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面]实习主播“七小福”(20120506)

 风虎神韵114 2012-05-10

《面对面》解密实习主播“七小福”

发布者:Andrea 时间:2012-05-07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晚报
评论0 查看】 【我要评论发起话题



《面对面》采访央视实习主播

□晚报记者  轩召强 报道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主播台上悄然出现的几张新面孔引发观众热议,尽管他们主持的只是凌晨三点的 《新闻直播间》,但央视平台的巨大影响力,很快让这批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实习主播走红,其中与韩庚有几分神似的胡悦鑫更获赞最帅主播,而浓眉大眼的王言则被网友称为“一脸正气”。但一夜成名后引发强烈关注的七位实习主播很快便被下达了 “封口令”,一律不再接受媒体的采访。不过,正应了那句“肥水不流外人田”,昨晚播出的最新一期央视新闻频道 《面对面》节目,便对胡悦鑫、苗凯等几位备受关注的实习主播进行了专访,解密 “七小福”从学校走上央视主播台幕后的励志故事。

央视急缺年轻男主播

    从4月17日开始, 7位青春洋溢的实习主播悄然亮相央视凌晨三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虽然只是凌晨的节目,但是新闻主播台这个有些特殊的平台,还是让他们很快就引起了观众们的关注。 7位帅气俊朗的小伙子迅速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在人们讨论新面孔的同时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央视会接受大规模实习播音员的出现呢?昨晚,央视新闻频道最新一期 《面对面》节目中,央视记者董倩为观众揭开了实习播音员走进央视背后的故事。

    2011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目的就是通过实战演练发现高水准的播音人才,充实传媒一线的人才储备。央视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李瑞英表示,新闻频道自实现24小时滚动播出后,新生力量一直非常有限,目前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40岁以下的男主播总共只有2人。她还透露,实习工作在央视实际上早已常态化,但以前只是一到两人,对这些实习播音员来说,无论以后在央视还是在地方台工作,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据透露,此次招收实习播音员有着严格的选拔程序:首先在传媒大学通过自己报名和专业老师推荐,整理出一份大名单,按照严格的标准再确认30人大名单。入围之后这些学生在学校内进行专业培训,随后在央视播音部再进行一次选择。最终14名同学被选拔为实习播音员,每位实习学生都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和台里均有老师辅导。根据 《面对面》节目披露,随着实习主播们对播报业务的逐渐熟练,目前有部分实习主播除了凌晨三、四点的 《新闻直播间》,也开始亮相凌晨一点的节目。

胡悦鑫“用业务说话”

    在首批亮相的七位实习主播中,长相帅气,与韩庚、吴彦祖有几分神似的胡悦鑫更获赞最帅主播,成为其中人气最旺的一位。昨晚播出的 《面对面》节目中,记者董倩采访的第一位实习主播便是胡悦鑫。在化妆间里,正在熟悉稿件的胡悦鑫透露,他主持凌晨三点和四点的节目时,需要晚上10点就从传媒大学往央视赶,路上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到电视台后先熟悉稿件、与编导沟通,现在自己已经可以独立处理稿件了。当胡悦鑫被问到 “第一次在央视化妆什么感受时”,胡悦鑫表示 “很激动”,随后被董倩夸赞 “你本人就这么帅,化妆还激动”时,胡悦鑫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毕竟是央视的资深化妆师来化”。说起自己第一次化妆的感受,胡悦鑫坦言, “一开始拿洗面奶来洗,但卸不干净,后来跟化妆老师、其他主持人沟通后,才知道要用卸妆水,各个方面都要学习。”而在央视化妆师看来,胡悦鑫属于相对五官端正的主持人,需要调整的部分很少,主要是把头发做好就行了, “他长得端庄大方,能够跟得上时代”。

    回顾起第一次坐在央视主播台时的心情时,胡悦鑫表示还是有一些紧张, “但铃声一响,我就马上进入状态了。”短短15分钟的播报,对胡悦鑫而言,既漫长又短暂, “这15分钟的稿子要是一页页去读,还是挺长,但一坐到这儿跟观众交流,感觉很快就过去了,当跟观众说再见时,心里很舍不得,还想继续播下去。”而当摘下耳麦,走出直播间时,胡悦鑫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反复回顾自己刚才的播报有没有出现漏洞,有没有以后可以改正的地方。

    胡悦鑫备受网友追捧,但对他本人而言,却并不太喜欢这样的追捧,“这个评价对我并不是太客观,我是在播新闻,而不是在表演。但不管评价有多少,我依旧会坚持自己的风格,把业务提高,不让这些影响我的发挥。”尽管年仅23岁便拥有了超高的人气,但胡悦鑫却并没有太高的奢望, “如果让我选择以后做主播还是当记者,我宁愿选后者,十年磨一剑,我不可能一下子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作为一个男人,内心的一种积淀更重要。 ”

