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的黄河,山崩地裂的壶口大瀑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黄河奔流的壮观景象。小时候,读到这诗句,不能理解,黄河之水怎么能从天上下来呢?一直到今日,到了壶口大瀑布,看到咆哮的黄河,形成山崩地裂的壶口瀑布,自高处往下倾泻,有如来自天上的河水,不得不佩服诗人想象力丰富。
看看诗人李白是如何发挥他的想象力。
壶口瀑布,号称“天下奇观”,是理想的旅游胜地。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大峡谷中,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缩,形成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惊天动地,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

为了能接触大瀑布,抚摸大瀑布,一定要冒险走入景区。

千百年来,这里游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国内外罕见的黄河奇观。



夏秋季节,黄土高原暴雨频繁,黄河水势猛涨,瀑布宽达100多米。水汽遮天,气势磅礴,是游览观赏瀑布的最好季节。
滔滔河水,从千米河床排山倒海地涌来,倾注如壶口,形成极为壮观的壶口瀑布。










站在这里看黄河,我终于明白李白所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倾泻而下的黄河,毫不停留,急急忙忙向东狂奔而去。


咆哮的黄河,犹如山崩地裂,声似炮轰雷鸣。


毛驴也来看大瀑布?不, 它是主人的挣钱工具。


水大而急,瀑布宽度可达千米左右。

水波急溅,激起腾腾雾气,惊涛拍岸,气势万千。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上降下,一泻千里,奔入大海。
李白的诗句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滚滚黄河,到这里急速收敛,注入深潭,声似雷鸣。
由天而降的汹涌黄河之水,直接就翻滚到孟门山,大禹治水就在这里。
孟门山大禹治水
从壶口大瀑布往南约5公里,就是孟门山,这里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的地方。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当年大禹治水的情景。
壶口瀑布下游的孟门山,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

通过吊桥,就可以走到河心岛,去瞻仰大禹塑像。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件大事。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无暇兼顾家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世人所称颂。

大孟门岛长约300米,宽50米,高出水面约10米。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4个大字。

大禹治水时,在这里硬生生将一座大山劈开,将滚滚而来的黄河,一分为二,变成两条河流。然后,又在另一端,合二为一,再度滚滚翻腾而去,奔流到海不复回。
孟门迎着汹涌奔腾的黄河泥流,昂首挺立,任滔天大水冲激,终年不没。
粗犷、深厚、庄严、豪放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壮观无比的壶口瀑布则是黄河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