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题中的运用
2012-05-10 | 阅:  转:  |  分享 
  
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题中的运用

夏时君

(深圳市新安中学,广东深圳518101)

摘要:通过对五个显性案例的剖析,说明控制变量法化学实验探究应用很广。本文分析了其中渗透的隐性控制变

量的内涵,并对控制变量法中的变量类型、变量实施、变量关系和实验条件的优化进行理性提练。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化学探究实验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2—0053—04中图分类号:G632.479文献标识码:B

控制变量法作为化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方法.在

探究实验中运用较多。下面笔者通过对五个案例的

评析,剖析控制变量法的实质。

1变量类型的功能、假设与

锌桁水稀硫酸

【案例l】氧化铜,可溶于稀硫一九几

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I||

哪种粒子(HzO,H+,s042一)能使氧月口月

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I、CuOCuOCuO

II和III三个实验(如图l所示)完成1固?1儿1

这次探究活动。

(1)某同学提出的假设是(2)通过实验I可以证明——;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

要进行实验II和III。在II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

解,则进一步所做的实验操作是:在III中先加入

.再加入

(4)探究结果为。你认为除

实验II和III所用的试剂外.还能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

f分析1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

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

或不发生变化,以利于在研究过程中。迅速找到事物

发展的规律,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是进行科学研

究经常用到的方法【11。在化学探究中,不同的因素和

条件对实验产生不同影响。根据因素性质的不同.

变量可分为实验变量、无关变量和反应变量。实验

变量(又称自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

素或条件;无关变量f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

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

反应变量是结果,两者具有因果关系[21。故在化学探

化学教学2011年第1期

究实验中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

实验变量、无关变量、反应变量,并在探究进行中控

制无关变量和操纵实验变量。在探究氧化铜溶于稀

硫酸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根据稀硫酸成分分析可

知,H:O,H+,SO产均有可能成为条件和因素。通过对

有关影响因素作用性质的假设分析,确定实验变量、

无关变量和反应变量对应的物理量.实验问题解决

就有了良好基础。

[答案](1)HzO、H+、5042一中的某一种粒子能够使

CuO溶解;(2)水不能使氧化铜溶解,而H+、S042一两种

粒子中的一种可能使CuO溶解;(3)Na2SO。(或KzS04

等);稀硫酸;(4)氧化铜固体溶于稀H2sO。是H+在起作

用,而H:0、SO。2‘两种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硝酸或

盐酸等。

2变量实施的控制、操纵与检测

[案例2】某探究小组用KMnO。酸性溶液与HzC20。

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研究影响反

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所用KMnO。酸

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mol·L-1、0.00lmol·L一,催

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g、0g.实验温度可选择298

K、323K。每次实验KMnO。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

mL、H2C204溶液0.01tool·L。1的用量均为2mL。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

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催化剂的KMn04酸性溶液

编号"K实验目的用量/g的浓度/tool·L。1

(I)实验①和②探究

①298O.5O.01KMnO。酸性溶液的浓度

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II)实验①和——探究温

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

③响:

(111)实验①和——探究

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④

影响

·53·万方数据

(2)某同学对实验①和②分别进行三次实验,测

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KMn04酸性溶液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

的浓度/tool·L-1第1次第2次第3次

O.Ol141311

O.001677

计算用0.001mol·L-1KMnO。酸性溶液进行实验

时KMnO。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混合前后溶液

的体积变化)。

(3)若不经过计算,直接看表中的褪色时间长短

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否可行?一。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通过直

接观察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

『分析1在实验探究中需做到控制无关变量、操

纵实验变量和检测反应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即通过

对照法,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如在问题(1)的实验

①和②中,探究KMnO。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就需要消除反应温度和催化剂对实验的影响.需要

控制两者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操纵实验变量即

通过赋予实验变量不同的水平值。如实验①和②中

KMnO。酸性溶液的浓度由0.01mol·L’1到O.001tool·

L一-的变化。达到对实验变量浓度的操纵:检测反应

变量通过时间长短、现象变化、温度变化、量的增减

等途径来衡量。问题(2)的功能就是通过计算KMn04

的反应速率来定量检测反应变量的大小。问题f3)是

反应变量检测方法的变式与评价.是定性方面的开

放与判别。综上所述。化学探究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法如图2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盱甲

操纵实验控制无关检测反应

变量变量变量

【答案](1)

图2控制变量法示意图

)锢

实验"K催化剂的KMn0。酸性溶液实验目的

编号用量,g的浓度/mol·L。

m实验(D和②探究①

2980.5O.OlKMn04酸性溶液的浓度

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2980.5O.00lf11)实验①和——探究温

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

③323O.50.0l响:

