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七日谈:信用卡密码安全之盾还是盗刷之源

 九彩飞翔 2012-05-09

银行七日谈:信用卡密码安全之盾还是盗刷之源

2012年04月21日15:48中国经济网[微博]详细我要评论(2)
字号:T|T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月初,一则新闻《银行内部人士称银行卡无密码更安全》在网上引起网友热议,在人们纷纷重新建立安全防范意识的时候,本周央视《多银行称无密码信用卡遭盗刷不予赔付》的报导更让人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密码究竟是保护帐户安全的盾牌还是遭遇盗刷银行不赔的保护伞?未来持卡人应当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权益?在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是一宗宗“祸从天降”的案件,而密码则成为能否使银行赔偿损失的关键。

有密码遭盗刷一般只赔50%

2011年11月1日,广州李女士银行卡被盗刷11万元,而在1年内,她从未使用过该卡,在今年2月的一审判决中,李女士只获得了50%的赔偿。银行卡被盗刷要有两个条件,一是银行卡丢失或被复制,二是密码的泄露。”在银行卡这方面,由于银行系统无法鉴别银行卡的真假,所以这方面的责任是由银行承担,而关于密码问题,在此类案件中,银行卡密码属于持卡人和银行所共有,义务的对等就决定责任的对等,密码一旦泄露,不能仅由持卡人举证,银行也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据监管部门人士透露,在银行和客户都无提出有力证据的情况下,银行和客户各承担50%的损失,想要获得100%的赔偿,可能性微乎其微。

无密码银行卡更安全不可信

对于网上疯传的银行卡无密码更安全,依据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银行的信用卡章程中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一旦因此盗刷,银行无法识别,即使被盗刷也被认定为个人保护密码不当,责任为持卡人承担。而仅凭签名消费的信用卡丢失或被盗后,尽管容易遭盗刷,但不存在密码泄露的情况。在追究责任时,笔迹专家能分辨真伪,如确认非本人签名,责任则转移到刷卡的商家身上。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央视《信用卡缘何被盗刷》报道中所讲的那样,银行方面并不会根据持卡人是否设置密码来承担相关责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永军表示,银行卡除了密码,若是要成功交易则必须有持卡人的签字,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签字审核的问题,如果银行或者商家没有查出这个签字的准确性,就是说假冒签字的话银行和商家肯定要承担责任,但是是不是全责则要视情况而定。

如何有效的利用银行卡密码保护帐户

目前键盘记忆膜、微型摄像头、磁条复制器等隐形设备不断涌现,随时可能让消费者辛苦劳作挣来的钱不翼而飞。消费者在刷卡过程中,风险点更多在POS机刷卡上,所以消费者最好不要用储蓄卡直接消费,也不要在小店里用POS机。而在进行ATM操作前,要留意取款环境是否安全,如果发现ATM上有多余的装置或摄像头,插卡口或出钞口有异常情况或有被改造的痕迹,就不要使用并立即与银行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