◎新闻链接

倪萍曝退出内幕

后起之秀们挡着我了

□记者  轩召强

    晚报讯 江苏卫视职场节目 《脱颖而出》之 “星秀女主持”选拔大赛第三战将于今晚打响,变身麻辣面试官的倪萍,现场回顾主持心路,自曝退出主持圈真正内幕。

    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主持人之一,倪萍以其温暖形象深入人心,是无数观众心中永远的 “知心大姐”。她曾连续十年主持央视春晚、连续三届获得金话筒奖,是央视迄今为止主持现场直播大型文艺晚会最多的节目主持人。如今虽已淡出主持界,但她的人气却一直居高不下。不过近日亮相江苏卫视 《脱颖而出》时她却形象大变,一改往日的温情风格,变身麻辣面试官,甚至不顾形象现场戴假发逗笑,风头竟然直盖场上的郭德纲。不少观众看后大跌眼镜,惊呼: “以前的倪萍哪儿去了,还我们的知心大姐!”

    在今晚播出的最新一期节目中,倪萍将现场回顾自己的主持心路,并聊起自己退出主持圈的真正原因。“顶着那么多的光环,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优秀。当年央视看上我,是觉得我很有特点,这个特点就是难看:龇着个牙、驼着个背,一口山东话,长得还黑黢黢地。我的这个特点就是区别于别人的地方。后来当我发现上百件旗袍没有一件我能穿得上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不能继续站在这个岗位上了。在任何岗位上,当你只能原地踏步不能进步的时候,紧接着就一定是后退了,还不如尽早选择离开去做一些有可能做得更好的事情。而且如今又有那么多的后起之秀,我感觉站在那儿他们(的光芒已经)挡着我了,还是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也算是激流勇退吧!”
 
[面对面]实习主播“七小福”(20120506)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6日|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实习主播“七小福”

    新面孔凌晨亮相 一夜成名

    董倩:就你一个人坐在这个主播台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胡悦鑫:面对镜头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紧张。

    苗凯:能感觉到从丹田这块突突都快飞出去了,心跳急速加剧,差点就崩溃了。

    主播台人前显贵 人后受罪

    记者:你今天晚上几点的班?

    胡悦鑫:今天晚上凌晨三点到四点,两档。

    记者:那你要从传媒大学几点就出来?

    胡悦鑫:路上得花一个小时左右吧,大概10点钟肯定得出门。

    成长路酸甜苦辣 五味不同

    苗凯:在分数揭晓的那一刻,我当时给我妈打了一个电话,泣不成声。

    董倩:然后跟你母亲说的时候觉得委屈?

    苗凯:我妈在我面前从来没哭过,电话我明显听到哭泣的声音,我也是真的是哭成泪人了。

    记者:实际上这个女主角的话是原声,然后你把男主角的话给掐掉了配成你的声音,你做这件事情为了什么?

    张仲鲁:就是为了乐趣,就是喜欢控制声音。

    他们是央视的实习新主播 他们是播音台上的“七小福”

    胡悦鑫:毕竟十年磨一剑,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最闪耀的一颗星。

    董倩:如果电视台没有留你的话,你会把它看成一次挫折吗?

    苗凯:当幸福来敲门里面说的那句,他连接着你的过去和你的未来。我认为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记者:实际上当你们渐入佳境的时候,也到了该离开的了,实习期也就快结束了。

    张仲鲁:收获很多,哪怕离开的话,我觉得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财富。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从4月17号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陆续出现了七张新鲜的面孔,他们都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一开始他们只能上每天午夜三点的班,但是随着这段时间他们的业务的熟悉,他们已经有的开始上一点的班了,那现在时间已经差不多,现在就来了,王尹麒是吧,今天是你的班?

    王:今天是我的班。

    董倩:第三次上班了,现在还紧张吗?

    王:现在微有点紧张,因为第一次上一点。

    董倩:这是第一次一点?

    王:没错没错,第一次一点,之前都是上三点和四点。

    董倩:那你快去准备吧。

    王:我得跟导播沟通一下。

    董倩:好,祝你成功。

    王:好的,谢谢。

    从4月17日开始,七位青春洋溢的实习主播悄然亮相央视凌晨3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虽然只是凌晨的节目,但是在新闻主播台这个有些特殊的平台,还是让他们很快引起观众的关注,“央视首次使用实习播音员”、“七位帅气俊朗的小伙子”、迅速成为近期网络上热议的话题。

    网上评论:

    “即使熬夜也要看新闻”。

    “感觉他们有时候声音会颤抖,新闻衔接得不太自然。”

    “这是好事!谁不是从实习生做起?”

    “怎么没有女主播呀?”

