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去春耕(四)强筋麦田看春管

 农业书屋 2012-05-09

 

一起去春耕(四)强筋麦田看春管

http://sannong.cntv.cn/program/kejiyuan/20120406/121706.shtml

 

    “一起去春耕”摄制组与全国小麦专家郭天财一起来到河南省西平县。西平是2011年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粮食先进县,也是我国食用小麦出口实现零突破的地方。2012年春耕,这里的农民正在忙着什么?

    记者:大家好,我是《科技苑》记者陕珊,我们“一起去春耕”摄制组来到了河南省西平县。西平是2011年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我国实现食用小麦出口零突破的地方。现在可以看到,我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2012年春耕,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里的农民都在忙些什么呢?

    2012年春耕最忙碌的时候,记者和全国小麦种植专家郭天财,来到了豫南地区最大的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河南省西平县。

    (采访)

    记者:那您这次春季过来到西平县主要是来看什么?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因为现在是春季小麦管理最关键时期,我们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在生产第一线去调查,你要不调查情况不熟悉不了解生产的情况,就不能给农民有针对性提出指导意见。

    记者:春季里麦田里的变化是不是很大?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很大,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春季气温回升很快,气温变化很大,我们的小麦这个时候生长的很快,变化很大,你几天不下地麦子都变了个样子了。所以说我们要跟踪。

    眼前是西平县已经返青的麦田,郭教授从一下车,就不停的在麦田里走动查看。看着这些大部分都属于优质一类苗的麦苗儿时,郭教授非常兴奋。

【科技苑】春耕系列节目——强劲麦田看春耕

    (采访)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你看当地农技部门,他们调查了这个每亩目前是86万头。

    这一片是一类苗,当地农技部门他们调查了群体目前是86万株。按春季苗情的划分标准,每亩达到80-100万株苗的数量,单株还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称为一类苗。

    (采访)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同时我们可以看下单株。

    记者:单株也有标准。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单株也有标准 ,对,三大两小,三个大分蘖这两个小分蘖。这就是壮苗一个标准。你看这个我们说这个三大俩小,三个大分茎这两个小分茎。这就是壮苗。

    将来的这个话这三个大分蘖就是三个大穗子 ,这两个在拔节以后就死掉了。

    (采访)

    记者:真正有产量是这三个?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对这三个。

    记者:是不是您刚才说一亩地有多少穗子都是这个标准基本上都得达到这个标准才能是一类苗。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同时的话根系也要好。
   
郭教授发现,有些地块麦苗长势并不好。

    (采访)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这块麦田都属于二类苗,二类苗最突出的标准就是稀稀拉拉的群体,头数不够。大概有50来万头一亩地,有的甚至大分蘖只有一个,你看这个也是五个头,这有三个小分蘖。两个大分蘖这个群体头数也不够,叶片也少。

    记者:而且特别弱?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这就是二类苗。

    从2011年10月中旬西平县播种小麦开始,西平县的气候条件就比较有利,再加上前期管理到位,优质的一类苗达到了99%以上。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优质麦苗儿都是一位种粮大户的,郭教授和这位种粮大户也是十多年的老朋友。

    (采访)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那就是种粮大户丁志发,这是中央电视台的。

    众人:好。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这是你的繁种基地是吧?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对,对,对。

    丁志发种植的可不是一般的麦子,都是强筋小麦。他和郭教授十几年的交情,也正是因为这些强筋小麦。

    2000年以前,我国种植的大都是曾在解决中国温饱问题上立下大功的中筋麦。但随着老百姓的消费需求提高,市场对以前用来生产面条、馒头的中筋麦需求开始减少,而对主要用来生产面包的强筋麦需求开始增加。

    而那时,强筋麦国内几乎没有种植,绝大部分需求通过进口解决。1978~1997年,中国的强筋小麦进口量就达到2亿多吨,占同期粮食进口总量的81%。在这种情况下,郭天财和他的团队培育出了中国自己的强筋小麦品种,但一开始没有农民愿意种植。

    (采访)

    记者:当初种强筋小麦的时候,你们是不是都不愿意种啊?