(111)实验①和——探究

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④298O0.0l

影响

·54·

(2)lxlO。4tool·L-1.min’1

(3)否(或:不可行)。取过量的体积相同、浓度不

同的草酸溶液分别同时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高

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3变量关系的分析、处理与概括

3.1定性分析

【案例3】某同学在进行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实

验时观察到下列现象:①铝丝表面生成蓬松状的铜;

②有气泡逸出,在一段时间内气泡越来越多,点燃时

发出爆鸣声,证明是氢气。对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产

生氢气的原因,该同学作出多种猜想,并设计了下列

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操作:

①取4根纯净的铝丝作为A组与下列表格中的

各物质反应:

②取4根下半截缠上细铜丝的铝丝作为B组与

下列表格中的各物质反应:

③取4根前面实验中所得附有蓬松状的铜的铝

丝作为C组与下列表格中的各物质反应。并与A、B组

的反应作对比。

(2)实验现象记录(控制实验温度):

物热水2.0tool·L。硫酸铜2.0mol·L-1氯化饱和氯化钠

质溶液铜溶液溶液

开始时有极气泡较多,比同浓有气泡.比热水气泡比热水A多,但比氯化

少量气泡度氯化铜溶液少多铜溶液少

B有少量气泡气泡比A多气泡比A多气泡比A多

C气泡比B多气泡比B多气泡比B多气泡比B多

你认为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中产生氢气的原因

可能是哪一些?(不一定填满,不够也可添加)

①反应生成的铜和铝为电极组成原电池。促进

铝和水反应:







(:!jf)!............................................................一。[分析】定性数据通常以文字、符号、图象图表等

方式描述物质的性质、现象、过程及变化.以程度大

小、变化快慢、时间长短,颜色深浅、温度高低等与主

观感受有关的物理量来衡量,通常用于各种实验变

量对实验结果影响差异明显的探究实验中。如何处

理定性数据?引起反应变量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需遵

照控制无关变量、操纵实验变量单一的和对照性等

原则,对数据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及综合分析。如实验

现象记录中第一横行,就是通过控制物质起始水平

相同.设置空白实验与对照实验引入不同实验变量,

化学教学2011年第2期万方数据

分析产生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大小,即可归

纳概括出Cu2+水解、Cl一对反应的影响性质及规律。纵

向分析略。

[答案]②反应放热,促进反应;③Cu2+水解生成

H+;④C1一对Al和H:0的反应起催化作用;⑤蓬松状Cu

与Al形成许多原电池。

3.2定量分析

【例4】‘‘碘钟”实验中,3I-+$20s2-_-13-+2S042-的反应

速率可以用I,+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

度量,f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

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c(I_),0.0400.0800.080O.1600.120

mo卜L-1

c(szon,0.040o.040O.080O.020o_040

mo卜L_1

tls88.044.022.O44.Ot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I司t2=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

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

色时间fz的范围为(填字母)。

A.<22.0sB.22.0~44.0s

C.<44.0s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分析1定量数据通常以数量化语言、图表及图

象来表达,具有精确性、客观性和严密性等特点。它

能反映变量间的联系与规律。有无单调性。单调性的

类型是线型关系、曲线关系.还是指数关系。在本实

验中.探究两个实验变量I一与S20s2-的浓度与反应变

量反应速率(或用反应时间来衡量)之间的关系。当

c(S20?-)不变时。实验变量e(I-)在0.040tool·L~、0.080

1110卜L一、0.120mo卜L一的变化中,因变量(反应时间)

对应88.0s、44.0s、t2。显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I-)

与反应速率间呈正比例关系;当c(135变时,c(S:O。2-)

由0.040mol·L-1变为0.080mol·L-1时.因变量反应时

间由44.0s变为22.0s,显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c(S:081与反应速率间呈正比例关系。综上所述:反

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f或显色时间

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1。

【答案】(1)研究反应物I一与S:O产的浓度对反应速

化学教学2011年第1期

率的影响;(2)孚s=29.3s;(3)A;(4)反应速率与反应

J

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

浓度乘积成反比1

4最佳条件的对比、平衡与选择

[案例5】乙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银镜

的光亮程度与反应条件有关。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

对乙醛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部分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变量银氩溶液乙醛的量水浴的温反应混合出现银镜

实验\的量/mL/滴度/℃液的pH时间/rain

序等\

1l365115

2l345ll6.5

3l565114

41330119

51350ll6

61580ll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读表,若只进行实验1和实验3,其探究目的

(2)推理,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mL,乙醛的量为3

滴,水浴温度为40℃,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是——;要探索不同水浴温度下乙醛

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量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银镜的——。