    在人们讨论新面孔出现的同时,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接受大规模“实习播音员”的出现呢?实际上,就在2011年1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目的就是通过实战演练,培养高水准的播音主持人才,充实传媒一线的人才储备。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 鲁景超:就是努力地寻找这样一个实践教学的平台,我们不仅在中央电视台,还有云南电视台等等等等,为学生搭建了这样的高端实践平台,这样呢,就是实现了几个对接,一个是学院和一线的对接,这是一个对接。就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对接,专业这个指导和实践指导的对接,再有一个就是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对接,这几个对接做好了,实现了,就是对人才培养。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 李瑞英:其实就是新闻频道24小时滚动之后,我觉得我们的新生力量储备还是有限,我们做了一下统计,就像一套还有新闻频道,这两个频道的主播40岁的以下的男播只有两个人,但是这几年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我们的配比还有一些配置资源不够合理,所以我们希望我们引进一些新生力量,其实这也是我们台里这么多年来一个很常态化的一个实习,以前也有,但是就是个别的一个人两个人,每一届没有那么多人,这样的培训,对于将来他们无论是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还是在地方台,适应地方台各类的节目的播出,我觉得都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此次招收实习播音员,有着严格的选拔程序。首先在中国传媒大学通过自己报名和专业老师推荐,整理出一份大名单,按照严格的标准,再确认入围的30人名单。入围之后,这些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培训,然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的负责人再进行一次选择。这就是当时选定实习播音员进行的第一次录像考试。

    最终,包括张仲鲁、胡悦鑫在内的14名同学被选拔为实习播音员。在尝试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双导师制”,每位实习的学生都有校内和台内的两位导师进行业务辅导。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老师 陈雅丽:其实我们这个双导师制一开始,我们回家没事就把电视机打开,不管是哪个学生,只要是我们学生的节目都听,听了以后立刻就会给他们发短信,有什么问题,你得哪条播得不错,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跟学生沟通,然后中央台那边给他们在播出前有一次把关,回来以后针对他们的业务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学生由于紧张,他的气息还不是特别好,不是很自如,我们就给他们带到办公室里,有时候在家里就带着他们练,给他们练。

    在播音部里,老主播贺红梅和崔志刚担任第一批实习播音员的辅导老师。

    对于这些实习播音员来说,成为了实习生并不一定最终能获得出镜的资格,实习期间,他们不仅要学习直播的流程,还要与央视主播一起承担至少4个月的新闻配音任务,平均每人每天5小时的工作量。而且,最关键的他们还要通过两次严格的录像考试。

    第三次的录像考试和第一次相比,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们在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的转变,紧张到松弛、稚嫩到沉稳。最终,被老主播们称为“七小福”的实习播音员们从4月17日开始,正式亮相新闻频道凌晨3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

    董倩:从中央电视台的大门走进去,走到新闻直播间,这段路满打满算也就是几百步,但是对于这七名实习主播来说,他们要完成的转换,却远比这段路程要遥远得多得多。

    晚上11点,准备凌晨三点直播的的胡悦鑫走进中央电视台,这天晚上,是他作为实习播音员第二次值夜班。

    记者:胡悦鑫,您好。面对面的。

    胡悦鑫:你好,你好。

    记者:你今天晚上几点的班?

    胡悦鑫:今天晚上凌晨三点到四点,两档。

    记者:三点和四点,一档多长时间?

    胡悦鑫:三点应该是15分钟吧。

    记者:四点呢?

    胡悦鑫:四点也差不多,或者就20分钟这样的。

    记者:那你要从传媒大学几点就出来?

    胡悦鑫:路上得花一个小时左右吧,大概10点钟肯定得出门。

    记者:那就是饭都要在学校吃好,然后一切准备完毕?

    胡悦鑫:对,都吃好,然后10点钟出门过来。就开始准备这个晚上凌晨的直播。

    和资深的主播们不同,胡悦鑫往往都会在直播前4个小时到达播音部,首先,胡悦鑫会花费一个多小时,去熟悉直播稿件,经过4个多月的实习,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已经开始独立处理稿件,这也是他们成长中必须迈出的一步。一个小时后,晚上12点,胡悦鑫开始化妆。

    记者:小胡你以前化过妆没有?

    胡悦鑫:也化过。

    记者:但是在中央电视台这种化妆,被化的时候,你心里什么感受?

    胡悦鑫:第一次化还是挺激动的,非常专业的化妆老师给我们化妆。

    记者:你本人就长得挺帅的了,你还激动啊?

    胡悦鑫:毕竟是央视资深的一些化妆师化出来的都是央视的化法,一直是我心目中所向往的这种。

    记者:那你在给他化妆的时候,哪最需要你着力去用花点功夫?头发?

    化妆师:他相对来说他武官比较端正,然后需要调整的地儿很小。他就是头发做好了就行了。

    记者:他头发实际上是挺时髦的,跟台里其他的男主播不大一样?

    化妆师:是,有时候我们做头发也是有点矛盾。

    记者:怎么矛盾呢?

    化妆师:因为有时候觉得,他应该把他搞得年轻时尚一点。

    记者:你最后走的最终路线是什么样的?

    化妆师:就是在端庄大方的同时,有一点点小的动作,就是能够跟得上时代。

    记者:比如说四点这一档结束了以后,你们那时候还没有公交车吧?

