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美和高尚在心中统一

 亚洲书亭 2012-05-10

让美和高尚在心中统一

     罗曼·罗兰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的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所以,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论语》、《孟子》、《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等,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一无所知,那么,他绝没有资格说他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

 

 
 

据《论语》记载,有人问孔子的弟子子贡,您的老师是向谁学习的呢?子贡回答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王之道焉。夫子焉不学?”孔子据周文王的时代大约500年,他在人民中间随时随处都可以学习到以文王之道为代表的我们民族的精神理念。我们今天离子贡发表这番议论大约有2500年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的火炬毕竟没有熄灭,毕竟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手中。将来我们的子孙除了在图书馆的典籍、博物馆的文物中看到中华文明的光芒,还能不能像子贡那样自信地说,它“未坠于地,在于人”呢?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当代青少年不可推卸的光荣任务!

 

 
 

离开了这一点,素质教育就会降格为技能教育,人文教育也会局限于古诗文知识教育。今天的青少年缺的并不是知识,但是他们往往记住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不知道培根还有一句名言:“知识在书本之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在书本之外。”今天的青少年缺的也不是勤奋,但是他们往往只希望模仿牛顿那样站在巨人的肩上去,而并不懂得如果没有巨人那种崇高的情感和心灵,即使站上去了,也只是一个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天生或者后天被人被迫塑造成的小个子)而已,决不可能像牛顿那样因此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而更伟大!更重要的是,攀登于知识巨人的高峰是一辈子的事,体验、培养那种巨大的崇高情感和广阔胸襟却取决于青少年的时期。这也是孔子所谓“后生可畏”的道理。如果把人比喻成一棵葡萄树,技能、知识就像那一串串的葡萄,而胸怀、情感、意志就是支撑葡萄树的支架,没有支架,葡萄树就只能匍匐在地并最终和它的珍贵的果实一起烂掉!这样的悲剧,我们看到的还少吗?如果要问如何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人文教育,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一个人,能够在一生中无论遭遇到什么,却始终保持奋斗的精神,保持内心高尚的情操和善良的热情,又时时具有荣辱不惊,得失不乱,笑看成败的胸怀,这样的人,能够既创造成功又享受快乐,才能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而不是金钱、权势所能做到的,这要看一个人的境界和文化定力。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

科学,是对自然世界的伟大探险;艺术,是对人内心世界的伟大探险。让我们在经典诵读的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瞻仰先哲的精神风貌;去梳理5000年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去沐浴春风化雨似的艺术美感;去领略那史诗般的英雄主义······让我们一起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