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涨价在专家眼里何以成为少点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费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因为平时出去吃个饭的饭钱可能就比每月电费还高,电价调整后所多差出的钱无非是多叫一个菜少叫一个菜的事。 6月1号,要推行阶梯电价,各地制定的方案,普遍让人感到第一阶电量不够用,随之而来的就是涨价。作为能源研究会的副理事长,自然是专家级的人物,那么他对国家能源政策和民生需求是怎么研究的成果,无疑会对阶梯电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还记忆犹新,当毒胶囊发酵阶段,就有专家出来说,每天六颗毒胶囊可以平安无事,事实上不是无事,是他掩盖了制药行业的一件大事。那么这个电力专家又为何这么评价电涨价的? 他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电费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很低,根本没必要计较电价波动。这里可以看出两层意思,一是电价在生活中的比例低,就可以忍受垄断的电力部门为所欲为,这难道就是“逗你玩”、“将你军”、“鸡蛋飞”、“葱动了”理论基础?二是电价的波动可以无视消费者的感受,都是生产者的权力。这表明这位官员专家的立场不是独立的,作为官员他不替百姓着想,作为专家他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学术精神,他是在代表某种利益说话,就像研究烟草的去申报院士一样骑当婊子又立牌坊一样令人纠结,所以说出来的话和毒胶囊专家就如同一丘之貉。 研究能源不能不替电力生产说话,但是要研究电力生产的内在诸多因素,并非是为涨价找理由,这样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难免让消费者难于忍受,再说用电和外出消费点菜有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关系吗?难道为了电力部门的所谓利益和发展,就要我们消费者吃草根挤牛奶养活他们? 我们不排除电力收费方式的改革,也不否认专家给我们算账的经济账,但是你有你的说话权,但是不能剥夺我的消费权利,如果我们不反对,你可以任意的推崇涨价,而不想方设法降低电力运作的成本,或者隐瞒成本,嫁祸到消费者头上,这不是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的表现,就是权利和垄断为自身利益的巧取豪夺。因此专家在提请百姓少点菜的方式用电,请问那么为什么不去揭示,电力生产成本到底是如何构成的,只有采取不断的涨价,不断的变换花样涨价,才能维持运行呢?(肖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