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手阳明大肠经20穴

 cps3600 2012-05-10
: |* I0 i5 ^( G! c5 X
% y% g: h6 c4 }1 e. \  x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x- n& C; G" T% z! O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 U$ M* ^* h: c' e. _
  本经穴位: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

(1) 商阳穴 LI1 shāng yáng
[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C' @3 _; ]$ ]- b
[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4 Q/ h! B3 g. v5 ]7 {  h
[主治]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A3 ?( @  o- T, H: R; c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 F* E4 b/ v; I: T0 ]" K  H8 g
(2) 二间穴 LI2 èr jiān/ q( r% G- j# y" {$ p
[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C" z7 Z( S5 Z3 F$ d; l
[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7 r: z2 O6 x, I2 X- v/ Z
[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n& }4 W) v- n9 V$ o# P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g( W6 P& }, Y% `
[刺灸法] 直刺0.2~0.3寸。4 C. P1 U4 K+ b, B0 b* x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 w# n  k) `3 \" }! I- p) r
(3) 三间穴 LI3 Sān jiān  s$ j  \- `! h: w. A+ \. U  k: R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 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示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p% a' k3 n5 o! W( X0 @% L/ _
[主治] 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洞泄。
[配伍]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 p1 j7 a& _& G' g2 V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w( j0 Y( |5 l9 O( s3 t
[附注] 手阳明经所注为“输”2 w% G! |& e6 C
6 r% P7 k7 k* Z) W
(4) 合谷穴 LI4 Hé gǔ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z0 B# N$ y% R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K/ p  O& m* K5 Z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 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5 }7 o; ]& {4 _8 r9 E- S
(5) 阳溪穴 LI5 Yáng xī, J6 v2 I+ m- w+ F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N/ u0 v- x* m* U8 K
[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n* v$ d/ ^0 g  I' b; g! S/ Q" u$ {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v. o% e, e$ v* O- g) ~6 j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C# K/ ^/ A# |+ F0 t
[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d+ t2 d7 V! n! N% n$ T/ E* ^

(6) 偏历穴 LI6 Piān lì' ^5 _6 o) }4 V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解剖]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K( m" H) D7 R, E4 ?# n8 O
[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1 e# G/ K/ b6 k/ X1 S6 s; t4 b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S0 E' o6 d) G  a
[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 @- B! E- |$ C$ H2 V2 k$ u9 w6 E

(7) 温溜穴 LI7 Wēn liū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6 A2 D- {7 a$ w2 ^6 f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W! K  Y) O, l5 w) P! i/ t% E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2 m& \. V& M* f
[刺灸法] 直刺0.5中l寸。
[附注] 手阳明经郄穴。

(8) 下廉穴 LI8 Xià 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7 a% U, F  u+ D3 c" `. U
[解剖] 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E5 Y  ]& S) L/ f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r( o3 I+ m  N% A
[刺灸法] 直刺0.5~l寸。( a( c0 _9 ^# m$ e" C8 b

(9) 上廉穴 LI9 Shàng 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Q6 f7 Y1 m0 x4 t/ B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5~l寸。
- {1 |4 q9 ]6 S$ h
(10) 手三里穴 LI10 Shǒu sān lǐ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 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5 ^" c( ^& `& i! H, V2 l: h: R
[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4 H8 U. |% J% `$ C) G
(11) 曲池穴 LI11 Qū chí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 直刺 l~1.5寸。1 D3 n& X6 u( Y2 G
[附注]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 m* B8 M: ?8 P! c7 w' S) g8 |
(12) 肘髎穴 LI12 Zhǒu liáo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l寸,当肱骨边缘处。* d3 V, ~/ z, ]$ E
[解剖] 在桡骨外上髁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 l2 N5 @( Y3 M; M
[主治] 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M0 g' q3 c, m% _4 ~8 c- d! N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3) 手五里穴 LI13 Shǒu wǔ lǐ
[定位]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r9 {/ N- i& Z: h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主治] 肘臂挛痛,瘰疬。7 V( u+ t) ~# |' z- A4 C* ~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l寸。7 R, l7 j5 }3 O6 r4 R

(14) 臂臑穴 LI14 Bì nào; `4 q: y: K; L; K7 W9 c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主治]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 B; x! R) x, _) Q. k
(15) 肩髃穴 LI15 Jiān yú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 c; ^  f! w* u) {( O- V4 N- U
[解剖] 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P: c! f# F' \3 l3 s, J1 T2 Y: P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V. ^+ f: l5 ]7 i7 P" |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 C% Y# q& {8 F4 o$ H( f
# x/ W4 l% L( V/ ]8 {
(16) 巨骨穴 LI16 Jù gǔ# J6 I/ r2 R) u7 f- `# c
[定位]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解剖] 在斜方肌与冈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z% e; x7 S7 k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P- N. t' ~: N5 B9 ?1 @& L
[刺灸法]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 0.5~l寸。6 q8 _) W7 J9 A% q: A' @3 Z5 V( V* ^. l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7) 天鼎穴 LI17 Tiān dǐ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8 a3 K* n: ^$ x3 v% [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l' m, w: b. I4 W# t% T3 K
[主治]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配伍]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合谷治瘿气。" C' @# X! C  h3 ^8 d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18) 扶突穴 LI18 Fú tū
[定位] 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m9 w% k+ A. {! ~+ _& t2 d7 Y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配伍] 配合谷治瘿气。8 C" B# U: y8 B2 X" y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b" D/ b3 j" U& ^5 Q

(19) 口禾髎穴 LI19 Kǒu Hé Liáo
[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解剖] 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 M" `+ U% T) n' C
(20) 迎香穴 LI20 Yíng xiāng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c; V) Q2 H; O/ X( S/ M" A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Q, M/ A# j/ C; N+ O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b. K; T0 H: S5 o8 e: y& l
[附注]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