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药, 从伤寒论开始, 从JT开始

 广源恒顺 2012-05-08
学习中药, 从伤寒论开始, 从JT开始 [原创 2010-05-01 22:14:39]   
我顶 字号:
今天是2010年五一节. 

从2008年10月开始接触中医, 一年半过去了, 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所用的方法从食疗开始, 穴位, 刮痧, 拔罐, 艾灸, 泡脚, 放血, 脚底反射, 耳穴... 试了个遍. 都有感悟, 都有疗效. 却, 始终不敢用药.

接触JT叔叔也不算晚, 但只是当做故事书. 非常非常的佩服, 却不敢正式开始学习.

想想原因, 一是觉得用药太神秘, 理论太庞杂, 无处开始. 二是中药用错, 副作用也会很大. 热病寒药, 寒病热药, 都会致人于死地. 三是中医各种方法, 都有疗效, 似乎中药是可以避得开的. 四是古文基础不牢, 看文言文头痛不已, 如坠云雾. 五是中医砭针灸药, 似乎药为下策. 五是中药离不开把脉, 但是这个可不是自己读读书就能明白的, 自学的可能性不大, 需要拜师... 原因很多很多.

近日读了罗大伦普及中医的三本书. 从古至今各路高手中的高手, 在庸医面前出手, 其效如桴. 中药的效果, 是其它中医方法无法代替的. 自己所了解的方法仔细想想, 只适合自己和亲友的养生. 想绕开中药, 只能是个中医的门外汉.

那么如何进入中药的大门呢? 经方和时方的学习可以同时进行吗? 把名家的方剂都学到手就是合格的中医了吗?

在<<这才是中医>>的最后, 罗大伦道出了自己走过的弯路: 之前学过的方法开出的方子都没有效果, "后来, 我领略到了经方的魅力, 这才重拾信心, 进步飞快". "其实, 我仔细阅读了那么多的古代医家的医书, 我发现, 他们没有一位不精通经方的. 我曾经仔细去统计他们治病的医案, 发现他们日常开的方子, 很多都是经方, 他们自己后来创立的方子, 只占其中的一部分, 很多甚至是一小部分". 原以为罗大伦为时方派, 现在才知还是推崇经方啊.

回头翻JT叔叔的文章:"学这个科目,最讨厌的是什么?就是学一大堆有的没的,把那个程序搞坏掉。因为《伤寒论》和《黄帝内经》还算是同一个系统里面掉出来的情报,那还可以一起拿来拼装;最怕的就是一推拼图里面还掺了几片别的拼图,结果就不管你怎么拼都是错的,然后花无穷心力在那边除错,不断地做这种事情,医术就毁掉了。
所以往往那种基本教义派的经方派,非常讨厌其它派别的医术和理论,因为如果它们混进去的话,医术会产生一个很糟糕的程序上面的纠缠跟崩溃,会有这种医术的解体现象"

幸好读到了这一段. 感谢前人的指导, 否则不仅仅是走弯路的问题, 而是很有可能走不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白忙一场.

经方, 是"抓主证,药物组". 找到主要矛盾, 直接解决. 而不是妄图破译中药的药性, 自己拼一个方剂.

到明年春节, 争取把伤寒论学出个皮毛, 混个脸熟, 争取能开出方来. 不努力不行, 急, 却也急不得.

===================================================

时方, 是诊脉==>找病机==>根据自己对药理的理解来组方. 例如, 唔嗯……心脉有点儿火,加两钱黄连;肝有点阴虚,加三钱白芍、五分牡丹皮;肾脉蛮弱的,加一钱熟地黄;血分有些热,加三钱生地黄;气分虚而有湿痰,加两钱参须、五分半夏、两钱苍朮…… 要搞清楚是五脏六腑哪一个部位的问题. 再根据自己对各味药的理解, 来临时组方. 敢自己组方啊!

经方, 是问:「有没有汗」、「烦不烦」、「大便如何」、「小便利不利」、「按下去会不会痛」?有时候参考脉, 有时候参考舌象, 但更多的是问身体的感觉, 就是症状. 仲景不会说这个是肝阴虚, 那个是血虚等病机. 也不会解释桂枝在做什么茯苓在做什么等药理, 而是跳过这两部分, 直接告诉你这个症状就是麻黄汤证, 用它就是. 然后服了有什么样的反应, 不同的反应如何应对, 全部都是临床上的方法. 
如果硬要掰是哪里的问题, 就说是六经中的哪一经, 或者哪一经的腑病了. 而经病这个概念, 时方派已经完全抛弃了. 例如柴胡汤, 吴茱萸汤, 分别对应的是少阳经病和厥阴经病. 如果你问胆结石怎么治, 肺结核怎么治, 对不起, 经方只从症状开始思考, 不从脏腑来分析. 肺结核不同的阶段, 一个阶段可用桂龙牡、一个阶段用麦门冬汤, 到肺纤维化时,真武汤跟炙甘草汤. 所以时方和经方完全是在两个世界里思考, 不能共存. 尤其是在刚入门学习时.

所以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当有人来找你时, 你是从脉象, 从脏器, 从五行的角度进行分析, 还是从症状的角度进行分析. 脾肿大, 有瘀, 怎么治? 看症状. 舌红无苔, 怎么治? 还得看其它症状. 要有意识地练习这种思考方式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