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历又能说明什么

 sN飞雪 2012-05-07

眼前所有的教育部门,就业机构,甚至每一个家庭都把眼球盯着一样东西看,看什么呢?学历,好像只要是有了过硬的学历,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事实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吗,我看未必。我不否认学历是重要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就拿作家们来说吧,又有几位世界著名,全国闻名的作家都是高学历呢?您不信?好,那么咱们来等着瞧。

    咱们先来看看外国的著名作家,以他们做个证据。先说英国的莎士比亚,看看他的学历?

    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此后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

    但是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好了,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咱们再来看俄罗斯的伟大作家高尔基吧。

    高尔基(1868.3.16―1936.6.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俄语: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原名: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英语:Maxim Gorky),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俄语: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英语:Nizhny Novgorod)。为了纪念他,他出生时所在的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被命名为高尔基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好了,说到现在应该有一定的说服力了吧。可能还会有人不服气,那咱们再来看还有英国组作家狄更斯。其实狄更斯的出身状况跟俄国的高尔基有点相似。

     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1837)、《雾都孤儿》(又名《奥列弗·特维斯特》1838)、《老古玩店》(1841)、《马丁·朱述尔维》(1844)、《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长篇小说的查尔斯·狄更斯。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他是海军职员约翰·狄更斯和伊莉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个孩子。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国南部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一个贫寒的小职员家庭里。父亲是海军会计处的小职员,因无法清偿债务而被投进债务监狱。这时刚满10岁的狄更斯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重担,11岁时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当童工。为节省开支,母亲和弟妹都搬进监狱和父亲住在一起。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期日领到薪水就买些食物去监狱看望父母弟妹。

    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位远亲的一笔遗产,还清债务后出狱。狄更斯离开鞋油作坊进入一家小学读书,对学校里摧残儿童的野蛮教育十分反感。狄更斯充满痛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一生对穷人,特别是对贫苦儿童怀着深切同情,后来写了不少儿童题材的作品,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有他童年生活的影子。

    由于家庭贫穷,狄更斯从16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记员,这使他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和监狱,接触到各种人物,了解到各种诉讼案件。1832年他又当了报社的采访记者。担任记者期间,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英国社会,常去国会记录辩论情况,目睹了资产阶级党派斗争的肮脏内幕,了解了辩论中揭露出来的上流社会的大量罪恶事实,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这三位名闻全球的大作家,他们无论是出身或是学历都不是那么显赫的,但是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的成功是巨大的。因此我始终认为的是,学历不是不要,而是没必要唯学历论。让青少年本受到良好的思想意志教育,树立良好的进取精神这才是至关紧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