    胡悦鑫:对,还没有。

    记者:那怎么办,在这儿?

    胡悦鑫:一般是按理说我们四点钟下了节目就可以走,但是我们都会在这儿多待一段时间,看看就是当班主持人出镜的情况来学习一下?

    记者:要待到几点呢?

    胡悦鑫:一般会待到早上六、七点吧。

    记者:然后再走?

    胡悦鑫:对。

    记者:那等于一宿不睡?

    胡悦鑫:对。

    记者:然后再搭早班的地铁回广院?

    胡悦鑫:一般就搭早班第一班地铁回广院。

    23岁的胡悦鑫,是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它的父母都在广东新会电视台工作,父亲曾经是电视台的主播。由于受家庭的熏陶,胡悦鑫从小就喜爱播音主持,初中时他就获得江门市演讲比赛获一等奖,曾担任中学校园电视台主播。进入大学,他多次主持文艺演出、歌咏比赛等等。4月23日,凌晨四点,胡悦鑫人生中第一次坐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台上,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播报。

    董倩:我特别想知道,第一次坐在这么多灯打在你身上,然后一个人,实际上演播室里面是孤零零的,就你一个人坐在这个主播台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胡悦鑫:的确感觉有点孤单,毕竟就我一个人,戴上耳机可能导播的声音也会传进来,但是还是感觉面对镜头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紧张,但是片头音乐一响我马上就进入状态了,之前的紧张情绪已经不存在了,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这一档新闻做好,能够给观众一个交代。

    董倩:你是真正在播音的时候脑子里还会想其他的东西吗?

    胡悦鑫:不会。脑子里就是这个怎么能把语句读顺读通读连贯。

    董倩:当你合上稿子说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再见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胡悦鑫:很舍不得,就是感觉还想继续往下播,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如果给我这个机会。

    董倩:没过瘾?

    胡悦鑫:对。

    董倩:然后摘了耳机走出去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胡悦鑫:心里在想刚才的这个直播有没有比较大的一些漏洞,或者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会跟导播还有当班主持进行一些交流,看看我有没有需要一些改进的地方。

    4月23日凌晨4点《新闻直播间》,实习主播胡悦鑫第一次出镜,短短的3分55秒,让胡悦鑫迅速在网络上串红,一时间,英俊帅气、准国脸、新完美男人成了他的代名词,酷似韩庚+吴彦祖的外貌,成为女性网友追捧的对象。

    董倩:你怎么看待别人对你的这种评价,你帅,你英俊?

    胡悦鑫:其实这个评价对我自己来说,其实不是那么喜欢。

    董倩:为什么?

    胡悦鑫:因为我觉得我是在给各位播新闻,而不是在就是看我个人的一个表演。

    董倩:我看有一些,有这样质疑的声音,就是说别人是喜欢有的人是这样讲,说如果论专业的水准的话,可能小胡的水准和他其他的同学相比,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之所以最受欢迎,他是占了长得帅的便宜。

    胡悦鑫:这个我看得其实非常淡,我没有把它当做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就是,一个羁绊。因为我觉得这个评论会或多或少会有,但是像我面对这么多的评论,我还是觉得有点突然,但是我还是会依旧坚持我自己的这种风格,在业务上来提高,而不是关注这些来自四面八方这些评论,来影响我们的发挥。

    化完妆之后,胡悦鑫开始在播音部这个狭小的角落里,查看当晚直播的串联单,这也是直播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往往在这个时候,节目的改动,或者紧急稿件都会在这个时侯出现。

    记者:你会在这里一遍一遍的在心里边读?会读吧?

    胡悦鑫:先看,先默读,了解意思之后,然后开声读出来。

    记者:就可能在我们旁观者看来,读这两行字挺简单的事儿。那对你们来说这是一件很难的任务吗?

    胡悦鑫:只能说是要想把这个意思读清楚,确实不简单。但是还是以理解这个内容为主吧。

    记者:你在这儿要待多久?

    胡悦鑫:一般化完妆之后,就一直在这儿看了,没有什么事儿的话。

    记者:我记得当时我在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基本上在读这个电脑里边的东西就已经进入到紧张状态了,你呢?

    胡悦鑫:刚开始第一次上直播的时候,就往这儿一坐,就感觉心里已经…

    记者:坐不住了?

    胡悦鑫:可以说很激动这种感觉,但是紧张的话倒是谈不上,就会感觉还是有所不同。

    记者:好,你先看。

    能在央视实习,对于胡悦鑫来说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个机遇。面对未来,23岁的胡悦鑫没有过多的奢望,他始终认为,做好自己、做好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董倩:从你嘴里播出去的新闻,你希望是令人信服但是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做记者的过程,而现在机遇给了你这么一个机会,让你一下子就坐在主播台上,对你来说是一个好事,还是说并不是那么好的事情?

