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手太阳小肠经19穴

 cps3600 2012-05-10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穴),沿手掌尺侧(前谷穴、后溪穴),上向腕部(腕骨穴、阳谷穴),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穴),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穴),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穴、臑俞穴),绕肩胛(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交会肩上(肩外俞穴、肩中俞穴;会附分穴、大杼穴、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穴、中脘穴),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穴、天容穴),上向面颊(颧髎穴),到外眼角(会瞳子髎穴),弯向后(会和髎穴),进入耳中(听宫穴)。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穴),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9 S0 h  a; H6 g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Y0 x& _2 T3 r. o5 N5 l

  本经穴位: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
& U4 U0 L( v; g9 G: b
(1) 少泽穴 SI1 Shào zé8 d6 |1 D; S1 n. {; w
[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e8 m% q5 O5 G+ Y9 c6 f; A6 |! y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S/ B% ^3 {- M; O. ^2 ]0 P1 H
[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2) 前谷穴 SI2 Qián gǔ7 n! S" Y7 m) o6 `) }% d6 n0 y. B) M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f3 y* q, b! k7 N# ~
[配伍]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 ?7 j. c5 l6 ?; {. F1 |) ]4 s# Y
(3) 后溪穴 SI3 Hòu xī, O. j2 B) j- \- r. j9 S- o: H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2 o/ O! C* A+ x- }) U4 ~; C
[解剖]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D1 s2 c! A* x; i, I. R  h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 直刺0.5~l寸。  r4 w4 m, H" y- A0 X  M
[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4) 腕骨穴 SI4 Wàn gǔ( j, H; ?# q4 |
[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J; L% T. D  p  f
[解剖] 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 ,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配伍] 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T$ j$ Q: Y2 d+ }" p
[刺灸法] 直刺0.3~0.5寸。3 r' g: K; {% u- |, M& [
[附注]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5) 阳谷穴 SI5 Yáng gǔ$ v+ {$ B2 B9 y, h; W0 p' E& E) U
[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d# P% U$ T5 T; r
[解剖] 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V" P$ ]- l* S* I( y+ o- e
[配伍] 配阳池治腕痛。; ]6 j; P" r) z# z7 U: u
[刺灸法] 直刺0.3~0.5寸。3 k* ]/ F( ~( S4 h1 \$ Y- M. a% t" w, t
[附注] 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u4 ?. h# `) A$ b! z( P
$ d) A1 N5 A& n6 y1 J
(6) 养老穴 SI6 Yǎng lǎo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9 M4 l$ R4 Q6 ~. B8 S* G. b
[解剖] 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主治]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n" ^9 f+ J: w
[配伍]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1 \$ }5 ~- b' C3 z" z; `: T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阳经郄穴。4 j2 d' E7 `) n4 v4 J" l
$ j. \$ g8 {3 C) u8 q$ ]
(7) 支正穴 SI7 Zhī zhèng& t* K% @/ A8 w4 b% D1 N# n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解剖] 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阳经络穴。

(8) 小海穴 SI8 Xiǎo hǎi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e$ z. w) R; K0 X0 d9 w: Z# C
[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L2 c7 X/ R; z7 H. ]+ l( B
[刺灸法] 直刺0.3~0.5寸。6 m  |7 z4 J, Y' U% _: R
[附注]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0 F" ~9 W$ u0 @9 }4 `3 m' M
(9) 肩贞穴 SI9 Jiān zhēn9 U3 l: I4 P$ }+ e
[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解剖] 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9 ~& Y+ _& G% j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9 n6 i: J+ O9 D9 P. ~
[ 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7 ~0 x% o5 c" S  v
(10) 臑俞穴 SI10 Nào shū7 C  `2 G& Q( b  N+ R2 r6 x8 N
[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y% o7 f9 U% o4 |' r( Y( H! U9 {
[解剖]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5寸。
[附注] 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11) 天宗穴 SI11 Tiān zōng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L  u5 q3 D; e) l
[解剖] 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4 `8 C( T; X% o2 l7 G# ^# d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f5 i3 E) t# @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 a8 M6 }( J( J0 t' }4 a8 x

(12) 秉风穴 SI12 Bǐng fēng3 e8 W; G1 _; g3 \3 y3 a0 ~/ k$ m- M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0 \& @- U# z1 v- s/ \7 h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i$ n9 t& y; J3 }9 j$ n4 G! ~
[配伍]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2 S$ ?/ r4 D+ j& z4 S0 ~" x) M2 E
[附注] 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 y8 t" J$ f* \) b2 V3 ]
(13) 曲垣穴 SI13 Qū yuán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 a& F7 w0 o. o* p% {
[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 肩胛疼痛。
[配伍] 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 z' F! t7 b* v- D+ [1 h. b0 @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8 F5 ^  ~; X% Q0 z/ K  p

(14) 肩外俞穴 SI14 Jiān wài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1 t( N1 I& v5 Y+ Q% O/ U, T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i0 K6 N, s  x- _7 R' w) o8 Q
5 c" [, B6 J. V. E4 Y
(15) 肩中俞穴 SI15 Jiān zhōng 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 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配伍]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3 D! @+ f' q
(16) 天窗穴 SI16 Tiān chuā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 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8 N7 n% U& b& }' O1 u! j+ X
[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v' ^2 b+ x  w% U9 H
[刺灸法] 直刺0.5~l寸。- K, M, y" G1 a5 V9 P0 I( a  x3 O

(17) 天容穴 SI17 Tiān róng+ b' |% B' X) v. t6 S. _
[定位]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 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3 }: k6 N2 y* W* e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m6 n; L2 Y$ c4 k- U% O7 z
[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f, N( s9 G3 c, z2 F/ r
[刺灸法] 直刺0.5~l寸。 ( i/ C) w! _. ]* O: \' F; |* P$ K% t
7 F3 R( p6 Y* q' {. v; ^" D9 \
(18) 颧髎穴 SI18 Quán liáo- ]7 T3 r/ }0 }$ B! e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a8 d, W% v3 K0 d7 m
[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R/ K* V& n7 j$ @* _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配伍] 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  B+ J7 O- G1 d- x5 c+ `
[附注] (l)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
. t$ M) q3 T4 c" P* J# x% L$ i+ X
(19) 听宫穴 SI19 Tīng gōng( \- C8 p. H! r7 a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l# S1 \- s9 Q! ^5 L1 j  T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o" i2 {( M2 ~* n: C4 d  j/ u
[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张口,直刺 l~1.5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2 m- D# j# u0 l! V4 @

  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肠,小肠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肠壁吸收。但在中医医学中,其所认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不同。小肠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固态渣滓则进入大肠,而必要养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肠经在消化机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肠经的机能衰退,会使身体不调和,并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眼睛带黄。耳朵重听。脸颊、喉咙肿痛。上臂至肘部呈现麻痹、压迫疼痛的症状。头重、头痛的感觉。若小肠经有异常时,压迫后背腰部的小肠俞穴位,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压迫此处真的发现有硬块时,可以刺激小肠经上的穴道,以减轻不愉快的症状。小肠经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