    农户:是,是不愿意种。

    记者:为什么?

    农户:强筋小麦,它种的晚,像这个麦种得早。

    记者:晚多长时间?

    农户:晚半个月相差半个月,相差半个月的话就是说为了出去打工提前给它种上,提前种上到时间产量低,到冬天一下雪有的都冻死了所以说产量低不愿意种。

    强筋小麦当时没有人愿意种植的原因,是因为强筋小麦有一个特殊的习性,它是一种晚播弱春品种,也就是播种要比其它的小麦晚两个星期,但是成熟期不会退后两个星期。推后二星期种植,正是为了躲避早春寒流。因为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如果气温持续6~7小时下降到0℃以下,这个时期刚开始生长的强筋小麦麦苗,由于体质弱,最容易被冻坏,对产量影响很大。

    尽管别人对种植强筋小麦充满了顾虑,2000年丁志发却率先种植了强筋小麦。

    (采访)
 
记者:我听说当时种强筋小麦的时候,很多人是不愿意种的,您是带头种的,是吗?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我是带头种,当时政府引导种优质小麦,由政府引导,由这个专家指导推荐。

    丁志发说他在专家讲课中得知强筋麦将会有很大的市场,决定种植。


(采访)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我听到这个也是受启发,启发我带头开始种了200亩。

    他第一年收获的小麦,没来得及拿到粮店去卖,就被附近乡镇的农民抢光了,并且是1斤换两斤。尝到甜头的丁志发在郭教授的指导下,第二年就把自己的四五百亩地全部改为强筋麦,到现在丁志发已经有4万亩的种植面积。西平县有102万亩小麦种植面积,随着西平县以及周边强筋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丁志发开始做起了强筋小麦的繁育。

    (采访)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这块地繁殖的什么品种?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繁殖的7698。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7698 优质小麦,你是繁殖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为主的。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对,对,对。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你这个品种主要是除了咱们西平县以外主要销往什么地方?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我主要销湖北江苏安徽。还有我们河南豫南。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河南豫南这一部分。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对,这一块。

    因为丁志发做的是强筋小麦的育种,这让郭天财很牵挂。每年每到冬种春耕的时候,郭教授就会来丁志发的地里看看小麦的生长情况。就在查看过程中,郭教授发现有些小麦出现了不好的征兆。

【科技苑】春耕系列节目——强劲麦田看春耕
    (采访)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这个的话就是纹枯病,这是我们黄河冬麦区现在发生频率非常高,危害比较重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前期的话,把这个叶鞘都已经腐蚀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就侵入这个茎杆了,腐蚀了以后就相当于我们人得了食道癌。

    纹枯病是小麦最容易感染的病害。小麦茎杆主要给麦穗传输养分和水分,纹枯病腐蚀了茎杆,等于让麦穗没吃没喝,最后都成了空麦穗。如果小麦种植每亩地超过100万株,密度过大,就给了纹枯病繁殖扩散的机会。发现了纹枯病的前期征兆,郭教授催促着赶紧打药。

    根据春季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于小麦青苗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对水50千克向麦株下方病部喷施1-2次,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5%纹霉清水剂一天喷施1-2次。

    丁志发的小麦种植现在已经全部机械化,他正组织工人打药.

    (采访)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这个药都按比例配的,比例必须得要把好关。

    记者:这是什么药。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这是化学除草治病治虫的。

    记者:这都是除草的吗?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这三种药都混合在一起,这个比例要把好关,这个药量大了也不行,药量小了也不行,药量大了造成药害,药量小了治不住草害,治不住病。

    记者:这每天能打多少。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这机器一天能打400亩地。

    记者:一天400亩!

