福州赵氏、泉州晋江安海赵氏(生吴死赵)

⒄、广东:文昌赵氏、中山赵氏、台山赵氏、新会赵氏。

⒅、四川:中江赵氏、遂宁赵氏、广汉赵氏、德阳赵氏、新津赵氏资中赵氏、荣县赵氏、宜宾赵氏、内江赵氏、酉阳赵氏、成都赵氏、达县赵氏、叙永赵氏、巴县赵氏。

⒆、贵州:安顺赵氏。

⒇、广西:全州赵氏、宁明赵氏。

(21)、云南:昆明赵氏、剑川赵氏、顺宁赵氏、大理赵氏富宁赵氏。

(22)、辽宁:海城赵氏、朝阳赵氏、兴城赵氏、新民赵氏。

(23)、吉林:临江赵氏、永吉赵氏。

(24)、黑龙江:桦川赵氏、双城赵氏、阿城赵氏。

(25)、宁夏:银川赵氏。

(26)、内蒙古:呼和浩特赵氏、汪古部赵氏。

关注趙氏宗亲,十万宗亲等你来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趙氏文化

传承趙氏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