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香港无线电视节目《盛女大作战》播出两周,几乎霸占全港茶余饭后的话题。劣评如潮,但收视高企、谈论者众。在节目出镜的主人翁,不是明星,五位女主角均为适婚未婚者,其中还有大龄港女,在众多美容师、形象师、现代媒人的训导下,为爱情作战、为终身大事勇往直前。 剩女一词,贬抑单身女性,有箩底橙之意。节目改作“盛女”,寄语未婚也可有丰盛人生。当然内容难免港式嘲讽,皆因港人爱骂,荧幕上,专家鼓励盛女自爱,其中夹杂刻薄批评:喂!你这个39岁女人还要挑靓仔,你面对现实啦!于是乎,大龄港女在贬斥与激励的吵骂声中,成为过去两周最火最红的尤物。 大媒体、小网络,鸿文与短打,铺天盖地!我在此无谓作塘边鹤,不想趁热潮、拾牙慧。还是谈谈切身感受。“盛女”的戏码,世界各地盛行多年,香港电视业因循,节目死板,今次搞真人秀,引起哄动,却反映无线长期不思进取的现实。盛女好睇,因为现代城市婚嫁问题入心入肺。港剧多年来婆婆妈妈,今次“盛女”切中社会要害。 坦白说,我已十多年少看香港电视,“盛女”把我吸引回来。正当我追看香港女人求爱的残酷现实,突然发现不少学术界的朋友搞抗议活动了,要向盛女说不、对无线电视说不,因为节目歧视单身剩女,大卖整容修身广告,是封建遗毒、大男人主义的魔咒。我立刻反躹自问:自命进步的你,却看盛女看得兴起,毫无知识分子的批判力,太男性中心了吧!但我又不禁要问,就算盛女节目“践踏”单身女性,也打开了重大议题,不会是一无是处吧,为何激起排山倒海的批评?不到几天,还有“反盛女”记者招待会、大篇大篇批判无线电视的重头文章。这一切,都令我好不疑惑。我是加入进步分子的行列去鞭跶无线电视,还是加入市井小民的行列去追逐盛女花边?最后我选择了聆听自己直接的感受与分析—— 一、愿意上镜的五位女士勇气可嘉!香港人貌似开放,骨子里十分保守。多年来,“真人秀”(RealityShow)在香港做不出成绩,因为港人怕丑!以前也有过男女求偶的节目,却只能招来貌似风尘女子的参与者。今回时势易转,竟有专业女士、外貌不俗的女士现身说法,喜怒哀乐尽展人前,为的只是面对自己的感情挑战。如此勇气,不似是“男权下的弱者”。这是香港电视文化罕见,也是节目新意所在。 二、我近年不看香港电视节目,但英美的RealityShow是经常收看,如ProjectRunway,America'sGotTalent,MasterChef。对参赛者尖酸批评基本上是家常便饭。以游戏心态视之,恶毒批评无谓提到咬牙切齿的高度。对盛女的批评,有则改进,如果是无理取闹,耸一耸肩,剩男剩女自己的人生路,不也是要走下去?!开放社会,批评与反批评,加点幽默自嘲,文化才有活力。 三、用“进步”眼光,批判盛女歧视单身,这是对的,可作参考。但不能否定,普及文化如果可以引起哄动,一定触及社会之中深层次的集体感受。批评者大肆批评之余,也许可以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父母子女,成年青年,几乎是整个香港,疯狂关注盛女节目。其中,必有重要的社会心理。会不会是传统婚嫁年纪与习惯,不切现代社会实况?是不是香港女人工作机会多,高收入高学历的女人大有人在,却同时有传统的男女观念,令港女既渴望传统婚姻,又不一定把港男看得上眼,更因为种种现代与传统的混杂价值,令盛女成为港式生活的烫手山芋。现代城市,太多痴男怨女、宅男宅女、好男好女的故事。评论界骂管骂,男女议题的节目,很可能是未来好一段时间的热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