    机械化打药只需要注意喷药均匀。而有的田块由于面积小不适合机械喷药,只适合人工打药,这和机械喷施就不同了。

    (采访)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打药的时候老丁你要注意,因为现在这个麦子都高了。但是这个病在茎的基部,你光打药打到这个叶面上,打不到这个病灶地方,防治的效果就差一点,当然你这个是规模化作业是吧?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对。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如果是农户的小喷雾器的话,喷雾器的喷头要对准地方,低一点。

    记者:他那个喷头应该放在底下。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在垄里面对着茎基部打。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要低一点。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所以说防病也要讲究科学,这样子的话,农民才能少投入取得好的效果。

    春耕是种植户们最繁忙的季节,就连午饭也总是在田间地头将就一下,我们一行人正好赶上了吃饭的时候。

    (采访)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现在春耕大忙,时间上头赶中午工人都在田间吃饭。

    记者:我看他们在吃,吃馒头吗?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尝尝这个优质小麦做的馒头。

    农户:这都我自己地里种的。

    记者:这就是强筋小麦。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对。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这是自己的,是吧。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对,对,比咱们买的那个馍还筋还香。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优质小麦加工的馒头有咬劲。

    记者:现在这个强筋小麦是稳产。

    农户:对,稳产,稳产高产。原来咱们这其它麦就是亩产600-700斤,现在一般就是千八斤。还有去年的979强筋麦,达到了亩产1200-1300斤,亩产1300多斤。

    记者:除去成本获利多少钱?

    河南省西平县种粮大户 丁志发:一亩地获七八百块钱,净收入。

    记者:净收入七八百元钱。

    简单的午餐后,丁志发告诉我们,他现在不仅自己做强筋小麦的育种,还联合了其他的种植户一起繁育良种。他要带郭教授去看看其它种粮大户的情况。

【科技苑】春耕系列节目——强劲麦田看春耕

    (采访)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丁志发:你正在打药。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张振丽:正在打药。

    记者:这拖拉机是你的吗?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张振丽:是。

    记者:你有多少台?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张振丽:我有五六台,专门打药机,统管统治用的。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他们两个作为种粮大户去年国务院,给他们一人奖了一辆拖拉机。

    张振丽也是当地有名的“粮司令”。2009年丁志发并不满足于本村的育种面积,想扩大自己的育种“版图”,找到了邻村的张振丽。由于由张振丽牵头,在西平县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用每年添置的各种农机,满足自己种地的需要,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还将土地托付给张振丽管理,由他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式服务。

    (采访)

    记者:当时是怎么想到去做土地托管。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张振丽:有的人出去打工了,地没人种,管理的不好,所以我给他托管起来,一来大型机械有活干。二来帮老百姓托管起来,能降低他的生产成本。再能提高它的效益。我们都统一种一个品种,跟丁志发繁育良种,一亩地能多收入70-80元。

    记者:包给他放心吗?

    农户:放心,比自己种得好 比自己种的产量还高。

    记者:是吗?

    农户:打药什么的都不用操心。

    记者:那你以前光种小麦?

    农户:光种地一亩就是收个600-700元钱。现在交给他们合作社,多打500斤,现在这两年的产量也高了交给他。

    农户:你自己种的话就是,浇水有啥施肥,种啊,为了出去打工,季节不到我提前种上我出去打工去,你现在打工该走走了家里不需要管理;到一定的时间我开始给你施肥了。

    张振丽成立的农机合作社成立后流转承包土地2500亩,他手里托管的土地多达1500亩。托管后的土地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打药、统一收割。除了商品麦,每年育种的强筋小麦都卖给丁志发的繁育良种公司。他俩依靠农业科技化使强筋小麦的最高单产从过去每亩平均750-800斤提高到目前的每亩1200-1300斤。

    俩人一见面,就一起在田里找起东西来了,他们这是要找什么呢?---原来找的是它。

    (采访)

    记者:有吗?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张振丽:有。

    记者:这是吗?这种小小的虫。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张振丽:有这样的虫子就是红蜘蛛,你看很小,你看跑的这个。

