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专题测试

 昼晴夜雨 2012-05-10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测试(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全国高考)读下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答案:D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在地球表层经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

答案:C

读下图,完成3~4题。

3.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地下岩浆沿断裂面逐渐上升而导致板块张裂。依据岩浆的侵入过程和地表的变化即可判断出图示三阶段的前后顺序。②为岩层发生断裂,地下岩浆还没有侵入;③为岩浆开始侵入;①为随着岩浆的大范围侵入而导致板块向两侧运动。

答案:B

4.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解析:图中两个板块的厚度相似,且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故图示范围只能位于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或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对比四选项可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2011·上海高考)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小不同。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 cm/s                            B.200 cm/s

C.300 cm/s                            D.400 cm/s

解析:由图可知,鹅卵石的直径大小是6.4 cm,当河流流速超过200 cm/s时,才可能被河流搬运起来。

答案:B

6.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解析: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先沉积颗粒较大的,后沉积颗粒小的。

答案:D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7~8题。

7.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解析:中游落差大小对河流入海口处的地貌形成没有必然的影响。

答案:A

8.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解析:瀑布形成处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侵蚀作用。

答案:C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回答9~10题。

雨花石

昆石

太湖石

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

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成分是石灰岩

 

9.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

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解析:由材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太湖石是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其中雨花石和太湖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而昆石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形成的。

答案:D

10.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若图中甲代表岩浆,则(  )

A.昆石属于乙类岩石

B.雨花石属于丙类岩石

C.太湖石属于丁类岩石

D.三大名石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图中甲代表岩浆,则丙为岩浆岩,丁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昆石属于侵入岩,雨花石和太湖石为沉积岩,选C。

答案:C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及淤泥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本题结合国土整治和地表形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甲处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靠近河流,适宜耕作;乙处是断层,不利于工程建设;丙处为山脊,坡度较大,不宜修梯田,可以植树造林;丁处是山谷,河流冲刷较严重,可以打坝淤地,保持水土,有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答案:A

12.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图中Ⅰ、Ⅲ处为沉积岩,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岩。故Ⅱ、Ⅳ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D

(2011·厦门模拟)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个人旅游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实施,首批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厦门,每日上限为500人。读图,完成13~15题。

 

13.游客出发前观察图1,判断图示地区的河流流向特点是(  )

A.多数从西流向东                             B.从中部流向四周

C.多数从南流向北                             D.从四周流向中部

解析:根据图示等高线判断,该区域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应为从中部流向四周。

答案:B

14.游客从M走到N,其所经地区地势起伏与图2所示剖面线对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观察剖面图注意地势起伏状况及沿剖面线海拔的极值点,在从M到N,先上坡,然后经过一鞍部和一河谷,最后又处于较高地点。

答案: A

15.到野柳地质公园游览的游客,多去欣赏海边奇岩怪石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如女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形成这些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地质公园”“海边自然景观”等,由此推断这些“奇岩怪石”均是海浪侵蚀作用而成。

答案: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个不同时期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三幅图中,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为________。(2分)

(2)①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叫____________,图中左侧部分称为________。(2分)

(3)A处的地形为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B、C两处可能埋藏石油的是________。(1分)

(5)简述该地区地壳演化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解析:第(1)、(5)题,根据图示地貌的变化,可知该地先是受水平挤压力,形成褶皱;遭受外力侵蚀,地势变得低洼;后又接受泥沙沉积等。第(2)题,根据地质剖面图,可以推断地质构造的类型。第(3)题,A处属于背斜,形成谷地,主要是外力造成的。第(4)题,背斜储油。

答案:(1)①③② (2)褶皱 背斜

(3)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侵蚀成谷地

(4)B

(5)该地区早期受地壳水平运动的影响,形成褶皱;中期以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为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后期地壳下沉,地面堆积了大量沉积物。

17.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太阳光线为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日郑州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该地的纬度为________。(2分)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日全球昼长随纬度的变化状况。(2分)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2分)

(4)下列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2分)

A.乙地面为阳坡,红壤广布,适合马尾松的生长

B.该地曾发生过岩浆活动

C.该地的自然植被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图中河流不可能存在结冰现象

(5)简要说明图中河谷的形成原因。(2分)

(6)甲坡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是什么?据图概括其形成原因。(4分)

解析:第(1)题,由“此日郑州达一年中昼最短”可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结合该地又在我国境内,由此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38°34′N。第(2)题,12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第(3)题,因河流平直,北半球左岸侵蚀严重,结合图可知该河流自西向东流。第(4)题,该地岩层中含有玄武岩,说明该地曾发生过岩浆活动。第(5)题,从图中可知该河发育在断层上,是岩石破碎,流水侵蚀而成。第(6)题,甲坡较陡易发生滑坡现象。

答案:(1)38°34′N

(2)如下图。

(3)自西向东

(4)B

(5)岩层断裂,岩石破碎,流水沿断层线强烈侵蚀下切。

(6)滑坡。坡度大,流水侵蚀强烈(断层发育,地壳不稳定)。

18.(创新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古海岸贝壳遗迹博物馆。上世纪地质学家在天津由西向东发现了5道古海岸贝壳堤(合称天津古贝壳堤),其形成年代距今约1 000~5 000年,记录着滨海地区海陆变迁史。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正建立在第二道贝壳堤,一处距今约2 600年保存完好的古海岸遗迹剖面上,贝壳堤层次分明、出露清晰、规模宏大,具有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中央处是展馆的核心部分——古海岸遗迹剖面。在高约五、六米的地层剖面上可以看到分布着十几层由贝壳和沙子组成的地层。

材料2: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1)如果某地质工作者研究一块岩石时,发现里面含有一个古代贝壳,则这块岩石最可能是________。(2分)

(2)与贝壳堤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地质作用是(2分)(  )

A.流水侵蚀  B.海水沉积

C.岩浆活动  D.风力沉积

(3)根据贝壳堤的分布规律,说明渤海西海岸线的变迁规律。造成这种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就古贝壳堤的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4分)

解析:第(1)题,含有化石的只可能是沉积岩。第(2)题,主要是海水携带的贝壳逐渐沉积下来形成的。第(3)题,根据贝壳堤形成的年代从西向东逐渐变晚,说明海岸线逐渐向东推移。这主要是陆地泥沙淤积造成的。第(4)题,古贝壳堤对于研究沿海海陆变迁和古地理、古气候、海洋生态、海平面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因此应加大保护力度。可以从加大宣传、建立保护区等方面提出建议。

答案:(1)沉积岩 (2) B (3)海岸线自西向东推移。 陆地泥沙淤积。(4)加大宣传、建立科普基地、建立保护区等。(答出任两点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