    胡悦鑫:我觉得如果让我选择,现在就坐在主播台还是现在先去做几年记者,来锻炼一下自己,我会选择后者。因为我觉得,只要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条路,毕竟十年磨一剑,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最闪耀的一颗星。

    董倩:但是你放得下吗?

    胡悦鑫:我还是会以事业为主,毕竟这个只是带给我们一种暂时的一种快感,而不会长久下去,你如果没有这个内心的基点作为保证的话,相信在今后的这个播报过程中也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因为我确实觉得作为一个男人,确实有内心的一种基点比较重要。

    这个正在练声的小伙子叫苗凯,他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第二学位2010级的学生。4月22日,凌晨,苗凯首次亮相《新闻直播间》。亮相之后,苗凯在网络上被称为少年老成型,24岁的年纪,却有着超出他年龄的成熟。

    苗凯:我现在的时时刻刻充满着危机感的这样一种想法。

    董倩:这个危机感哪来的?

    苗凯:这种危机感和我,可能从小的教育一直有关系,毕竟学播音的家里面都有这方面的刻意的培养,有父母的刻意往这方面的引导受这方面的熏陶,但是我没有。

    苗凯出生在山西长治,一个叫果园村的地方,他们家是地道的农民,当他小学毕业,还不知道什么是普通话。

    苗凯:我们村子那个小学那个校长,就是他一个人带好几门课,就是用那种特别标准的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大丁庄乡果园村的那个方言,给我们讲语文课,讲我们的普通话,用方言讲,你可以想想我当时是怎样一个处境。

    董倩:你还能想起来说几句?

    苗凯:同学们好,老师好大概就是这样的。

    董倩:这叫普通话?

    苗凯:这就普通话,这都是好的了。

    董倩:你是这样一个环境下学的普通话?

    苗凯:对。

    苗凯的父母没有文化,为了改变命运,苗凯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长治高新区的火炬中学学习。

    董倩:到了初中别人说的是方言味的普通话,还是纯正的普通话?

    苗凯:别提了,初中给我最受打击的一次就是在我们班级开第一个班级班会的时候,我特别自信,因为那个时候,在小学我们是很受欢迎的,孩子王,真的是孩子王,我就特别自信地开始用及其饱满的状态用很洪亮的声音开始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原本想的还可以。

    董倩:拿出孩子王的心态去讲。

    苗凯:结果引来哄堂大笑结果老师也笑了。

    董倩:你怎么说了,说两句。

    苗凯:我现在可以学一下,大家好,我是来自哪个村的,苗凯。

    董倩:你觉得是普通话?

    苗凯:我觉得说的是普通话。

    董倩:大家都笑了。大家的这种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苗凯:对我来说我可能觉得是一种打击,是一种刺激。

    初中的三年,苗凯一直在自卑中生活,他不会说普通话、更不会唱歌,他只能和同样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交流,而永远进不了城里孩子们的圈子。初中毕业后,苗凯考上了长治郊区一中,在那里,苗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董倩:你初中让你最自卑的就是一不是说普通话,二是因为别人会唱歌,但是为什么经过这三年之后这倒成为你的专长了呢?

    苗凯:就是受到这种刺激以后,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你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就是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之后,然后我就开始努力地已经基本上接近不能说乙甲,但是已经接近一乙的水平了。

    董倩:你就是不服这口气。

    苗凯:农村的孩子怎么了,农村的孩子照样也可以做电视做新闻做主持。

    董倩:你高中的三年学业怎么样?

    苗凯:学业我在我们班第一名。

    董倩:为什么能从初中的中流一下子变成高中的第一?

    苗凯:可能就是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资多聪慧的人,但是我一直认为我特别努力的人,只要我认定一个目标,我就会一定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拿我考到山西大学来说,我在我们那个小群体之内,在学习声乐的那个班级里面考得最好的学校,除了专业院校之外,在综合类大学里面的音乐系是最好的。

    从初中到高中,苗凯的学费都是靠父亲外出打零工挣来的钱,为他支付学费。2006年,苗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学习美声。也就在这一年,因为家里无法在负担两个儿子的学费,比苗凯小三岁的亲生弟弟,不得不放弃学业,学起了理发,贴补家里和哥哥上学的学费。

    董倩:你能够理解你弟弟这么做的原因吗?

    苗凯:我当时可能更多认为是我弟弟就不想学习了。

    董倩:他也是这么说的。

    苗凯:我现在想想,还是那句话谁不想读书呢,一个农村人只能够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我意识到他是因为家庭的情况主动地提出不读书的时候是在2006年。

    董倩:从现在回过头去想,能够看出来你弟弟为什么在你上大一的时候不读书了,现在能理解。

    苗凯:现在我每时每刻想起我弟弟来,我就觉得我这个当哥的要时时刻刻地在今后当中自己有能力了,不仅仅是现在在精神上,去鼓励他,去跟他沟通在物质上我一定会辅助他。

    董倩:在某种程度上你弟弟用自己的未来换了你的未来?