(3)进一步实验,若还要探索银氨溶液的用量对出现银镜快慢的影响,如何进行实验?——。

『分析1通常将影响实验结果的实验条件称为因

素.各次实验所取的不同数值称为水平。因素与水平

分别用A、B、C……和l、2、3……表示。在多变量的实

验探究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有简单比较法、优选法、

正交实验法等[Xl。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以控制变量的

思想为核心。如简单比较法(如图3所示)在三因素三

水平中(A1、A2、A3;B1、B2、B3;Cl、C2、C3)中,先固定二

因素的两水平。讨论另一因素的最佳条件水平;再通

过得到的最佳条件水平,参与另两个因素的最佳水

平探究。其中水平A3是固定因素B和C的两处水平所

找到因素A的最佳条件;水平B,是固定因素为最佳

因素A,和C2所找到因素B的最佳条件;Cl是固定因素

最佳条件A,和B。所找到的最佳条件。在实验条件优

化的探究过程中。各个因素最佳水平的选择都是各

因素各最佳水平优选的结果。

(下转第58页)

·55·万方数据

2几点思考

本题以教材内容为情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对

诸多化学核心知识进行考查.命题特色是平常中出

新意、新意中蕴精神,是一道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

好题。

回味此题,反思高三复习,我们可得到如下启

示:

2.1强化文本意识

文文是指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软性资源。教材是

教师实施教学行为依附的主要文本。本题直接教材

选取的知识点有:Fe3+和Fe2+的互相转化实验(见《化

学l》“专题三”)、“镀锌铁皮”实验介绍了分析天平的

使用(见《实验化学》“专题六”),工业炼铁炼钢、碳与

浓硫酸反应(见《化学1》“专题三”和“专题四”),高考

试题中如此高密度地重现教材知识.这对课堂教学

和高考复习的导向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得到启示:

以新教材为本.落实基础知识,尤其要重视教材主干

知识和新增知识点.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南

针,也是组织学生备考的风向标。

2.2培养综合意识

理综化学命题的最大特色是体现“学科内综

合”,即将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道题中考查。本题知

识点分布有:浓硫酸的氧化性、稀硫酸的通性、S0:的

还原性和漂白性、CO:的检验、Fe3+和Fe2+的化学性

质、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等。从能力层次上看,本题

考查了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简答题、试剂的作用和选

择、气体的定性检验和定量计算等。充分体现“学科

内综合”的特点。这启示我们,高考复习必须打破教

材固有的编排体系,变化知识呈现的时空顺序,加强

对知识考点的剪辑、重组和聚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的综合意识和能力。

2.3创设情境意识

本实验提供的情景很真实.考查学生的思维变

通能力。很多经典习题要么只考查铁与浓硫酸反应

(产生气体gS02币nH2);要么只考查碳与浓硫酸反应

(产生气体gSO:和C02),本实验以“碳素钢”为探究对

象,考查了铁、碳同时与浓硫酸反应,是对传统设题

方式的创新,真实反映了钢铁工业的生产实际(根据

炼铁炼钢原理,铁与钢中都将含有杂质(如碳),体现

了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习题”的特点。学生对题

干情景既熟悉又陌生。只有深刻理解题意、跳出思维

定势才能正确解题。真实或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可

以增强学习和考试内容的真实性.促进知识技能的

迁移和应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正是我

们中等教育的本质,是由学生个体自我实现和发展

的教育机制所决定的【1】。纵览2010年全国各地的新

化学高考试卷,“无情景不大题”已成为高考命题的

通用规则.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渗透于高考试

题的大趋势。这启示我们,新课程大力倡导探究性学

习必须依附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教师应该在课堂

上尽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尤其要设置与科学、技

术、社会和环境密切联系的应用情景,让学生在情景

中学习知识、在探究中锻炼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高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IIY-t=.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Ⅱ】.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3):3—10.

(上接第55页)

图3简单比较法(三因素三水平)

而探究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中。影响的因

素有:银氨溶液的量、乙醛的量、水浴的温度、混合溶

液的pH,通过出现银镜的时间来衡量。通过对各种

无关变量的控制(银氨溶液的量、混合溶液的pH),讨

论乙醛的量的不同水平(3d、5d)和水浴的温度的不

同水平(30℃、45℃、50℃、65℃、80℃1对银镜的反

·58·

应速率的因素。

[答案】(1)比较乙醛用量不同时生成银镜的时间

(速度或质量均可)

(2)在6.5~9min之间;光亮程度(或亮度、外观、效

果等1

(3)保持其他的实验条件不变,改变银氨溶液的

用量,测量生成银镜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王曙光.控制变量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物理教

师U1.2002,∽.

【21吏家幸.控制变量法在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应用.中学生物学U】.

2005,(4):19.

【3】肖常磊,钱扬史.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北京工业出

版社.2007.9:12—14.

化学教学2011年第2期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