    河南省西平县农业局 高级工程师 杨新华:这都是!这都是红蜘蛛。

    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 种植大户 张振丽:它蚕食这个叶片。

    河南省西平县农业局 高级工程师 杨新华:这个红蜘蛛尽管虫体很小,但是如果不进行及时防治,也会造成小麦减产。

    记者:这是它危害的症状。

    河南省西平县农业局 高级工程师 杨新华:是的,这个就是说它危害以后,它吸吮小麦叶片的营养,使小麦叶片造成发黄,这样就是说小麦营养不良,造成穗头小。

    春季是小麦防虫害的第一场战役,随着冬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再加上小麦红蜘蛛体格较小,容易被忽视,所以在黄河流域麦区,逐渐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小麦产量影响非常大。除了及时喷施针对性药剂,加以防治。人们通过实践发现,只要田间不干旱、杂草少,小麦红蜘蛛就很难繁殖扩大。

    虽然他们现在在麦田里面发现了红蜘蛛,但因为麦田里的小气候湿润,也没什么杂草,小麦红蜘蛛目前还很难繁殖扩大。

    在回去的路上,赶巧遇上西平县下起了一场春雨。平时遇着下雨大家都忙着躲雨,春耕季节大家却天天盼着下雨、等着下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麦农来说,这可是一个好上加好的时机。

【科技苑】春耕系列节目——强劲麦田看春耕

    (采访)

    记者:这是什么呀?

    农户:尿素。

    记者:为什么要在下雨天施肥呢?

    农户:下雨天肥都化到土里了,不下雨晴天它不化,土壤不吸收。

    记者:就是因为有雨水化了效果好,是吗?

    农户:效果好。

    借着春雨把肥融化进土里,对于弱春品种的强筋小麦来说,就像营养剂,不仅使壮苗更壮,还能促进体质偏弱的二、三类苗及时转化为优质的一类苗。

    记者:那你们怎么知道下雨?

    农户: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有雨,那个地方安有流动字幕,农民都能看到,那个大门口马路边也有,都知道。

    为了抓住这好时机,西平县还有秘密武器。

    (采访)

    记者:这是在干什么呀?

    河南省西平县气象局 高级工程师 焦国树:这在搞人工增雨火箭增雨作业。

    记者:这是火箭?

    河南省西平县气象局 高级工程师 焦国树:这是火箭。

    记者:这打到天空上能降雨?

    河南省西平县气象局 高级工程师 焦国树:现在云层适合人工增雨,这个火箭发射上去以后可以增加10%-20%的有效降雨。

    记者:现在不是已经在降雨吗?

    河南省西平县气象局 高级工程师 焦国树:现在为了增加降雨量,现在春雨贵如油,现在能增加有效降水以后农民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提前施肥,春季中耕施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最直接的就是人工增雨,它的效益最明显,最显著,老百姓能看得见,农民每浇一次水需要20-30元,现在假如说,抓到一次有利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每次农民一亩地至少能节约10-20元, 为了保证小麦增产增收所以农民在春季一般在下雨前要进行施肥但是这个施肥为什么增加雨量利用有利天气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提高降雨量。

    在西平县的麦田里,记者发现了小型气象观测站。

    (采访)

    记者:这个气象站的建立,对农民来说有什么好处。

    河南省西平县气象局 高级工程师 焦国树:它的数据实时传到显示屏上,气温,温度所有的气象数据,老百姓可以根据上面显示的信息,根据温度,温度高了可以施农药了,因为施农药要根据温度的,温度低了不适宜超过15℃才适宜,根据这里的数据来进行天气预报,进行施肥耕作。

    采访结束以后,丁志发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吃一下用强筋小麦做的面条。馒头的筋道我们能在嘴里感觉到,做成手擀面,强筋小麦的优势大家都能看到了。

    (采访)

    村民:你看这就是强筋面做出来的面条。它煮出来也不断。

    记者:也就是说西平现在每年,要生产8亿斤小麦,那我们在北京吃的面条。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郭天财:说不定就是我们西平县生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