    苗凯:是,我这个当哥的有时候想想,不过能有下辈子我去让他来读书。

    大学四年,苗凯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控制在300块钱,而且,这些花费都是来自于每年的奖学金,那个时侯,苗凯的梦想就是要成为和戴玉强一样的美声歌唱家。

    苗凯:我在大一的时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就是成为戴玉强,像那会儿经常买一些碟片,就是宁愿自己吃一个两块钱的不好点的饭菜,给自己省点钱买点碟片去模仿他们,模仿他们怎么发声怎么唱歌。

    董倩:说句老实话。因为唱歌的真不比别的,都有天分,你的音质、音色包括你能不能这么高?

    苗凯:说到这个音高的问题,我是经过反复的推敲之后,我觉得我是在这条路上走不通了,我是索性到了大三就挣三等奖学金了所以我就慢慢开始逐渐找另外一条出路了。

    董倩:怎么找到播音呢?

    苗凯:在大学第二年的时候,大二的时候我加入到山西大学广播站。而且是我负责一个周一收听率很高的节目,甚至还有新闻评论的节目呢,还有新闻播报还有一些娱乐节目,还有搞一些能唱歌的人,然后过来录歌。

    董倩:从那儿开始渐渐地有兴趣?

    苗凯:对,开始渐渐有兴趣,还有就是很多社团,因为学生很多组织,有很多社团去组织社团的联欢晚会,还有迎新晚会,这些东西在这四年当中也主持了很多场,也会在自己自信心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我在我们山西大学一个还没有开发一个工地上新建的教学楼还没有正式批的一个地方,一个人都没有,我们每天早晨去那里炼声,还买了一个小册子,就是普通话的小册子,语音发声的小册子,每天去练习,aoeiu…,从那个时候开始反过来去练。

    2008年,5月,山西大学为汶川地震专门组织了一场募捐晚会,苗凯担任晚会主持人,在那场晚会上,他结识了现在的女朋友,而更让苗凯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位学习学前教育的女朋友让他撞上了播音主持这条路。

    董倩:她是学学前教育的?

    苗凯:我认为她学前教育,我在她眼里还是一个孩子吧,可能。

    董倩:她怎么给你的影响?

    苗凯:她会就是给你对你的未来会有一些担忧,然后给你一些建议。

    董倩:上广院的二学位。

    苗凯:我当时还是一个特别土的人,都不知道网银是什么,都不知道淘宝是什么,她给我买的,在网上的买的一些复习资料,给自己专业上的书,还有各方面的书让我看,然后就开始跟她一起去我们的山西大学的图书馆,还有理科楼、文科楼,去上自习,真的是风雨无阻的。我做的最浪漫的事情骑着单车然后在她楼下等她,然后一起买一个煎饼果子,一起去上自习,我现在想起来,虽然她现在在南京读研究生,见面的时间很少,但是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特别单纯,特别幸福。

    董倩:而且因为她给你指了一条正道。

    苗凯:对,我现在特别感谢她。因为认识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幸运而且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董倩:然后考上了传媒大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苗凯:对,我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分数揭晓的那一刻,我当时给我妈打了一个电话,泣不成声,你知道我在学习播音的时候别人对我怎么说吗,说我不务正业,搞的有些同学对你有一些猜忌,因为学习声乐你怎么又去学习播音了,你怎么不好好上课,有很多课特别枯燥,真的自己无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所以我索性逃课了,然后就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董倩:然后跟你母亲说的时候觉得委屈?

    苗凯:对,把所有的委屈,把所有大家对你的一些猜忌、怀疑,当我说妈我考上的时候,我妈在我面前从来没哭过,电话我明显听到哭泣的声音,我也是真的是哭成泪人了。

    2010年,9月,苗凯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将近两年的时间,苗凯不仅在学校系统地学习着播音主持方面的知识,还积极参与实践,2010年,他在海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担任主持人,生活综艺频道任出镜记者,这个农民的孩子终于走上了梦寐以求的播音主持之路。然而,苗凯说,这一次能在中央电视台实习没敢想过,能够在新闻频道出镜更是想都不敢想。

    董倩:在那一次你妈妈哭成那样,这一次看到自己的儿子在电视上。

    苗凯:哎呀,别提了,我跟我妈说了,我说跟我的爷爷奶奶,我爷爷奶奶都76岁了,都挺好的,我奶奶71岁了,我就跟我爸妈说,我晚上要出镜,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董倩:拿出播音员的声音跟她说。

    苗凯:我要出镜了,就是她也不知道出镜是什么意思,她就说要上去要播音了,我特意说了一下,你爸妈你别跟我爷爷奶奶说,大半夜三四点,你说两个老人,你说你跟他说了他还有心思睡觉吗,我爸妈捱个拿电话,就开始通知我大姑,我小姑,我姥姥,我舅舅,我奶奶捱个通知,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全通知了一遍。

    董倩:七大姑八大姨。

    苗凯:真是七大姑八大姨,就差没到我们村的广播站去广播了。

    董倩:弟弟对你能出境,他反应是什么?

    苗凯:弟弟也很欣慰,弟弟会鼓励我。我弟弟说,好,加油。我弟永远就是这句话加油。

    4月22日,凌晨3点,苗凯走进直播间,开始播报。虽然,这一次播报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这对于苗凯来说,是实现梦想的开始。

    董倩:真正出镜的那天?

    苗凯:别提了,我原本以为自己不会紧张的因为之前演练过,但是到那个凌晨三点片花一出的时候,应该是十几秒的片花,我的心就能感受到,当然心脏在这里,能感觉到从丹田这块突突都快飞出去了,心跳急速加剧,然后感到头都大了,然后在播报的时候努力压制自己的情绪一定克制,差点就崩溃了,我现在特别感谢我们的老师还有台里的播音部的老师们,他们真的太敢大了,怎么可以让我们就这样做直播呢,虽然是播报,但是那止不住,我万一兜不住,万一崩溃了呢。

    苗凯对他自己的第一次央视出镜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由于紧张,导致我在荧屏前展现给观众的是不停地摇头晃脑。

    董倩:你怎么个摇头晃脑?

    苗凯:这样,各位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凌晨三点,欢迎走进本节的新闻直播间。

    董倩:怎么可能兜不住呢,就是念字为什么那么紧张?

    苗凯:我觉得不仅仅是念字,你要把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去把这一表咨询把里面的核心内容去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所以第二天有人会在网上说我这大叔,我说我才20几岁的小伙子,怎么就是大叔的名声呢,就说我摇头晃脑的,当然我现在觉得摇头晃脑是排解紧张的一种方式,到了第二次上镜的时候一定不要摇头晃脑。

    董倩:你从一名学生直接坐火箭一般坐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主播台上,如果经历了美好的一种体验之后突然比如说未来有这种可能性,台里绝定你没有被留下,你可能又要回到原点上这种落差能不能受得了,

    苗凯: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一直以为我的本命年还算比较顺利,我们七个人包括其他那些目前在那里配音的实习声们,真的是命运垂青我们了,我只能感谢各位老师吧,所以我一直觉得到这里学习就像一个地铁站一样,当幸福来敲门里面说的那句他连接着你的过去和你的未来。我认为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董倩:如果电视台没有留你的话,你会把它看成一次挫折吗?

    苗凯:不会,一点都不会,我特别感谢这次机会,真的就是焕然一新了,就自信满满地,不能说我自己有多好,但是最起码自信满满,因为我有这个信心,自己能力不够,但是你多付出一些总是能够补过来的。

    张仲鲁:这些就是我的窝,您来我特意收拾的。

    记者:来,带我们去看看吧。

    张仲鲁:好。

    记者:这一个屋住几个人?

    张仲鲁:是四张床,但是住了三个人,这个还有这个。

    记者:你是哪一张?

    张仲鲁:我是这一张,他俩现在是出去实习了。

    记者:平时在这儿读书、学习,晚上有熄灯的限制吗?

    张仲鲁:对,我们11点半停电。

    记者:一切都结束。

    张仲鲁:对。

    记者:电脑也关闭了。

    张仲鲁:不过我们一般都没怎么按点睡觉,因为笔记本电脑有电池,还可以再玩会儿。

    23岁的张仲鲁来自山东青岛,他和苗凯一样都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第二学位2010级的学生。在这7位实习播音员中,张仲鲁属于沉稳、幽默的类型,所以不管是选拔考试还是出镜,张仲鲁往往被安排在第一个。

    记者:这些东西都是谁的?

    张仲鲁:这是我买的一个话筒。

    记者:专业的一个。这是平时你可以配音作品的用这种的。

    张仲鲁:对,像这个是一套的,声卡。还有这个架子,这个话筒,这个防分道(音)。

    记者:就是外面干活的时候,这些作品都在这儿去录制了。

    张仲鲁:对,就是比较方便,在宿舍就能做,宿舍环境比较安静。

    这套专业的配音设备,花费了张仲鲁2000多块钱。和其他几位同学不一样的是,因为张仲鲁的声音不错,在他还没有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之前,就曾在德州市做过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2008年他还解说过山东省全运会散打选拔赛。2010年,张仲鲁进入传媒大学之后,找他配音的人更多了,2011年央视综合频道《梦想合唱团》邀请他为节目宣传片配音,辽宁卫视激情唱响节目宣传片也让他去配音,甚至一些影视剧中的旁白、配音也找他。

    张仲鲁:像这个就是我截了一段电影的片段,然后把它的原来的声音扒掉,把自己声音贴上去,这是雨人。把声音调大一点。

    记者:还是立体声了。

    张仲鲁:这是买了俩小音箱,这便宜,才20块钱。

    记者:实际上这个女主角的话是原声,然后你把男主角的话给掐掉了配成你的声音,你做这件事情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乐趣吗?

    张仲鲁:就是为了乐趣。就是喜欢控制声音,然后这个原声是孙悦斌配的,我就去模仿他,模仿他的感觉、他的声音,我觉得配完这个特别有成就感,也喜欢给朋友看。

    记者:你的朋友看完了这段,都会说什么?

    张仲鲁:像那么回事。

    记者:你觉得这个评价你满意不?

    张仲鲁:我觉得可以再高一点。

    记者:那我给你高一点的评价,真好。

    张仲鲁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影视作品,对着练习配音。在我和张仲鲁短短的接触中,我发现他对声音控制,已到达了一种迷恋的状态。

    记者:正如你说不管是诗朗诵也好,不管是给影视作品配音也好,不管是给新闻做配音也好,你对于声音为什么有这么深的热爱?

    张仲鲁:最早开始可能就是因为老师说,你声音真好,然后就形成自己想通过这方面来找寻一种成就感,因为人一辈子总想做点事吧,然后我可能有这方面的天赋,那我不妨就朝这方面努力,其实我原来的梦想是做一个搞学术的,然后发现也不是很适合,就是比较适合干这个,然后就努力地干好这个。

    记者:你想在哪方面的学术方面上有成就?

    张仲鲁:物理。

    记者:这个差得太远了。

    张仲鲁:对,一个也就是差别,两个行业。

    记者:最终发现自己的兴趣是在声音上?

    张仲鲁:对。其实也是为了证明自己,觉得自然自己适合学那个,可能以后想干这个,但是后来发现配音我能干得更好。

    记者:可能在这方面这么喜欢,我自己的感觉,可能你走对声音的掌控,比如说配音啊,可能更适合你,也许。

    张仲鲁:也许。然后包括其实我现在就是没出镜,我做配音也做得很开心。

    张仲鲁:然后我还有一些就是没有画面的一些也想给您听一下。像这个也是模仿的一个电影,《东邪西毒》,自己加的音乐,觉得还蛮有感觉的。

    张仲鲁:也是自己玩的,自己模仿。

    记者:往往是带着玩的心态才能做出一番成就来。

    张仲鲁:对。尝试玩了之后,没有太多的负担压力。

    记者:所以你有这么一种玩的心态现在到中央电视台实习,可能对你来说一切都可以变得比较轻松,越轻松就越能胜任。

    张仲鲁:好像在央视的话,一方面我觉得玩的心还是比较淡的,那个平台还是比较高比较严谨,也挺紧张的有时候。配音啥的还比较容易应付,因为毕竟还是我的强项嘛,然后出镜的话觉得还是有一些紧。

    记者:实际上当你们渐入佳境的时候,也到了该离开的了,实习期也就快结束了。

    张仲鲁:是是是,反正我觉得既然来了一趟这么久了也收获很多,哪怕离开的话,我觉得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财富。

    记者:是发自内心的说吗?即使真的留不在台里头。

    张仲鲁:当然是肯定希望能留下,留不下的话,这些肯定也够受用一生了。

    董倩:这儿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办公室兼化妆间。你跟我进来以后,你会发现这儿的空间非常狭窄,甚至可以用“简陋”这个词来形容。现在这七名同学呢,就像他们无数个前辈一样,在这里开始每天的准备工作,化妆、读稿子等等。这儿有一排一排的柜子,这个柜子在这个房间里就标志着每一个人的存在。可能对这七个小同学来说呢,他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天,他们也能够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这些实习播音员进入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天起,他们就过上了和新闻主播们一样的值班生活,虽然每天要挤着地铁来上班、上大夜,,但是在过去的四个月的实习期里,他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而且渐渐地从稚嫩走向成熟。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 李瑞英:我觉得当然是稚嫩,后来是成熟,尤其是上这个大夜班,大家觉得很辛苦,但实际上我们都是这样做过来的,原来新闻频道没有24小时滚动的时候,我们就是上早班4:30上班,那同时又加了大夜班之后,我们很多资深的主播,工作20年的人一样上夜班,比如说夜里你要困的时候,只能在这个沙发上打一会盹,但是这就是我们几十年工作,就是这样。所以有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工作背后的故事,只是看到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好像就觉得,哎呀确实很辛苦,但是你比较承受得住这份辛苦,才可能慢慢日积月累,然后让大家去接受你,每个人都是这么,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第一批实习播音员就将结束实习,现在,已经有多家地方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其他频道对这7位实习播音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处于稳步推进中,第二批、第三批实习播音员正在进行录像考试,这其中也包含女性主持人、播音员。

    董倩:20年前当我第一次坐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里的时候我也是非常的紧张,我十分在意自己的头发、化妆,还有衣服是不是得体,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我意识到,主持人是建立在观众和新闻之间的一座桥梁,观众是通过我而看新闻,额渐渐地会把我这个角色淡化掉,我想这七名广院的同学现在可能最在意的就是他们在播报的过程中,会不会念错了稿,会不会太紧张,但是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嘴里播出去的新闻到底是什么内容,这最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